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考验“中国式救援”]汶川大地震温讲话哭了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真的谢谢啊,我打扰你们了。”   2010年4月15日,在遍布悲伤和紧张的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现场,一名在废墟中被困了近12小时的藏族女孩用带有浓烈口音的普通话向艰苦的救援人员表达着谢意。她的获救感言随后被通过网络视频迅速传遍了全同,迅速令许多人感动到流泪――为了遭遇地震灾害的玉树,更为了,那一颗懂得感恩的同胞之心。
  玉树地震与此前的汶川地震情况有所不同,后者受灾的主要是汉族,而前者90%以上的居民是藏族,因此玉树灾区呈现出来的天气恶劣、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高原反应及语言障碍等多种因素使救援难度空前。
  截至2010年4月25日,玉树灾区遇难人数达2220人,另外有70人失踪,1.2万余人受伤,受灾总人数多达20万。按照统一部署,大批伤员已经被迅速分送到青海、甘肃、陕西和四川的多家医院里进行救治。
  国旗再次为平民而降,警报再次为罹难者长鸣,许多人相信:中央政府又一次为不幸遇难的普通民众降国旗志哀,让逝者带着尊严安息,既体现了高层重视民生问题,也包含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同胞――藏族同胞关怀的深远意义。
  同内外许多媒体在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结束后都发出了“中国式救援”的感慨,而玉树地震再次为灾难中的中国救援行动提出了考验。社会力量的身影
  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迅速动用多种资源。从全国各地召集专业救援人员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不过,参与救援行动的人员和物资不仅仅来自于政府的力量。
  包括政府组织的,民间自发的,各种各样的地震救援队、医疗救援队及志愿者们,带着许多钱物从震区四周,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海外的许多华人机构、团体同样进行了大量赈灾活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向玉树灾区捐赠了50万美元物资。
  其中,来自香港正在玉树进行志愿者工作的46岁义工黄福荣,因为奋不顾身救助受困的1名老师和3名孤儿而不幸遇难,其事迹被广为传颂。当地许多人闻讯后纷纷在废墟中捡拾木板,以石块作铁锤,订制了一个简陋的棺术,希望他高尚的灵魂有个栖身之所。4月18日,黄福荣的遗体被运回香港,香港特首曾荫权公开表示敬仰其“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称其是“香港的光辉榜样”。
  另外,令人注目的除了着装统一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警察外,更有数千名身着绛红色僧袍的藏传佛教僧侣(喇嘛)参与其中――赊了自发徒步、骑摩托、挤货车赶到灾区进行各种救援行动,他们还负责颂经祈祷,为不幸遇难的人进行宗教仪式。藏族僧侣们史无前例与其他救援队伍并肩工作,搜救地震幸存者和处理遇难者遗体,有效地帮助了许多遇到灾难的人和家庭,成为玉树地震救援中的一大特点。
  随着当地学校的逐步复课,藏族僧侣们悲痛的祈祷声经常与孩子们诵读课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冷静与希望。显然,政府组织的有效救援行动和积极的关怀态度不仅促进了汉族与藏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藏族人民的心也被汉族人民的广泛支持感动了”,这样的情况将使中央政府获得更多藏民的好感,得到更多少数民族同胞的拥护。
  尽管地震带来了巨大灾害,但是随即展开的大规模的救援行动非常出色。不过,由于当地的各种条件恶劣,政府不得不限制志愿者进人地震灾区,甚至要求一些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志愿者先行离开。
  不过,志愿者的身影一直没有消失。玉树地震发生后,作为国家指定医治伤员的4个省份之一,四川省先后接收了281名地震伤员,分布到省内共7家医院。位于成都市的西南民族大学内500多名藏族同学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轮流到成都市内的4家医院进行志愿行动,除了担任藏语翻译,同学们还在生活起居方面为伤员们做了许多事情。正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内服务的藏学学院二年级的藏族学生吉合老说:“我们很愿意为同胞服务,也觉得医院、政府在救治伤员方面安排得非常好,很让我们藏族同胞感动。”
  四川省在全力救治、强化康复、院感防控、伤员传染病防治和玉树地震伤情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和安排。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还说:“我们已经接到国家的指示,玉树地震的伤员将全部免费治疗直至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8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表示,针对此次玉树地震,拟不发动全国性的救灾捐赠。
  如此决策的背景因素来自于许多方面:普通老百姓的经济压力在增大,政府的财富也不断在积累……显然,救灾本是政府的职责,如果政府的财政能力能够帮助灾区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就不适宜再组织全国性的救灾捐赠。这体现了珍惜民力的思路。
