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间信仰的推动力有多大?:闽台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第三届海峡论坛于6月12日在厦门如期举行。两岸民间信仰交流成为今年论坛的一个重要板块。 此前,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称,论坛将在福建的9个设区市先后举办郑成功、定光佛及陈靖姑文化节,关帝文化旅游节,大圣文化论坛,妈祖及闽台佛教文化活动周等等,以此打造两岸信众交流的平台。
闽台民间信仰同根同源。台湾乡亲80%祖籍福建,渡海赴台之时也带去了妈祖、保生大帝、关帝、陈靖姑、定光佛等祖籍地民间信仰。其中保生大帝在台湾的分灵庙达370多座,信众500多万人。妈祖庙800多座,信众16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3 ,而福建莆田湄洲的妈祖祖庙则是台湾妈祖信众信仰的“源头”。
海峡论坛重视这块内容,看重的正是闽台民间信仰在两岸交流中的推动力量。前来参加本届论坛“定光佛文化节”的台湾联合大学副教授刘焕云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说,“民间信仰是两岸的感情纽带,它在团结两岸民众方面力量巨大。”
信众“形散而神不散”
民间信仰诸神灵的闽台信众,他们形散而神不散,只要是与信仰有关的拜神活动,两岸间几乎一呼百应。
这样的气势,福建祖庙的妈祖、保生大帝赴台巡游时的热烈氛围可见一斑。
1997年1月开始,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游历19个市县,驻跸35个妈祖庙,接受台湾妈祖信众100万人次的朝拜,台胞称之为“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行,台湾媒体以“十里长街迎妈祖,火树银花不夜天”等来描绘巡游场面。妈祖金身巡游台湾的照片编入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巡游活动创下了两岸恢复交流以后,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妈祖文化入岛纪录。
2002年5月8日,应金门妈祖信众邀请,湄洲妈祖金身巡安金门,金门信众3万多人次虔诚膜拜,场面极其热烈。此前,时任金门县长李炷烽、金门妈祖宫庙负责人代表吴素兰专程赴湄洲祖庙谒祖进香,并议定妈祖金身巡安金门的具体事宜。当时,祖庙董事会赠送金门天后宫一尊9.9米高的妈祖石雕像,石像安奉于金门料罗湾公园。
在台湾仅次于妈祖的第二大民间信仰保生大帝亦于去年10月赴台巡游。在台12天,保生大帝神像自北向南,巡经台湾18个县市,9座保生大帝宫庙,并在其中5座宫庙驻跸接受分灵庙会香及信众朝拜,这是保生大帝神像巡游时间最长、路程最远、巡游宫庙最多、参与人数最众的一次。
被全球1亿多客家人誉为“客家保护神”的福建武平县均庆寺定光佛金身去年也首度巡游台湾,巡经彰化、台中、台北等6县市外,定光佛金身还驻跸3所庙宇供台湾信徒朝拜。随着客家人迁徙,定光佛信仰于明清时期传入台湾。
今年6月13日在闽西武平出席“海峡客家风情节”的国民党中常委、台东县议会议长饶庆铃告知本刊记者说,“我是从武平移居到台湾的客家人,定光佛是闽台客家共同的祖先,也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它把两岸信众的心连在一起,也为两岸民众搭起友谊的桥梁。”
不仅如此,遍及福建的许多祖庙在台湾都在分灵、分香。湄洲岛妈祖庙与台湾800多座妈祖分灵宫庙建立了联谊关系,还与一些台湾妈祖宫庙结成至亲庙。闽南漳州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关帝、三平祖师等,在台湾都有几百座的分灵、分香。闽西武平定光佛分灵在淡水鄞山寺、彰化等百余座寺院。
闽台寺庙间的分灵、进香和巡游活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着传统文化中根与叶、源与流的密切关系, 体现着闽台文化区的历史同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台湾分灵庙纷纷以赴福建祖庙进香为荣, 以请得福建祖庙的分身神像来标榜自身的正统地位,并借此来吸引信徒、扩大香火。
以信仰冲破政治隔绝
两岸民间往来隔绝30多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种隔绝才被冲破。在这个过程中,闽台民间信仰的往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80年代初到1986年,一些台湾信众不顾台湾当局的阻挠秘密绕道回闽谒祖拜庙,那时主要是祭拜妈祖、关帝、保生大帝与开漳圣王等,暗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1987年,台湾台南学甲镇的慈济宫董事长周大围带领保生大帝的信徒,冒着风险跨越海峡,回到漳州角美白礁宫谒拜祖庙。台中大甲镇澜宫多位董事也率团绕道日本,到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参加妈祖千年祭典,被称台湾信众的“破冰之旅 ”。
