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者:佩雷尔曼】 大隐者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今年是哥德巴赫猜想“1+2”成果发表40周年,也是陈景润辞世10周年;而最近,又有一位华裔数学家摘取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他就是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按规定,每届菲尔茨奖最多同时授予四人,今年恰好就是花落四家:除了陶哲轩,还有37岁的俄罗斯人奥昆科夫和36岁的法国人维尔纳,而最受关注的要算破解了庞加莱猜想的俄罗斯人佩雷尔曼。然而,就在世界将目光集中在佩雷尔曼身上时,他却消失了。
2003年,在为破解庞加莱猜想走出了最关键一步之后,这位数学隐士就消失在俄罗斯的森林里。菲尔茨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今年佩雷尔曼刚好40岁,如果拒绝,就意味着今生将与菲尔茨奖无缘。然而8月22日,当其他三位获奖者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手中接过奖章时,佩雷尔曼还是没出现。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约翰?鲍尔认为,“佩雷尔曼肯定有自己的原因”,拒绝领奖不应被理解为他对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侮辱。美国数学家格林博士说得比较在理:佩雷尔曼“友好而害羞,对物质财富没有兴趣”,他“好像不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佩雷尔曼认为:“只要提出的证明本身是对的,就不需要其他的认可。”了解他的朋友说,实际上这很符合这位天才数学家的性格。他这样做是在意料之中的,他是真的不需要那些奖赏和赞誉。
拒绝荣誉和奖金对于佩雷尔曼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96年,他拒绝接受欧洲数学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奖。2000年5月,克莱数学研究所列出了七大数学千年难题,并为每道题的破解设100万美元奖金,庞加莱猜想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后,佩雷尔曼在网上公开了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让美国数学界极为钦佩。2003年底,美国数学界专门为他召开了两个研讨会,但他都没有到会。他说:“只要我不惹人注目,我还有权选择做某些事情,如今我成为一位非常有名的人,我不能像宠物般什么也不说,因此我决定退出。”这是最近佩雷尔曼破天荒接受《纽约客》杂志专访时透露的心情。尽量不演讲,不喜欢被拍照,对《科学》、《自然》这样声名显赫杂志的电话采访也不理不睬……
《自然》杂志这样诠释佩雷尔曼的“隐士”本质:“他需要的是数学,而不是奖赏、金钱和地位。”当然,佩雷尔曼是数学隐士,但千万别以为他就像是单枪匹马挑战风车的唐?吉诃德。恰恰相反,在破解庞加莱猜想的道路上,他不是孤身一人。2006年6月,中国中山大学教授朱熹平和旅美数学家曹怀东发表了完整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论文。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两位科学家却表示,破解庞加莱猜想是因为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指佩雷尔曼。
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梨或是香蕉能够变形为一个球体,但空心的甜甜圈就不行。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任何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只要它里面所有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这就是法国数学家庞加莱1904年提出的著名猜想。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些科学家陆续部分证明了这一命题。1982年,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创立“瑞奇流”新方程,为证明庞加莱猜想提供了新“工具”。正是在此基础上,佩雷尔曼“在集体努力中克服了最后一道难关”。8月23日,汉密尔顿在国际数学大会这样评价佩雷尔曼的工作。
庞加莱猜想由“猜想”最终变成“定理”,还需要经过最后的检验关。但佩雷尔曼和汉密尔顿、朱熹平、曹怀东等人至少再次证明了科学界“合作”一词的现实含义。而隐者之风并没妨碍佩雷尔曼与世界一流数学家们合作,面对科学界的浮躁他保持了难得的遗世独立。
佩雷尔曼花了十年时间破解庞加莱猜想的关键部分,却从没想要用它换取什么。他甚至把证明结果直接放在互联网上,而不是在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他在论文中说:“假如有人对我的破解有兴趣,他们就可在网上看;我已经发表了证明,这是我所能做出的贡献。”
庞加莱本人说过:“创思虽然只是漫漫长夜中的灵光一闪,但这便是一切。”对佩雷尔曼来说,“只享受数学思维快乐而不计较其他”的隐者风度或许就是成功的秘诀。就像美国数学家安德森说的:“佩雷尔曼来了,解决了问题,其他的一切对于他都是肤浅的。”
相关热词搜索:隐者 雷尔 大隐者:佩雷尔曼 大隐者 佩雷尔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