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工运,强企业,强国家:工运事业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有一年农历年过后我到了韩国首尔,那时国立首尔大学正放寒假,偌大的校园里没有几个人,到处都是未消的残雪。但却有几十个学生不回家,短裤赤膊,头绑丝带,在那里跑操场,呼口号,他们是在搞学运操兵。韩国好大学有个次文化,许多学生进了大学,前4年不太关心学业,而只是想搞轰轰烈烈的学运,搞学问是将来念研究生及出国留学的事。
韩国的这种现象,许多人可能不会同意,但却是韩国人“悍”的起源。有一年“世贸组织”在香港开会,韩国农民前往示威,他们团结强悍,所有的人看了都叹为观止。正因为“悍”,韩国才会有用生命来捍卫清白的前总统卢武铉,也才会有亚洲少见的“强工运,强企业”这种韩国式的资本主义传统。
亚洲的经济发展,由于受到美国价值的影响,劳工皆地位偏低,而且也没有发言的正当性,但唯一的例外却是韩国,它的工运强悍,每年的“春门”“秋门”都搞得轰轰烈烈。但强悍的工运把韩国搞垮了吗?当然没有,而是“强工运”逼出了“强企业”。今天韩国在电子资讯、汽车,甚至影视流行乐等文化产业上都头角峥嵘,其实都起源于“悍”。因此,今天的韩国才会说:“请不要称我为亚洲四小龙!”
韩国“强工运,强企业”这种模式,其实有太多值得去探讨的理由,在亚洲绝大多数国家地区,都对“冲突文化”觉得陌生,甚至还感到可怕。工运、农运、学运,这不是在鼓励造反吗?正因为对“冲突文化”欠缺了健康正面的认识,我们遂相互要求,大家都应当循规蹈矩,自己努力上进,在学理上这被称为“人格的规驯化”。一个大家都很乖顺的社会当然也很好,但它的副作用却是,这种社会所造出来的秩序会变得太容易也太廉价。没有劳工在逼的老板,就会因循度日,自以为是;没有很难搞的老百姓,官员就难免僚气十足。缺乏了民胞物与的责任感。劳资、官民的互动道理都相同,当工会强,资方无论管理、经营、创意,都马虎不起来。“弱工运”则劳工会受欺负,但若“强工会、弱企业”,则难免公司被搞垮,只有“强工运”、“强企业”劳资互动才会像乒乓球场的两个高手过招,打出漂亮的球局!
近代英国左翼史学界大佬们,诸如霍布士邦(Eric J.Hobsbawam)、希尔(c Hill)等人曾归纳出历史的轨迹,认为来自下属的挑战,才是进步的主要动力,他们的史观是“下层推动的历史”(History frombelow)。由这样的历史见解,也提示了人们对“冲突文化”的正面作用要肯定,并往“强工运、强企业”的方向去做试验,进而造就出有内创力的“强国家”!
在此提出“强工运、强企业、强国家”这样的概念,乃是从2008年实施《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来,中国大陆已在“产业民主”上走出了许多步,包括努力推动“劳资协商”,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必须成立工会,以及即将制定《工资法》等。这个方向的努力,它们继承的乃是欧洲产业民主的传统,这条路如果一直走下去,它其实是在替“强工运、强企业”这样的模式做准备。
此刻的中国,谈“冲突文化”和“强工运、强企业”这样的概念,可能不合时宜,而且容易被误解。但无论同意或反对,这条路乃是追求进步最有效的保证。近年来亚洲经济形势快速变化,韩国快速蹿升,台湾则进步最慢,在我的解释里,韩国的“强工运,强企业”和台湾的“弱工运、弱企业”,似乎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大者治国,小者治企业,都很不容易,而“挑战一克服挑战”则是行诸四海皆然的终极标准,这也是“多挑战,多强大”的道理。2005年我曾把“强工运,强企业”的问题写成长文,韩国的《创造及评论杂志》称为友人的鼓励,特别翻译转载,这次则冒着可能有人不同意的风险,将这个观点与中国大陆的朋友们分享!
相关热词搜索:工运 国家 企业 强工运 强企业 强国家 国家500强企业 500强企业国家标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