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后人拒绝迁墓北大 北大校训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网络呼声与家人相左 北大校方一无所知 近期,关于蔡元培先生是否归骨北大,坊间议论纷纷,声音各异。11月7日,独立学者傅国涌撰文《蔡元培为何不能归骨北大?》,更是引发热议。
1940年春天,“北大之父”蔡元培在香港病故,抗日战火连天,北大则迁到昆明,与清华、南开合组西南联大,局势混乱之下,蔡元培只能长眠香港,葬于香港岛西南角山坡的“华人永远坟场”。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过几番关于蔡墓迁回北大的声音,但都不了了之。今年11月,独立学者傅国涌撰文回顾蔡墓始末,随后蔡元培的孙女在香港拜祭祖父,表示没有迁墓之意。一来二去,一桩70年前的陈年旧事再度被摆上辩台:蔡元培墓应当放在何处?蔡元培的精神又在何处?
迁墓呼声持续数十年
因为独立学者傅国涌的一篇专栏文章,“蔡元培墓应该放在哪里”忽然成了热门话题。在这篇名为《蔡元培为何不能归骨北大?》的文章中,傅国涌搜集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报人罗孚关于蔡元培墓的几次呼吁。傅国涌的搜集引发了更多人对蔡元培墓始末的兴趣,“北大之父”客死香江,其后不断有人提及这一境况。
1977年余光中前往香港蔡元培墓致祭,见荒烟蔓草不胜唏嘘,作诗《蔡元培墓前》:“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摇过一只摇篮,那婴儿的乳名叫做五四。那婴孩洪亮的哭声,闹醒两千年沉沉的古国,从鸦片烟的浓雾里醒来。”
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大学在香港的校友会筹资重新修葺蔡元培校长墓,将墓碑换成花莲出产的青麻石,但蔡墓至今没有蔡元培的遗像或雕像。
1985年,任《大公报》副总编辑兼《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在《关于蔡元培的坟》一文中说,“整个山坡上,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堆满了一座座坟墓,又不是一排一排有规律地陈列着;那格局是杂乱的……万坟如海,蔡元培的坟墓就淹没在这样的一坡坟海之中。”此文曾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
上世纪90年代,西南联大外语系出身的翻译家巫宁坤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得知蔡先生的墓仍在香港的坟场,给北大写了一封信:“恳请母校早日迎蔡孑民先生之灵归葬于北大校园,供世世代代莘莘学子瞻仰。所需经费如有困难,可发动校友捐献,本人自当带头……”这一次北大校长办公室有回复,罗孚在《关于蔡元培的坟》文中引用了回复内容:“北大现在的校园为原燕京大学旧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后,北京大学由沙滩迁到这里。校园的主要部分已于1994年3月,由北京市政府列属文物保护区,该文物保护区必须保存现有格局,一切翻修和重建事宜,皆需遵照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后,才得执行,学校方面无权动土。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区的校园,如学生宿舍、食堂、文体中心等,楼间的距离甚窄,声闹喧杂,又不是安排蔡先生墓葬的适当场所。”(罗孚《文苑缤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页)