  事实上,民众的善良和无私不需要鼓动和提醒,只要有明确的信息传来,每一次灾难来临民众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显然,他们愿意和同胞站在一起,和国家站在一起。
  另外,互联网继续成为玉树抗震救灾的信息发布和感情传递平台,除了各门户网站普遍提供网上祈福和捐款,刚出现不久的“微博客”更是大显身手。这些现代高科技信息传播方式,使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了事件的情况,在信息的催化下,愿意动的、必须动的人和机构都动起来了,为全社会衬映出丰富的身影。
  
  震痛的危机
  尽管玉树地震救援中再次出现了众多令人感动的画面和故事,但是其背后仍然显现出了许多存在已久的危机。
  在强烈的地震面前,玉树当地许多土木结构的房屋轰然倒塌,很多地方变成一片废墟,不少人被掩埋。当地高寒缺氧,救灾物资、救灾人员等严重匮乏,帐篷棉被、医疗物资、食物及饮用水普遍匮乏。
  由于当地海拔较高,救援人员的体力、物资、技术等保障都面临严峻的考验,救援工作难度很大,严重的高原反应曾经令最少400名救援人员需要撤离灾区,就连搜救犬都不能正常工作。另外,尽管玉树处于西藏、四川的接合部,但运输能力弱,主要通往灾区的214国道道路狭窄曲折,紧急时分只能单向行驶,进出灾区两个方向车辆严重拥堵。
  另外,由于受灾者和救援者许多都语言不通,造成现场秩序的一些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界救援人员的工作难度。震后的混乱中,不少藏族灾民一见到医务人员就伸出双手大拇指,意思是请求帮助。
  随着救援行动接近尾声,如何重建灾区将成为新的任务。玉树州是青海省最贫网的地区之一,地方财政困难。青海省副省长张光荣表示,玉树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为保护生态环境,本地基本上没有砖瓦厂、水泥厂,将来所有的建筑材料都要从西宁和外面运进去,同时当地地形狭窄,电力保障弱,重建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许多校舍倒塌,大量学生被活埋。玉树当地教育部门曾经有过统计,60%的学校在地震中倒塌,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80%房屋倒塌。4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玉树一处帐篷改建的临时教室中看望孤儿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随后,他还带领孤儿们反复读着这些话。
  “我仔细体会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玉树灾区的足迹和举动,再次对学生的安全忧心忡忡,深感学校危房的排除责任重大。”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说,“这些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教育界的官员,我们不能再回避,不能再等待了。”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罗崇敏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无论是新建校舍还是改造校舍,都要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处于地震带上的校舍抗震设防标准,至少要按8度设防。他当时说:“云南省中小学校舍中还有近600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这是个非常大的压力,所有D级危房都要坚决拆除,不得再安排师生使用。特别是对砖木结构、土木结构、预制块建设的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危房,坚决拆除。”而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各种学校建筑是最牢固、最安全的,所以学校的建筑几乎都成为了各地政府指定的避难所。
  “学校和教育的安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罗崇敏说,“在近期各地的强烈的地震中,学校的伤亡比较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学校内人员集中,二是校舍安全达标不够,三是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不够,尤其是对‘生命’的教育,即应该如何珍惜、保护自己的生命。”而他本人也一直在努力使“三生教育”进入国家教育体系。
  他举例,玉树州孤儿学校的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在地震中遇难,藏族女学生拉姆索玛表示学校教给了她们抗灾防使的知识,在宿舍碰到地震时,大家立即钻到了床底下,保全了生命;汶川大地震后,该校的老师们就反复给同学们讲如何防御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学校还开设了防御地震、水灾等课程,还经常组织同学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玉树发生地震时,罗崇敏正在位于中越边境地区的云南省文山州农业学校检查工作,他发现那所拥有4000多名师生的学校竟然建在一处滑坡体上,于是当场呼吁:“无论怎么困难,学校必须搬迁,越快越好。”他明确建议,鉴于校舍安全工作历史欠债太多,需要资金巨大,完全由各地政府来承担显然不现实,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应该是一条可行之路。
  玉树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解决校舍安全的问题,无论是修缮、新建还是搬迁,都已经刻不容缓。

相关热词搜索:玉树 救援 地震 玉树地震考验“中国式救援” 玉树地震素材 梁健康玉树地震救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