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下 [银杏树下缅《多维》]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十几年来,我很少注意到窗外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今年特别,秋末冬初,放眼下望,一树金黄,油画般地镶嵌在窗户上。   这大概与一位刚刚逝去的现代院的前辈有关吧。前辈从1950年起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工作,并于1999年出版了《多维的世界与多维的思维――国际问题研究方法概论》(时事出版社,以下简称《多维》)一书。
  《西游记》中有“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说法,说明东西珍贵。前辈这本书,粗略一算,从播种到收获,约用了五十年。
  《多维》的目的极简要,“多维的世界要用多维的思维”。
  《多维》的形式极简单,不到15万字,装帧平实,售价仅11元。
  《多维》的内容极简明,以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阐明研究国际问题的十个“相结合”的方法。
  《多维》的气质极简朴,“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以研究实践为基础、偏重于实用价值的一份关于国际问题研究方法的经验总结”。前辈将其毕生所得,只定位为“经验总结”。
  笔者受益于此书,始于1994年。当时正准备报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有学长说可以先听听前辈有关“国际问题研究与编写”的研究生课程。虽然还不是研究生,我还是盲目大胆地半道杀出,坐到了研究生教室。一边分辨前辈的南方口音,一边囫囵吞枣。
  印象最深的是前辈的教案是一摞厚厚的稿纸,夹杂了好多简报。这就是《多维》的前身。
  得益于考前向前辈临时抱佛脚,我才于1995年如愿考取国关研究生。
  当我第二次进入研究生教室听前辈的课时,他笑眯眯地说,“你已经听过一次了,用不着再听一遍啦”。我说第一遍没怎么学会,想再听听。听了两遍,我这门课得了优,前辈认为我是好学生。我到现代院工作时,前辈已退休,向他请教问题时他还依然记得这个听了两遍课的学生。
  现在想来,一遍,两遍,即便是很多遍,也不一定完全听得懂。几十年的经验之谈,是要用心和实践来体会的。有同事说,经验之谈,就是心法,心法是要长久坚持和领悟的。
  我们这代人爱读武侠小说,对于心法、境界、修炼,耳熟能详;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了然于胸。
  我现在理解,修文修武道理相通,心法相连。前辈教的是提高“文功”境界的心法,目的是让我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前辈这门课,从1983年到1995年,教了12年。现在不少出身于国关研究生的国关大腕,大概都曾学过。非常幸运,我听了两遍,占了1/6,而且算是前辈最后一批学生吧。之所以对“遍数”沾沾自喜,是因为,心法,总是要千百遍揣摩的,如果有前辈经常点拨,岂不更好。
  前辈有言,“笔者借此把过去积累的比较零散的工作经验加以系统化,使之成为一套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法教材”。那么,这是一套怎样的比较完整的研究方法呢?
  请看目录:
  1.经济基础研究与上层建筑研究相结合
  2.阶级因素研究与非阶级因素研究相结合
  3.历史继承性研究与历史变异性研究相结合
  4.正面因素研究与反面因素研究相结合
  5.主要矛盾研究与非主要矛盾研究相结合
  6.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8.内因研究与外因研究相结合
  9.共性研究与特性研究相结合
  10.问题研究与对策建议相结合
  由目录可知,这套体系与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各种国际关系分析方法明显不同。前辈说,“但本书决非以狭隘的经验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事实上,笔者在总结研究工作经验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也就是说,前辈的心法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将此创编演绎为一套分析国际问题的“多维十式”的“武功”。
  前辈说,客观世界充满着多维的辨证关系,正确的方法应该全面地掌握每对关系的两个方面,而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实际上,被轻视的那些方面往往是研究工作走向深入的关键所在。
  这本书,应该印量不大,估计没有几千本。我前后大概买了20几本,送朋友,也给年轻的同事作培训教材用。
  银杏树,也叫公孙树,能传承久远,《多维》亦如此。

相关热词搜索:多维 银杏 树下 银杏树下缅《多维》 银杏树下缅 银杏树下作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