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不过海峡的奥运圣火]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9月21日,协商了11个月的北京奥运圣火去台事宜终告破局。奥运火炬入台传递,从原先的具体路线之争,到后来的对路线的表述之争以及旗帜之争,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是围绕着有关台湾地位问题的政治争论。台湾当局的态度强硬,坚称火炬传递不能有损台湾的主权和矮化台湾的地位,而在这个关系到“一个中国”的原则性问题上,中央政府也绝无让步可能。这样一来,奥运圣火传递最终未能跨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两岸之间的互信基础,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其实都非常薄弱。而各方在奥运议题上使力的结果,使两岸之间的猜疑和对立不可避免地投射到奥运上。祖国大陆对奥运的重视,让台湾有些人产生了这样一种预判:大陆在奥运之前不会对台动武,因此这段时间是操弄两岸议题甚至宣布台独的绝佳时机。但事实上谁都清楚大陆渴望两岸统一的意志从未动摇,在反台独问题上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而伴随着奥运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日期的临近,民进党当局时不我予的紧迫感也许会促使它采取一些铤而走险的举动,因此奥运前的这段时间成了两岸关系的高危险期。
  
  奥运之前的这几年,两岸关系每况愈下。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当然是陈水扁之类的台独政客。但反躬自问,我们自说自话式的批判,“卖国贼”、“民族败类”之类的帽子显然并没能阻止台独势力的脚步。而且这边批判的火力愈猛,那一边台独的声浪却似乎愈来愈高。我们一再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但要真正付诸实现,就必须首先了解台湾人民的所思所想所求,不应急于替台湾人民拿主意、做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奥委会因为不是国际奥委会成员,不能单独组队参加奥运会;而香港因为要承办奥运马术比赛,从而成为奥运协办城市之一。在两岸四地的大中华圈里,也许只有这个地方的人民,届时才能毫无负担地尽情享受体育之美。
  
  圣火背后的台湾民意
  
  在今天族群严重对立的台湾,有人笑谈,看棒球明星王建民的比赛恐怕是台湾目前唯一不分蓝绿的事情。棒球在台湾可说是全民运动,许多人都有半夜爬起来看实况转播的经验。
  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台湾民众的所有焦点全放在较有可能夺牌的棒球和跆拳道上。媒体主要也跟着民意跑新闻,民众不感兴趣的三两句话就带过,感兴趣的或较有夺牌可能的项目,比如棒球、跆拳道、举重等,则会重点强力播送,甚至现场转播比赛实况。各家媒体会累计截至目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奖牌数及排名,有时会在体育新闻中播报一些竞争较为激烈或较为精彩的项目片段回顾。对于其它国家、地区或中国大陆夺金与否,台湾民众给予的关注并不大。在他们看来,每次奖牌总数前几名无外乎美国、中国大陆、俄罗斯,只是排名不同而已。
  在北京取得奥运主办权后,很多人就开始谈论两岸合办奥运的可能性。2005年,有台湾媒体称,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袁伟民已通过渠道,向中国台北奥委会传达了合办部分奥运项目的意愿。已被列为奥运表演项目的棒球,以及台湾在上届奥运表现较优的射箭和跆拳道比赛,都在合办的考虑名单内。但后来这一消息没有了下文,不知道是消息源有误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目前,“奥运热”已经在台湾升温。台湾中时媒体集团于8月7日在台北正式推出奥运专刊每月一期的《时报奥运》,率先引领台湾的“奥运热”。其他媒体随后也纷纷推出专刊、专栏,报道与北京奥运有关的内容。中国台北奥运委员会主席蔡辰威日前在谈到奥运开幕式门票的发售时说:台湾分发到100张,我想1000张1万张也是会全部销完的,没问题,现在问题是我觉得太少了,组委会应该多考虑一下,可以(分)多一些门票给台湾。
  一边是台湾民间对于奥运的热爱,另一边却是庙堂里围绕着奥运的争拗。圣火不能来台,北京奥组委在表达“深深的遗憾”之余,痛批台湾当局“横生枝节”、“出尔反尔”;而台湾“体委会”与中国台北奥委会在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则认为,圣火来不了的根源在于大陆片面追加不被台湾接受的旧四项纪要,即不得出现中华台北奥委会五环旗帜以外的旗、徽、歌,台湾方面担心无法管制民众携带“中华民国国旗”等行为,以此坚拒妥协。
  对旗帜问题,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罕见地高调指出有关方面“要求不合理”,明确表态奥运圣火来台时,“我一定会带着国旗前往迎接”。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则说“不希望看到中华民国国旗,难道希望看到台湾国国旗吗?”台湾《苹果日报》前几天的民调显示,有高达六成九的民众认为如果这样,圣火不来也罢。泛绿阵营则出现面临北京打压“圣火干脆别来”的呼声。
  看来,奥运圣火议题上反映出的台湾人的共识,可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更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这个共识不在于大家对这面所谓“国旗”的态度,或是否支持台独,而是在于台湾民意普遍关注:在参与奥运的过程中,台湾的民意怎样获得尊重?推而广之,对于未来的选择,如果结果符合大陆的利益,那也只是历史的巧合。显然,当我们愈是想为台湾人民决定未来,就愈是会激起台湾内部的反弹。事实上,这和人的逆反心理的发生机制并无不同。
  