2003年1月,罗孚在《金庸小说,革命文学?文学革命?》一文中再提此事:“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的老校长。但他的骸骨却是葬在香港的,埋在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山坡上的千万坟墓当中。拥挤不堪的,使人有活人住在山边木屋区之感。我当年为此感到十分不妥,在香港和后来在北京,都在报上发表过文章,主张搬迁这坟墓回内地,回北京,回北大,这才能消除人们对这拥挤的不安。‘北京十年’后,我回到香港,又为此在报上呼吁了一次,但一次都得不到回应。”(同上,第374页。)“我自然人微言轻。在某些不学无术的大人先生眼中,蔡先生似乎也还不够重。”(同上,第133页)
罗孚在蔡元培墓的问题上几度发声均未果,也有关于墓地的其他声音出现。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诗人邵燕祥在广东《同舟共进》杂志发表的《让孑民先生安息》一文说,蔡先生归骨北大之议不成,也不必遗憾,因为现在的北大只是曾经的燕京大学:“即使归葬未名湖畔,对蔡先生来说,那也只是‘燕园’;而蔡先生曾主校政的北大,他抗战流亡中至死魂牵梦萦的,应是在沙滩的红楼。昔之红楼,久已拨作他用,楼后校园,早就填满了简易楼房,而‘孑民堂’则属文化部机关所有:老北大旧址,倒更是‘楼间的距离甚窄,声闹喧杂,又不是安排蔡先生墓葬的适当场所’了。”不如让蔡先生在香港安息下去。
罗孚拿到的北大回复,是上世纪90年代的说法,现在北大对于蔡墓是什么态度?记者致电北大党委宣传部询问最近几年是否接到过关于蔡墓的相关提议,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先是问:“蔡元培墓在什么地方?”了解到墓地自上世纪40年代起就在香港之后,该工作人员表示,蔡元培墓地放在哪里需要蔡元培后人来决定,蔡元培不管是什么身份,首先都是个人,决定权先是在其家人手中,其次才能有其他考虑。
蔡元培墓回归北大的呼声一直没有被实现,反倒是蔡元培的故乡绍兴更加热心。绍兴媒体报道,绍兴市民认为,蔡元培先生的墓况让故乡人痛心,认为既然北大无意迁蔡墓至校园,绍兴应借机归迁坟墓,叶落归根,绍兴应该是蔡元培安息的最佳场所。绍兴迁蔡元培墓的想法其实早就有之,据绍兴网报道,“在1998年召开的市四届政协一次会议上,绍兴市政协委员、资深文史专家林文彪就撰写了《建议迁回蔡元培墓、修建铜像和广场》提案,引起了大会的关注,该提案被定为市四届政协的优秀提案,受到表彰。”
蔡元培杭州遗迹面临毁灭
一石激起千层浪,蔡元培墓的情况引发了网友们对更多蔡元培遗迹的关心。除了蔡墓之外,有人还找到了2010年的媒体报道,指出当年10月,浙江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出资给女儿建的别墅“马岭山房”,被蔡元培外孙女以一千万元价格变卖,变卖的原因是日久失修变成危房同时卷入产权纠纷。“马岭山房”是中式花园别墅,占地1.2亩,建筑面积260多平方米,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蔡元培送给最疼爱的女儿蔡威廉的结婚礼物。在蔡元培撮合下,1928年,时任杭州国立艺术学院教授的林文铮,在上海迎娶了在同校任教的蔡威廉。婚后第二年,蔡元培给了五千大洋,加上林文铮的积蓄共约七千大洋,合资兴建别墅,作为一对新人的家。别墅黑瓦粉墙、泥壁木地,分前后两幢,另有大小花园。别墅建成后,蔡元培间中也会到别墅小住,并亲笔题上“马岭山房”牌匾。1937年,日军攻陷杭州,林文铮夫妇逃往云南昆明,蔡威廉在1939年诞下女儿林徵明,因失血过多去世。1976年,林文铮才带着家人返回马岭山房,直至去世,林家人后来搬离别墅。
蔡威廉与林文铮的女儿林徵明原是别墅的继承人,近年却与租住别墅前屋的住户发生产权纠纷,一直无法收回祖屋维修。别墅年久失修变成危房,林徵明当时曾经对媒体表示卖掉别墅是无奈的决定,但自己年纪渐老,已经没有精力去为官司折腾,也不愿透露买家身份。当时杭州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别墅产权归私人拥有,允许买卖,但买家需按照规定保护故居,不能擅自改建或过度开发。
