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核弹锁定的城市_核武器:10000=1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02年,俄罗斯著名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发表了一部军事理论名著,书名为《第六代战争》。在这部有关世界新军事技术革命及军事理论发展变化的著作中,斯里普琴科提出了有关核武器效能的一个令人震惊的理论:对任何国家而言,核武器只有“有”和“无”的区别,不存在“多”和“少”的区别。他具体举证说,就核武器的威慑功能而言,朝鲜一枚核弹头对美国的威慑效能与美国10000枚核弹头对朝鲜的威慑效能是完全对等的。简言之,核威慑不要求对峙双方的核力量对称。这也正是本文标题《核武器:10000=1》这一核时代、核武器悖论的题解。
  为什么在核威慑领域会出现10000=1的悖论?为什么核威慑允许对峙双方核实力的不对称?这是由核武器的功能、性质与特点决定的。人类寻求核武器的历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美、英、德、日、苏等世界强国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核竞赛,竞相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制核武器,力求比对手尽早获得核武器。尽管他们当时已认识到核武器威力巨大,但仍然认为核武器不过是比普通炸弹杀伤力更大的“超级炸弹”,因而在认知上仍停留在核武器不过是加强军队战场火力、突击力,夺取战场优势的新手段这一程度上。对于核武器区别于常规武器的特殊的政治与战略性质与特点,他们还来不及思考,或者根本就未曾有过思考的打算。因此,当美国1945年率先制造出三枚原子弹时,除一枚用于核试验外,毫不犹豫地把剩余的两枚投向了日本的广岛与长崎。从而把核武器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投入实战。
  虽然在对广岛和长崎发动核攻击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军方以及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等人尽其所能对原子弹的战场威力进行了极为夸张的想像、预测,但原子弹的实际战场效果及其旷古空前的破坏力仍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力。
  广岛、长崎的悲惨命运促使理性的人们开始严肃思考核武器的政治与战略内容及其性质。此后,随着苏联、英国、法国以及中国相继掌握了核武器,美国的核垄断被打破,人们在认识到核武器威力巨大的同时,也开始认清核武器的巨大政治与战略局限性。
  核战争没有胜利者。任何国家在发动核战争时都必须过三道关:首先是道义关,任何理性的领导人,都不能面对大量无辜平民在核战争中死亡而不受良知与道义的谴责;其次是报复关,当一方对敌国发动核攻击时,不可避免要遭到对方发疯般的报复性核回击;第三是生态环境关,在大规模核战争后,全球生态环境将被严重破坏,特别是久久不散的放射性尘埃将挡住阳光,导致地球急剧降温,形成所谓“核冬天”,地球物种绝大部分灭绝。人们开始明白:核武器是政治上不同于常规武器的武器,是不能使用的武器,它不能用于夺取战场优势,而只能用于防止战争和遏制侵略。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威慑性武器,是用来威慑对手、使对手知难而退的威慑工具。也正因为如此,威慑就成了核时代和冷战时代的战略主题词。
  从核威慑的视角看,美国的10000枚核弹头可以毁灭朝鲜,因而使朝鲜不敢轻举妄动。同样,如果朝鲜拥有核武器,即使只有一枚,只能炸毁美国一座城市,美国对朝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必须三思而行,在这个意义上朝鲜一枚核武器对美国的威慑力与美国10000枚核武器对朝鲜的威慑力是对等的!
  冷战时期,核威慑的不对称特点曾有过多次表现,并对战略稳定产生过积极影响。1959年,美国拥有6000枚核弹头,苏联只拥有不到300枚核弹头,不到美国的5%。但就是这5%迫使美国不得不把苏联当作平等的核对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对苏联享有17∶1的绝对优势,美国仍不敢对苏联发动战争,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其顾问们提出的六种政策选择中选择了较为温和的一种,使美苏都保全了面子。因为美国虽然对苏联占有核优势,但苏联的报复能力仍然大大超出了美国的“可承受能力”。
  在《第六代战争》一书中,斯里普琴科甚至提出假设:如果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有一枚核武器,美国可能就不敢发动那场战争。
  冷战时期,美苏曾进行过大规模核军备竞赛。在高峰时期,全世界共拥有12.8万枚核弹头,其中美国拥有7万枚,苏联拥有5.5万枚,这说明他们迟迟未能认识到核力量和核威慑允许不对称的战略原理。冷战后,美苏又不得不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销毁核武器。目前它们仍各拥有数千枚核弹头。美俄最近达成的核军备条约允许各自拥有1700枚~2200枚核弹头。从核威慑的视角看,这一数字依然嫌高。这说明他们仍然没有彻底弄明白核威慑允许不对称的基本战略原理。

相关热词搜索:核武器 核武器:10000=1 数字我们需要多少核武器 中国核武器威力有多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