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两个场景】窃读记两个场景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又相互亮剑,随时准备刺向对方。这两个场景,折射出中东的形势。 眼下的中东很热闹:东边的伊朗和西边的以色列,出现足以构成鲜明对比的两个场景,一个是不断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压力,并面临可能来自外部军事打击的威胁,一个则主动“出击”,一面向周边国家和有关方面频频晃动橄榄枝,一面又发出要空袭伊朗核设施的挑衅。这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如今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它们相互仇视,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它们的境况就真切地折射出中东目前的形势状况。
从以色列总理视察
核基地说起
7月1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在众多军事高官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南部内格夫沙漠中的迪莫纳核基地。这一举动,引起了以色列媒体有关奥尔默特决心空袭伊朗核设施的猜测。
视察很神秘,官方对外封锁消息,不让随便报道,只通过军方电台“统一口径”,这在崇尚新闻自由和民主的以色列是少见的,更增添了人们的想象色彩。以色列一些评论家认为,在以色列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伊朗宣称已将导弹对准以色列核设施之后,双方军事冲突的“概率增大了”,在此“一触即发”之际,奥尔默特亲赴核基地,用意再清楚不过,即向伊朗发出强硬警告:以色列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核设施,更有能力摧毁伊朗的核基地。
此前,即6月29日的以色列内阁会议也“非同寻常”。这一天是星期日,是以色列政府每周进行例会的日子。与以往不同的是,奥尔默特的脸色显得有些凝重。事后,对外公开的消息是,内阁成员讨论了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交换战俘问题,并做出决定,同意与真主党做这笔交易。事情的原委是:2006年7月,真主党武装人员越境俘虏了两名以色列士兵埃胡德•戈德瓦瑟和埃勒达德•雷格夫,以色列进行大规模报复,但未能救出被俘士兵。真主党表示,他们将用这两人交换被以方关押的黎巴嫩囚徒。在德国的斡旋下,以色列和真主党达成协议,真主党将交还两名以军士兵,以方释放四名黎囚徒,并交还大约10名真主党武装人员的尸体。
然而,据阿拉伯媒体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可靠报道”,当天的会议还讨论了另一个没有对外公开的问题,这就是军事解决伊朗核威胁的问题。原来,就在头一天,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刚刚与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以及以军参谋长阿什肯纳兹举行过会谈,会谈的焦点直接而单一,就是如何军事打击伊朗的核设施,就空袭的可能性和诸多细节等进行了研究。
上述会议的一幕,能够很好地说明时下以色列“一明一暗”的外交、军事策略。明的是为了宣传,或者干脆是虚晃一枪,暗的则是真正打算要干的。
一个再显眼不过的例子是,以色列对待哈马斯的态度。搁平常,来自哈马斯的土制火箭袭击被以色列看成是天大的事情,研究如何对哈马斯的火箭袭击做出军事反应一向占据着以色列内阁会议的主要内容,然而这一次,以色列甚至都没有在会上讨论如何回应哈马斯的火箭袭击这一问题,便直接由军方重新开放了加沙边界。
