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此薄彼【红色献礼剧为何厚此薄彼?等】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庄礼伟(暨南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可以纪念和思考两个面向上的问题。一是纪念和思考“60年前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政权取代了另一个政权,一是纪念和思考“60年来的问题”这60年来有何值得严肃关注的经验与教训。这种多面向的、跨越长距离历史阶段而直达当下的纪念和思考,是一个政治纪念日即将到来时的应有态度。
但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红色献礼剧的绝大部分题材,都聚焦于战场硝烟和谍海波涛,一些对历史缺乏全面了解的年轻人,甚至可能会认为夺取政权主要靠的是我方的潜伏者和神枪手。
夺取政权这个故事发生的同时,必有一个失败者如何失去旧政权的故事,在这方面,红色献礼剧挖掘得并不彻底。国民党的失败,不是由于战场上缺乏“神算”或是我方潜伏者神勇而使敌方军事机密泄露所致,国民党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是权力缺乏监督制衡、贪污腐败泛滥、特务统治滥行所致。
夺取政权这个故事发生之后,必有一个胜利者如何建设新政权的故事,在这方面,红色献礼剧更是缺乏关注。新政权在其建设、发展期间,必须不断补充其执政合法性。从一个腐朽的、失去民众支持的旧政权手中夺取政权,仅仅能够为新政权带来一次性的执政合法性,不等于这个新政权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必然地永远受到民众支持。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红色献礼剧只是一味宣传60年前那一次性的执政合法性,而不关注60年来新的合法性的持续注入,这是颇值得玩味的。通观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一个政权在遭遇声望危机时,有两种态度令人深省,一是通过举办盛大仪式、强化符号宣传、隆重缅怀过去的光荣来强调自己当下的合法性;一是用谦恭服务民众、坚决推动制度中的除旧布新、在各个层级中坚决铲除严重蛀蚀执政合法性的贪腐分子,来回应过去先辈们的光荣,来直面当下的执政风险问题。
红色献礼剧中对“60年来”、“60年后”缺乏关注,原因何在?是市场方面的问题、口径方面的问题、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是现实方面的问题?为了我们仍然能像当年“解放区人民”那样心情舒畅、仍然能拥有一片“明朗的天”,对“60年前”、“60年来”、“60年后”的问题,都应当认真面对。(2000年第15期《红色剧背后的兴亡之道》)
从政治文化的改良做起
杜平(新加坡时事评论员)
对世界各国的腐败状况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信仰新教的北欧国家腐败现象最少,最严重的是印尼、俄罗斯、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而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则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社会的腐败情形是否严重,与其自身文化有直接关系。
“文化血统论”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但也容易使人产生悲观情绪,无望地盲信文化宿命感。譬如在谈到腐败问题时,很多人往往会无奈地慨叹中国文化中的弊端和缺陷,对自身文化更加怀疑和鄙视。其实,所谓“文化决定一切”,实际上绝非一种宿命论,而在于强调文化改良的重要性。对世界所有文明来说,改变现状、改变命运的过程,其实就是改良自身的文化。
中国的文化何以改良?我们可以从他国经验中得到启示。和中国一样,新加坡也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社会,但为什么能够独树一帜,长期保持政治清廉、治理高效?
也许很多人都会强调说,那是因为新加坡政治领袖的反腐决心坚定,反贪机制健全有力,还有高薪养廉制度。笔者承认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却不认为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新加坡通过广泛吸纳世界文明中的先进要素,拯救和改良了自身文化,建立了一套公平、合理、高效的治理模式,培育了端正、诚实的社会风气。可以说,新加坡政府之所以清廉,最大原因在于这个社会有善恶分明的价值判断,对司法秩序、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有一种敬畏之心。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大致可以理解,中国这些年来在廉政建设中为何总是事倍功半。应该说,中国执政党内的纪律监督机制不可谓不健全,反贪手段不可谓不铁腕,但贪官污吏却是“前赴后继”、层出不穷,这里的根本原因不是反腐不力,而是权力结构、社会风气和价值判断等等,都给腐败的滋生和泛滥提供了最佳的气候和广阔的空间。归根结底,就是政治文化缺乏防范腐败的免疫力,社会风气缺乏抗拒腐败的道德防线,新闻媒体缺乏监督腐败的舆论震慑力。
从小处看,中国官员的腐败是个人行为,但从腐败的严重程度看,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若要根治腐败,就必须首先从政治文化的改良做起。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执政党在加强自我监督之时,还要虚心地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下放反腐败的权力,让全体公民都来分担净化政治文化、端正社会风气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让每个人都有善恶分明的价值判断,对司法秩序、商业秩序、社会秩序有一种敬畏之心。
(2009年第15期《中共再掀反腐风暴》)
相关热词搜索:厚此薄彼 献礼 红色 红色献礼剧为何厚此薄彼?等 冈本skin红色激薄多厚 冈本激薄红色装多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