新型农村社区文化街区【新型农村文化建设散谈】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战略任务。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九亿多在农村,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缺席将导致新农村建设的严重缺陷,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文化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交给文化工作者重大的现实课题。
  我国当前的农村文化主要集中在乡镇和村两级文化,乡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承担着组织乡镇农村广大村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辅导基层文化活动的重任。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以当前的社会形态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生活理念。农村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表达共同理想,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方式、方法及措施、步骤等,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同群众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由于农村社会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决定性影响,构建新形势下既体现农民价值观念追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农村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是由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决定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因其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传统已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宣传的好形式,其运用各种形式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在农村倡导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农村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维护农村秩序,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农村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力量。
  农村群众文化因其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以及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种知识包容其间,又由于农村文化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形式引导感化,普及知识,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的传授交流,社会教育,乐中求智等功能,促进村民形成符合要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岁月和思维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从社会全局评估,城乡差距逐步扩大,社会分配不均,弱势群体人数进一步增多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造成农村社会矛盾激化,产生不良社会情绪和社会心里危机,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的建设对此可起到巨大的缓解作用,其主要在于对个体需要的关注,这取决于人的需要本身是多层次的。对此,我们可以用“需要论”加以诠释,通过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和睦融洽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氛围和民主、平等、法制、科学、诚信的社会环境,有益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群众文化具有娱乐审美的功能。在群众文化发展史上,其娱乐审美功能始终存在于并贯穿在各种活动形式之中,我们在重视农村文化的前几项社会功能时,千万不要忽视其娱乐审美功能,正因其独具娱乐审美功能,所以才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喜爱和欢迎,成为一种最普遍、最方便、而且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人们从中得到最快乐的娱乐享受,达到调剂身心的作用。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问题
  目前从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以基本建设、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形式为重点,努力倡导以文化促繁荣,以建设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还不适应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的文化生活很贫乏,封建迷信抬头,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有待完善;2、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机构难以运转;3、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偏低;4、农村自办文化基础薄弱,文化中心户有待政策扶持。
  三、农村文化生活贫乏
  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境地,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枯燥,人们“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低俗和消极文化乘虚而入“黄、赌、毒”卷土重来,封建迷信活动猖獗。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改变这种农村文化建设薄弱,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的局面。农村文化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克服愚昧、落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是农村改革的文体,同样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文体,有关部门应当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好的环境。
  四、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文化馆(站)的地位和作用
  做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主力军的文化馆、文化站,要发挥其社会职能的优势,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的优势,认清农村文化建设需求,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措施,积极投身这一新的伟大实践,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培育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村文化建设的本质应当改善农民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使其成为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文化素质,不是简单地指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它包括了思想道德、观念、技能等各方面,这种素质的提高必须经过社会的再教育,而群众文化是一所“社会大学”,它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普及性强,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可以正确教育和引导人们,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们有一个健康的文化心态,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是农民素质的提高,我国的国情决定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农村文化这条渠道。因此,我们必须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明确工作的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小康社会建设。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中间藏龙卧虎,人才众多。特别是散布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活跃的分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在送文化下乡的过程中,播下文化的种子;在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中发挥县乡文化馆、文化站的作用,组织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到乡村,开展群众性文化辅导,培养农民文化积极分子和文化能人,组建农村文化团队等。在广大的农村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思想观念,吸引农民广泛参与,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和健康质量,大力倡导文明乡风、激发农村自身文化活力,拉动农村文化的发展,才能加快实现城乡文化接轨的步伐,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上新台阶。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建设 新型农村 新型农村文化建设散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 什么是农村新型社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