此前,哈马斯与以色列安全官员在埃及的撮合下达成停火协议并于6月19日开始生效实施后,由于哈马斯依然频频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火箭弹,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6月25日下令关闭了以色列同加沙地带之间的所有货运口岸。但这一次关,给人的感觉是做做样子,只关了四天就又开放了,个中用意,令人琢磨。
另一个例子,是7月2日耶路撒冷发生巴勒斯坦推土机手撞死撞伤40多名犹太人事件后,以色列也没有像以往那样立即进行疯狂报复。
伊朗开始为入侵者挖掘坟墓
7月2日,伊朗军方一位高级领导人宣布,伊朗不会在意任何外部压力和反应,将生产更多的离心机,加速进行铀浓缩活动,直至彻底实现本国的“核梦想”。
就在6月29日以色列内阁开会的当天,伊朗武装力量总司令部的一位准将宣称,伊朗正在边境省份为未来的阵亡入侵者挖掘大约32万座坟墓。
伊朗新闻电视台援引这位准将的话说,伊朗武装力量总司令部已经批准了这项“特别计划”,因为来犯之敌将遭到重创,死伤无数。他同时强调,伊朗并不希望敌军士兵的家人体验美国人在越南战争中的痛苦经历,同时,伊朗是一个人道主义的国家,将以文明的礼仪对待入侵之敌,先给他们掘好坟墓,好让他们避免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怜状况。
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访问以色列并与以国防部长和以军参谋长商讨袭伊计划的同时,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贾法里说:“如果以色列愚蠢到胆敢袭击伊朗核设施的话,那么它应该明白,伊斯兰世界,特别是本地区的什叶派会对其进行致命打击,以色列全境都在伊朗导弹射击范围之内,整个海湾都将成为一片火海。”贾法里还强硬地表示,“伊朗在海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海有漫长的海岸线,有人敢进攻或支持敌人进攻伊朗,就必将遭到伊朗的有力反击。”“我们会封锁海湾和霍尔木兹海峡。如果我们被迫与来自这一地区之外的敌人对抗,势必牵扯到石油……油价将飙升。”
另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以色列最近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后,伊朗已将该国的“流星-3B”型弹道导弹部署至发射阵地,在可能的袭击目标中,就包括以色列的迪莫纳核基地。“流星-3B”型导弹的最远射程达2500公里,是伊朗目前拥有的主要纵深打击武器,堪称对付以色列的“看家武器”。从射程看,如果将它部署在伊朗的西部地区,在中东的以色列以及南欧地区的美军目标就都在它的打击范围之内。事实上,伊朗已组建了数个“流星-3B”型导弹中队。每个中队至少有六个直立式活动发射架,一般的卡车即可运载这种导弹发射架。这些直立式活动发射架不仅可以执行大范围机动任务,而且还非常易于伪装和躲避雷达监控。
与此同时,伊朗对看家护院的三艘有着“霍尔木兹海峡黑洞”之称的先进潜艇,装备了“俱乐部-S”型深水导弹,专门来对付航母。同时,投放更多简捷实用的各型导弹快艇,届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卡住世界的石油门户和经济命脉。空军方面,名字叫“使者”的900公斤重“智能炸弹”已装备到机,随时“恭候”美军的到来。此外,最近几周,伊朗明显加强了其防空力量,其中包括增加空中巡逻的飞行次数。几天前,当一架从巴格达飞往德黑兰的伊拉克民航班机因故未能迅速确定身份时,伊朗空军的六架F-4战斗机立即升空,扑向目标,直到弄清对方的身份,才避免了一场误会甚至冲突。
不过,伊朗也在政治上寻求突围,外长穆塔基称,伊朗正在以积极态度认真研究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提出的伊核问题复谈新方案,并将很快做出答复。
双方亮剑为哪般?
