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盟不准“面粉增白”_欧盟取消面粉保质期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面粉增白剂”在中国使用了大约二十年。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争议也越来越大。此前坚持不该禁用的卫生部最近宣称,开始研究是否禁用的问题,似乎将要为这场争议画上一个句号。
  面粉增白剂问题上,欧盟从一开始就禁止使用;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却批准使用,双方所持的道理是什么呢?
  从化学的角度说,“面粉增白”的说法并不准确,“漂白”才准确表达了它的含义。或许只是因为对“漂白”望文生义会导致更糟糕的认识,最初引进这项技术的时候采用了这个“不准确”的翻译。从技术角度来说,它就是采用氧化剂来对面粉进行“人工氧化”。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氧化剂是过氧化苯甲酰(简称BP或者BPO)。氧化的结果,一是增加了面粉的白度,二是改善了面粉的加工性能(比如经过氧化的面粉蒸出的馒头更蓬松),三是BP转化而来的苯甲酸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
  就像任何一种食品添加剂,人们更关心的是它是否有害。不管是BP本身,还是BP漂白面粉后的产物,科学界从几十年前就开始研究它们对于健康的影响。目前,基本上广泛接受的观点是:BP漂白会破坏面粉中的一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正常使用量下,BP本身以及产物都没有发现足以危害健康的成分。
  基于这两项结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多年前就批准了BP用于面粉和奶酪的漂白。至于破坏的维生素,并不被认为是大的问题――一方面,面粉并非这些维生素的主要饮食来源;另一方面,这些被破坏的成分很容易在氧化完成之后被加入。所以,在美国的市场上,“漂白”并“加强”的面粉是主流。所谓的“加强”,就是加入那些被破坏的成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采用了这种态度。
  欧盟并不否认上面的两点结论,但是他们从一开始就禁止了BP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理由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没有发现”危害健康的成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成分“不存在”,万一存在“没有被发现的”有害成分呢?他们认为漂白面粉带来的“好处”不足以让人们去承担“潜在”的风险。
  同一种物质,基于相同的科学证据,不同的国家做出相反的决策,这在食品卫生领域是相当常见的现象。就食品添加剂和药品来说,没有一种东西能够被证明“绝对安全”。通常所说的“安全审查”其实是采用“排除法”:先提出“可能有害的方面”,然后一项一项去检测。如果把能够想到的“可能危害”都检测过了,没有发现“有害的证据”,在公共决策的时候就作为“无害”。但是这种无害本身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也有一些食品添加剂经过了“安全审查”,后来又发现了新的危害而被禁用。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以“万一还有没有发现的危害”去质疑任何东西的安全性,这都是成立的,而世界上也就没有一种东西是安全的。
  这样,一种食物成分是否“安全”的公共决策就变成了另一个问题:在经过什么样的检测之后可以做出“安全”的结论?这个问题的讨论就需要高度的专业性了。所以,在制定公共卫生决策的时候,只能要求决策的过程和依据“公开透明”,而不能通过“民主投票”来决定。

相关热词搜索:增白 面粉 欧盟 为什么欧盟不准“面粉增白” 吊白块 馒头改良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