  和平统一不会一蹴而就
  
  2001年7月13日,当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当晚,台湾的TVBS电视台,在《2100全民开讲》和《圆桌高举会议》两档节目中,邀请台湾各界就北京奥运的话题发表意见。
  参加讨论的,有在朝也有在野的,有官也有民,对北京主办奥运虽多持肯定态度,但心情还是复杂的?“北京主办奥运,说明国际聚光灯已照向大陆,台湾会不会因而‘边缘化’?”“北京主办奥运,台湾未来是接受‘一中’?还是走向‘独立’?”“一旦两人‘结合’了,如何防范‘家庭暴力’?”很显然,在那个时候,台湾各界就意识到北京奥运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而从这些问题的内容上看,台湾人关心的重点是北京奥运对台湾本土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华民族或大陆前途命运的关怀。到了圣火来台,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台湾的民意,和我们希望他们具有甚至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具有了的意识之间,有着很大的偏差。无论是否同意一国两制,他们在自己决定自己命运、要求被尊重这一点上是有高度共识的。
  然而对于这一点,有关方面一直不够重视,而只是想方设法要把台湾人拉到我们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来。可以说,大陆的许多人,包括官员和学者,对于台湾问题都还抱着一种一厢情愿、一切以我为准的态度。我们通行的这一套民族国家话语的理解模式,对于台湾意识的理解存在相当偏差,也很难打动被“寄予希望”的台湾人民。
  教条地坚持一些原则,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1999年台湾大地震救援风波之后,祖国大陆对台政策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调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这是可资借鉴的。
  两岸之间有长期的分裂和隔阂,和平统一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仅通过一两事就可以促成。承认现状并从现实出发,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起点。如果无视彼此的分歧,强迫对方按己方的逻辑办事,肯定会南辕北辙。最起码,送台的熊猫也许不一定非要叫“团团圆圆”吧。就奥运圣火传递而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究竟是想要什么?是要求双方现在就都承认已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呢,还是要借奥运盛会的历史机遇,为增进两岸人民的交流、理解和感情、进而为促成两岸的最终和平统一创造成熟的政治条件呢?
  体育曾经在中国当代历史上为消融隔阂立下首功。一个难得的本该是两岸双赢的历史机会,却成今日之局面,是殊为遗憾的。熊熊奥运圣火,照亮海峡两岸的弥合分歧之路依然崎岖。

相关热词搜索:海峡 圣火 奥运 跨不过海峡的奥运圣火 奥运圣火 跨得过珠峰却迈不过海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