1988年,国务院批准湄洲岛对台胞开放。次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苏澳南天宫董事会组织20艘渔船224名信众,冲破重重阻力,从海上直航湄洲朝圣,开创1949年后两岸大型船队直航的先例。
此后,台湾当局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大批台湾妈祖信徒蜂拥到妈祖庙朝圣,仅1989年10月8日,就有3000多位台胞参加妈祖羽化升天纪念。进入90年代,两岸妈祖信徒的往来更是络绎不绝。
2001年1月1日,500余名马祖乡亲第一次通过马祖―马尾航线实现了到湄洲妈祖祖庙朝圣的愿望,完成两岸分隔多年来首次“宗教直航”之旅。2007年5月,马祖进香团直航妈祖的故乡――莆田湄洲,实现了湄洲和马祖首次通航。
扮演传承和教化角色
对于民间信仰扮演传承角色的话题,身兼台湾苗栗客家文化电台客语节目主持人的刘焕云博士深有感触。
他告知本刊记者,“闽台血缘相同,恭拜的神灵也一样,两岸客家就是通过这个环节来凝聚。台湾客家话现在是苟延残喘。我在大陆探访过许多客家地区,也有这种危机,如何延缓两岸客家话的死亡?我们可从民间信仰去强调客家认同,父母亲要给下辈灌输客家的文化,这本身就是传承啊。”
在刘焕云看来,中国文化的复兴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走。大陆在“文革”时废弃民间信仰,现在又恢复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民间信仰隐含着中国几千年的那种深厚的生命力,其实这就是一种传承。
这样的传承现在又有新的特点,那就是以朝拜进香为内容的民间信仰交流与学术研讨结合起来了。如何引导民间信仰的发展,探讨其中的内在规律,已为两岸学者共同关注,而专家学者的研讨又有助于这种文化和信仰的继承。
至于民间信仰所发挥的教化功能,年近七旬,担任台湾彰化寺庙主任10年,现为海峡两岸合作发展基金会董事长的张世良先生说得极为透彻:
“很长一段时间,两岸的交往都把政治看得太重,却不考虑人民的感受。甚至为了某种政治理想,彼此弄得家破人亡,引发战争。今天,定光佛就教导我们应该追求和谐、慈悲,倡导我们要合作,不要对抗,其实民间信仰的重大意义也在此。”
在武平举办的“定光佛文化节”的现场,闽西客家联谊会副会长钟德彪先生随即呼应张世良的观点。他认为,定光佛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爱”,两岸信众用香火共同祭拜神明,这样的陶冶、熏陶和教化,大的说对维护社会安定,小的说对净化和慰藉个人心灵都很有帮助。
事实确是如此,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成为信徒精神寄托的场所。民间信仰中的某些戒律、道德观念中所包含的一些内容,如惩恶扬善、维护和平等等,均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助力。
“重土爱乡”的文化认同感
两岸共祭定光佛祖,体现出闽台区域文化和信仰交流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也让在场的台湾信众有一种寻根和回家的感觉,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在上世纪宗教、民间信仰于大陆被政治行为摧毁严重,现在又有复苏、兴盛之象。“夫政者,以辅民志者也,有时而乱;礼者,以定民俗者也,有时而弊。然则其用以范围一世之人心者,不得不籍之宗教。”可见,民间信仰自有其存在的意义。
而台湾民间信仰,从早期的移垦到现在的生根,并没有因着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等的变迁中而消失,仍是现今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信仰中心。
对于近年大陆与台湾的民间信仰热络现象,钟德彪认为这与时代背景有关,现在对台交流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做好台湾基层民众的工作,从而增强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
民间信仰因其草根性反而贴近民众,它不受其它因素所影响,完全表现信众的内心世界。从这个层面讲,民间信仰的往来已超越了其本身的含义,它所反映的是台湾民众对闽台同一文化区的认同。
台湾史籍对台湾居民这样概述:“台湾主人,中国主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闽台两地,民俗相似,信仰相类。神缘的推广把两岸同胞共同的宗教文化或地缘文化连在一起。
不过,也有福建本土的专家学者提醒说,在今后的两岸关系中,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互动仍然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当中,还应该正确认识闽台宗教文化的异同,取长补短;要建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架构、促进良性互动;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政治化倾向。
相关热词搜索:推动力 有多大 信仰 闽台民间信仰的推动力有多大? 反映闽台民间信仰的电影 闽台民间信仰与旅游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