可以说,现在以色列和伊朗都拔出了宝剑,并各展招式,各尽其力,随时准备将致命的一击刺向对方。
从以色列的角度看,它的发力点是伊朗,而晃动橄榄枝,只是为了清除对付伊朗的障碍。在以色列看来,伊朗一直在研发核武器,将对自己的生存构成灭顶之灾。加之近日,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口水战进一步升级,伊朗再次强调以色列“将很快从地球上消失”,这让以色列感到消除伊朗的威胁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比较,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与叙利亚、与黎巴嫩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拖了几十年,积重难返,既然不会一蹴而就,索性先稳住有关当事方,好为专心解决伊朗问题铺平道路。难怪阿拉伯媒体用“别有用意”和“值得玩味”来评论以色列“大面积”的和平举措。中东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很可能会用武力铲除伊朗这一危险源,所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眼下以色列的“和平动作”是为了“混淆局势”,好“混水摸鱼”,趁机对伊朗下手。
分析人士还论证说,不久前以色列进行的大型军事演习,有100多架F-16、F-15战斗机远程奔袭地中海东部某目标。往年以色列夏季军演,参演飞机顶多30架,而这一次,以军重点演练包括空中加油的远程奔袭战术,战机奔袭距离超过1440公里,这一距离正好是以色列到伊朗纳坦兹核基地的距离。更令人关注的是,1981年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以空军F-16中队也出现在这次演习中。
从伊朗的角度看,它在核问题上的态度依然很强硬,这是因为核计划、核发展关乎其国家重大的战略利益和战略安全,坚持不懈地发展和拥有核技术是其强国之梦的重要依托,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已具备了比较完备和藏而不露的核研发基地和设施,如果半途而废,将前功尽弃,并严重伤及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因此只能前进不能倒退。这也是为什么每当伊朗领导人做出强硬表态时,伊朗民众总是一片欢呼声的原因所在。
除了以色列的军事压力外,欧盟也挥舞起制裁大棒,6月23日,欧盟官员表示,欧盟部长会议已同意对伊朗实施进一步制裁,包括冻结伊朗最大银行的资产、禁止与伊核计划相关的人员进入欧盟和在欧盟开展商务活动。此外,朝鲜6月27日炸毁该国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也有力地反衬和突出了伊朗的核计划,对它的触动和震撼很大。对此,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侯赛尼7月1日强调,伊朗在核问题上与他国不具有可比性,任何将伊朗核计划与他国进行比较的行为都是错误、不合逻辑和有政治动机的。
其实,伊朗也在表现灵活的一面。伊朗议长拉里贾尼在6月27日“烈士纪念仪式”上说,“如果伊朗的敌人们想谈判,那么就应理智行事,伊朗人民已表现出足够的睿智”。拉里贾尼还就伊朗核问题说,“西方在核问题以及人权问题上以极其卑鄙的方式来对待伊朗,因为他们在谈判中也承认伊朗具有强大的能力,所以极力限制伊朗发展”。
事态怎样发展,恐怕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和平与战争之间,美国的态度对伊朗也至关重要。美国前驻联合国代表约翰•博尔顿认为以色列空军有能力摧毁伊朗核设施,他甚至说,以色列可能在美国下任总统就职前空袭伊朗。针对伊朗威胁说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第五舰队司令科斯格里夫6月30日表示,伊朗任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企图,“将被视作战争行为”,美国绝不会容许伊朗这样做。
与此同时,媒体报道说,布什已拨款4亿美元,用于加大对伊朗政权的颠覆力度,还派特种兵到伊拉克和伊朗边境,甚至深入伊朗境内刺探情报和破坏核设施等。针对这些举动,6月30日,伊朗一家法庭将一名替以色列做间谍的伊朗男子判以死刑,作为回应。
此外,伊朗正在对其核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加固、伪装和保护,以防不测。据中东媒体的报道,伊朗的核设施除了明的以外,有不少都是暗的,建在地下,通常深达21米左右,由钢筋混凝土、岩石和防化设施等建成,而且设施内部“曲径通幽”,如同迷宫一般,不同部门的人在不同的地区“办工”,没有特殊的示意图,连内部人员都经常迷路。
由于这些地堡异常坚固,一般武器根本不可能摧毁它。以色列准备用“地堡终结者”小型钻地核弹,它甚至已将德黑兰南部三个核工厂定为袭击对象,一是纳坦兹核工厂,那里安装有用于铀浓缩试验的上千台离心机,二是伊斯法罕附近的铀浓缩工厂,那里装备有用于铀浓缩试验的250吨的气体输入管道,三是生产钚元素的基地阿拉卡重水反应堆。美国的军事专家估计,以色列如果空袭,需要摧毁大约400个具体目标,其中至少75个目标需要动用“地堡终结者”才能摧毁。
不过,在以色列军方看来,即使没有全部炸毁伊朗核设施,将其关键的部分摧毁,阻止其核研发进度,使其拥有核武器的时间拖后,也就给自己创造了机会,赢得了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场景 两个 地区 一个地区的两个场景 两人场景速写 窃读记两个场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