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动,风动,还是心动?】风舞竹动舞蹈视频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面对变化了的全球安全形势适时作出调整,军事变革思想由理论转为实践;目标多重,牵动各方,“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 美国总统布什8月16日宣布调整美国全球军力部署。尽管布什在此时宣布调整美国全球军力部署的决定包含很大的竞选意味,但无论是从军力部署还是军事战略来看,此番动作均是冷战结束以来力度最大的,不能不牵动各方神经。
“拉姆斯菲尔德印记”
美国此番军力调整,并不止于“削减驻德部队、后撤驻韩美军”那么简单。从地缘上说,在此次调整之前,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军力部署一直维持着冷战期间东西两线“钳形”态势,西线从挪威到高加索,东线则是东亚岛链。此番调整后,美国在欧亚大陆西线向俄罗斯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在东线,驻韩美军的后撤与削减并没有影响到美军在东亚的态势,因为美军在日本的存在基本没有变化,加之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关岛加强战略空军和战略核潜艇力量,近期更宣布要在夏威夷驻扎太平洋上第二艘航母,因此这一防线在地缘上没有变化,在能力上还有所增强。此外,美国在中东、南亚、中亚的军事存在大大加强。从军种角度来说,通过此番调整,美国在海外的大型基地和重装陆军的角色大大下降了。驻德国和韩国美军的调整是这一变化的直接反映。与此相对应,空军和海军的地位有所上升,一些“临时基地”的设立为未来美军快速反应部队的进入做好了准备。因此,这次调整绝非冷战态势基础上的简单的“东进”、“西进”、“北上”,而是呈现出数量更多(基地)、规模更小、部队更加灵活的特点。充分反应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小”、“更快”、“更强”的军事改革思路。带有深深的拉姆斯菲尔德印记。
反恐不是惟一
反恐斗争的需要是推动美国此番军力调整的巨大动力。但是,其某些动作在9.11之前就已显露端倪。如果我们将美国的战略谋划仅仅局限在反恐层面,未免低估美国的战略思维能力。
调整后,过去欧亚大陆“东线”、“西线”的“线”的概念已经没有意义,美国与“扩张者”在漫长的战线上打一场“二战式”大规模地面战的可能性不复存在。美国学者奥汉隆指出,“新计划与其说反映了防御技术和战术的根本改变,不如说是对15年来地缘战略背景变化的反应”。在反恐背景下,美国把军队“撒”到欧亚大陆“动荡弧”周围,“撒”到太平洋、印度洋上,最直接的目的确系反恐需要。同时,面对朝鲜、伊朗、叙利亚等美可能与之冲突的“中型国家”,美国军方认为依靠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以及规模较小、部署较快的地面部队,就可以达到“迅速击败敌人”的目的,占领敌国或消灭敌军已不是未来战争的必需内容。至于俄罗斯、中国等大国,既然未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那么通过导弹防御系统打破战略平衡、通过电子战、特种战瘫痪对手、通过代理国(地区)打间接战争都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把美国研发导弹防御系统、战术核武器、太空武器、提升信息战能力、强化与“新欧洲”、日、台等盟友、准盟友关系等等纳入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方能理解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是“心中有数”
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在布什宣布军力调整的第二天,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就发表讲话,称美国的计划没有任何令人不安的成分,并且为美国调整部署“找”了一系列理由。有意思的是,俄媒体却发表不少文章,认为美国向前华约国家扩展其军事存在,并进入中亚,对俄国家安全非常不利。日本媒体则替中国“操心”,认为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重点防范台海危机云云。
一位美国军方人士在分析美军某次军事演习时曾对笔者说,一般情况下,军事演习往往带有多重目的,既可能是为了反恐,也可能针对朝鲜,同时针对中国的用意也不能排除……如果中国认为这一行动首先是针对自己的,那么美方也“乐见”这种“阻吓”效应的自行生成。
在分析美国军力调整的目的时,上述逻辑也基本成立。美国调整军力部署,并且加强了其应对新的全球安全形势的能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这一变动的目标可能是多重的,美国要应对的危机也是多重的,既有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也有中东、南亚、中亚和东南亚的突发事件。至少在近期内这些调整还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面对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如果我们反应过度,将中美矛盾上升到美国面临的多种矛盾中的第一位,那么上文中的“操心”可能真的就将变成自我实现的语言;相反,如果麻痹大意,没有相应的威慑和反制能力,也将导致安全环境的恶化。种种分析与揣测,如同那个古老的问题,是竹动、风动还是心动?面对美国军力和战略的大调整,关键还是“心中有数”,“做好自己的事”。
相关热词搜索:心动 竹动,风动,还是心动? 风动竹疏 开帘风动竹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