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重返大洋对中国利大于弊]俄罗斯重返八国集团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从17世纪开始,随着版图的扩张,俄国奉行同时发展陆军和海军的“两只手”理论和以夺取出海口为主要内容的海上安全战略。到19世纪末,经过一系列的海上战争,俄罗斯终于夺取了波罗的海、黑海和太平洋的出海口。冷战时期,苏联大力发展海军,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海上霸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大滑坡,海上力量一落千丈,远洋活动几乎停顿。进入新世纪,在时任总统普京的强力推动下,俄罗斯海上力量开始恢复元气,迈出了重返大洋的步伐。
努力恢复海上大国地位
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着手推动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海洋安全文件,反映了俄罗斯对其海洋利益、海上安全威胁、海洋安全战略的方向及海军建设的认识。
俄罗斯认为,其海洋安全利益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海洋权益面临被侵犯的可能。二是战略空间和势力范围急剧缩小,波罗的海、黑海和里海地区周围的国家要求重新划分领海。三是东欧国家为了自身安全的需要,积极寻求与北约接近,使得这一集团的边界不断向俄罗斯领土接近。四是俄罗斯在任何一场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中,都会遭受来自海上的大规模导弹攻击。
俄国家海洋权益的主要区域可分为大西洋、北极、太平洋、里海、印度洋方向。
2000年,俄制定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该草案将海军建设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02年)阻止俄海军力量的下降;第二阶段(2003年~2007年)努力提高海军在大洋水域保护俄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能力,使海军能够维护俄罗斯作为海洋大国的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协助开发和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第三阶段(2007年~2020年)全面更新海军武器装备,建设一支崭新的、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在具体措施上:一是经费向海军倾斜,给海军的拨款不应少于国家预算给国防部拨款总额的20%,并逐年增加。二是舰艇建造强调大型化。最近几年,俄罗斯海军装备建造强调加快适应远洋活动的大型舰船的建造。核动力潜艇方面,俄罗斯加快建造第五代战略导弹潜艇955型和多功能核潜艇885型。955型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今年将加入现役,另两艘在建造中;855型也在加快建造中,今年10月首艇“北德文斯克”号完成海试,年底编入太平洋舰队,未来10年共将建造八艘。航母建造方面,2008年4月,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维索茨基海军上将确认了俄罗斯将建造五至六艘新型航母的计划。2010年底,俄法签署由法国为俄罗斯建造两艘,并自建两艘共四艘“西北风”级两栖舰的计划。2010年7月,俄海军透露将在2010年前升级改造三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计划,使其服役年限延长20~30年。三是调整海军军事体制和部署。苏联解体后俄海军保留了四大舰队体制,其中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为一级舰队(又称远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为二级舰队(又称江河舰队)。进入新世纪,俄海军重点发展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欧洲方向海军主力是北方舰队,重点部署于科拉半岛周围,构成“北方战略堡垒”。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
海军向远洋进军
冷战后期俄罗斯海军执行“纯防御”战略,从全球收缩防御范围;冷战后相当长时间内,更是停止了远洋活动。进入新世纪,俄海军演习、包括远洋和大型海军演习开始恢复,并寻求在友好国家建立海外军事基地。2000年12月,时任俄海军总司令宣布,2001年将是俄海军重返大洋之年,俄海军舰只将重返地中海和印度洋。从此以后,俄罗斯海军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远海海域,以及波罗的海、地中海、日本海等俄罗斯的濒海海域,进行大型演习和与包括美国、日本等传统对手在内的他国进行合作演习便成为常态。2007年,俄国防部长表示,俄罗斯海军已恢复实力,将会重新开始在世界不同海域恢复远洋航行。2007年底至2008年初,俄罗斯北方舰队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上将”号与一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船在地中海和北太平洋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例行巡逻。