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民国知识分子风采|民国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徐百柯最近出了一本书:《民国那些人》。虽然不是专业的研究,但他对民国历史的把握和理解,却与当下专业史学界对民国历史的判断基本相同,不过因为他是为报纸写专栏,文章本身更有可读性,更好看,更有趣味。
民国史研究,在专业范围内,有稳定的专业标准。专业领域的民国史研究,一直在进行,成果不断出现。在不严格的意义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其实多数要涉及民国的历史。专门研究民国史的人,偏重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北洋政府以前的历史。
历史的分期标准不是固定的,但一般来说,政权更迭是一个重要标准,最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后结果无过于改朝换代了。“中华民国”,现在只有在专业领域中才会出现,这是政权变革中的遗留问题,涉及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很复杂。我过去曾和朋友说过,我们过去说的“新文学”,或者“中国现代文学30年”,其实都有政治的因素在其中,都隐含有或轻或重的价值判断。如果去除这些考虑,其实这些学科,至少从教学方便来说,可以最简单称为“中华民国文学史”。其它学科也有类似的情况。政治因素,有时候会把简单的事变复杂。我最近给学生讲中国现代文学史,要专门讲两节“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政权和政党形式”。因为这些基本的政治地理问题不清晰,学生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就会有难度。
近10年以来,民国史研究有一个由冷到热的过程,其实这个冷热问题,可以理解为大家对“民国的历史”有了一些新的判断,多了解了一些历史的真相。也就是把简单的历史,还原到接近历史真相那一面,或者再简单说,就是对“民国历史”多了一些正面评价,用钱穆的话说,就是本国的国民,对以往的历史要有“温情和敬意”。所谓“热”应该是在这些地方。比如过去的认识是“窃国大盗袁世凯”、“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现在没有人再会这样认为。比如研究历史的人,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曾国潘是汉奸”这样的结论。这本《民国那些人》大体就是以还原历史为追求目标的,虽是通俗读物,但深意并不在专业书之下。
专业的民国史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宽,而研究民国历史,必然要涉及对政党和政权形式的评价及判断,这又避不开现实问题。所以现在这方面的出版物,可能还是以一般的趣闻趣事为多。比如在中国上海史的研究中,基本上把过去简单的认识还原到展示真相的程度,不然很难解释早年上海的繁荣。同样道理,不了解“民国”的新闻制度、大学制度和出版制度的真相,你就不可能解释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学术和文学会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但这些又不是单纯的制度,它和政权政党的基本模式有密切关系,在民国史研究方面,其实没有什么专业和民间研究的区别,不过一个基本事实是现在的专业研究人员,多数不大会写文章,而民间有些会写文章的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通俗化了。会写文章的人很难得,特别是那些对基本历史有较好判断力,又能写的人、徐百柯这本书,我以为是一本为还原民国人物真相做出贡献的书,他让更多读者明白了一个简单道理,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可能只是一个政权的历史或者一个政党的历史。
喜欢民国史的人,都感觉那个时代不管如何,还有趣,而现在是最无趣的时代,特别是对文化上有些追求的人来说,现在真是很乏味,没有什么有趣的事,好玩的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生活和人物,这没有什么不好。喜欢“民国历史”,至少比欣赏“17年历史”“文革历史”,在趣味上要高一些,在智力上难一些。喜欢张爱玲小说的人很多,也是好现象。读过她的小说,人们会对当下中国小说家有一些基本判断。用白话文写小说,用文字营造出那么独特的意境,非常了不起:当代中国小说家,还没有出现像张爱玲这样运用文字的作家。张爱玲的小说成为“消费文化”,我以为也是一件好事。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分子 民国 重现 重现民国知识分子风采 民国的知识分子 民国知识分子待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