2008年底,由“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等四艘军舰组成的俄北方舰队编队,与委内瑞拉海军在美国后院加勒比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彼得大帝”号又与从海参崴出发的太平洋舰队战舰会合,赶往印度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2009年,俄海军四大舰队向亚丁湾连续派出了四个护航编队,实行常态护航。除在远洋举行军事演习外,俄罗斯舰艇还寻求在友好国家永久驻留,2009年1月,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批准了俄罗斯海军舰艇全球“友好港口永久停靠”计划,在叙利亚建立海军基地的计划也在商讨中。
争夺海上新领地北极海域
北极国家最近几年围绕北极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这些国家主要包括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及美国。毗连北极圈的俄罗斯领土面积最大,与北极的地理关系也较为密切。因此,俄就北极归属的争夺也最为高调。2001年普京签发《2020年前俄罗斯海洋学说》,将北极地区方向作为国家海洋政策的主要方向。同年,俄还向监督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联合国机构申请,要求把本国的专属经济区扩展到北极的罗蒙索夫海岭水域,但因“证据不足”遭到驳回。如果俄对罗蒙索夫海岭水域的主权要求获得联合国批准,那么,俄罗斯将获得从北极点到俄东西部两端构成的三角区域总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的权益,俄不仅从中能获得相当于100亿吨标准燃料的油气储量,还可获得渔业、航道等方面的利益。此后,俄于2005年和2007年举行两次大规模的北极考察活动,以寻求其专属经济区扩展到北极罗蒙索夫海岭水域的证据。2007年8月,俄科考人员在北冰洋底插上了俄罗斯国旗。
2008年,俄政府下属的军工委员会制定并公布了一份“北极”计划,计划耗资300亿卢布(约12.3亿美元),发射五颗卫星用于监测北极地区。2009年,俄联邦安全会议公布了一份北极战略规划――《2020年前及更远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规划指出,2011年前,俄罗斯将完成对北极地区的地理勘探,以获得可以证明北冰洋海底部分区域是俄大陆架延伸的足够证据;2012年到2015年,俄罗斯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2016年到2020年间,将北极建成俄罗斯首要的战略能源基地。为确保规划的实施,文件明确俄罗斯将在北极部署一支常规部队。
俄重返大洋对中国利大于弊
在海洋方向,中俄并不直接接壤,两国间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冲突。相反,中俄在海上有着诸多的共同利益,也面临着共同的潜在威胁。总的来说,俄重返大洋对我国的影响利大于弊。首先是可以牵制美国,减轻美海军对我的当面压力。进入新世纪,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最大潜在威胁,加快了其战略重点从欧洲向亚太转移的步伐,强化同韩日的联盟,加强同东南亚国家及印度的合作,增加在太平洋地区的兵力部署,从海上构筑对中国的岛链包围。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俄海军重返大洋主要是重返大西洋和太平洋,这无疑会牵制美海军在全球的力量布局,尤其是俄海军重点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把新型舰艇,尤其是弹道导弹潜艇优先部署在太平洋,这将大大减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对我国当面海洋方向的压力。
同时,俄罗斯重返大洋可从北方牵制日本,减缓日本在西南靠近中国方向的兵力部署。日本与中国有钓鱼岛争端。2010年日本出笼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将中国作为防范重点,在军事部署上,日本自卫队兵力近年来不断向其临近的我国东海和台湾的西南地区倾斜。然而,在它的北方同样有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强邻,那就是俄罗斯。历史上,俄(苏)一直是日本防范的重点。目前,俄日双方围绕北方四岛的摩擦不断升温,都没有让步的迹象,反而态度日趋强硬,很有可能成为俄日冲突的导火索。因此,俄罗斯重返大洋,加强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并在日本海及北太平洋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对日本都是威胁,必将迫使日本在其北方领土加强针对俄罗斯的部署,从而牵制日本在西南方向的兵力,这无疑对中国是有利的。
相关热词搜索:大洋 俄罗斯 中国 俄罗斯:重返大洋对中国利大于弊 重返大洋对中国利大于弊 俄入世对中国影响利大于弊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