卖掉和蔡元培有关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招致舆论不满,之后还有媒体发现蔡元培女儿蔡威廉及女婿林文铮的骨灰盒被丢弃在室外,“骨灰随风去之”,门外的石刻被当作垫路台,随便踩踏。这个杭州第五批历史建筑年久失修,甚至漏水,花园也变成荒地,即便是被变卖之后也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
“马岭山房”的情况和蔡墓的争议连在一起,让网友对蔡元培相关的遗迹保护愈发担心。一方面是在内地搜到的蔡元培遗迹都是负面的记录,另一方面香港似乎在文物保护、追忆先贤方面做得更到位,在港的文化人士不但大力呼吁蔡墓回归,出资出力修缮墓地,还努力发掘其他蔡元培在香港活动的踪迹。香港网友“张九999”说:“蔡元培葬在香港,我年轻时候每年五四会去扫他的墓,有一两年还会遇到邓光荣。”看起来蔡元培似乎在香港受到了更多优待,相比之下,内地的情况则让人觉得是掌握大量人文资源而保护不周。
网友“维尼不吃蜂蜜”还指出,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不止蔡元培一人:“周辅成先生服务北大近六十年,育人无数。可是辅成先生去世时,北大校方竟无一人出席告别仪式。北大缺乏起码的礼貌和教养。”
网友们不仅质疑北大是否给予蔡元培足够的重视,还将话题进一步拓展至整个内地的人文精神缺失,有网友概括:“北大早已没有蔡元培当年倡导之北大精神,才会不重视蔡墓迁移的问题,而北大的人文缺失则是内地情况的缩影。”
未名湖边尚有斯诺的衣冠冢,北大的校长却在遥远的香港安眠,这样的对比引起的网络震动,当然可以理解。
蔡氏后人不愿迁墓
11月24日,蔡元培孙女蔡磊?赴香港蔡墓拜祭,对媒体表示,蔡元培归骨北大呼声不小,但蔡家人认为蔡先生墓应留在香港。新闻一出,为了蔡元培遗迹争论不休的网友更加好奇蔡家人的想法。
蔡磊?现在是北京大学的一名讲师,教育学院博士毕业之后就留校,主要从事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并兼任蔡元培研究会的工作。身为蔡元培后人的蔡磊?其实年纪很小,2007年刚刚博士毕业。因为年纪的缘故,过去发生的事情和所谓“亲历历史”,她并没有太多的体验:“我知道的也就是大家能看到的那些资料,只不过我因为我的身份翻阅得更多。”
上世纪80年代一些关于蔡元培墓的声音,包括《人民日报》副刊刊载过的相关文章,蔡磊?回忆称,“相关的报道,我们家属都了解到、看到,我们也知道70年代末北大在香港的同学会组织起来去修缮墓地。归骨北大的声音可以表达,提出倡议的这些人本身也是敬仰我祖父的一批人,当中有很多是北大的、西南联大的或者和北大有渊源的人,表达了他们对我祖父曾经掌校北大、作为北大校长的一种怀念、敬仰和热爱。但是对迁墓这个事情,我们家人并没有主动提出来,从来不曾向北大的校方提出这样的要求。”
30年前关于蔡元培墓的一些争议,蔡磊?并不认为是北大不愿意接受蔡墓,而是当时香港还未回归,墓地迁移诸多不便,蔡家人也并不认为墓地远在香港是一个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香港还没有回归,还有一个时代的特殊性,当时想做这个事情其实都很难。当时我亲耳从父亲和姑姑那里听到,他们并不觉得墓地在香港是一个问题,未必一定要把墓地迁回来。”
蔡家人的想法是,入土为安之后就不要再打扰亡灵:“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祖父葬在那儿是一种入土为安;我的祖母也是居住在上海就葬在上海。我们希望老人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想对墓地做太大动作,迁墓会是一种打扰。另一方面,迁墓也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我祖父而言,这不是他一向的做事为人风格。我们作为后人可能也不需要这样的一个变化。香港早就回归了,应该说他现在是葬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不觉得他一定要葬在北大。”
网络上关于“北大不重视蔡元培,不重视北大传统精神”的议论,蔡磊?觉得并非如此:“这么多年,北大人对我的祖父都是非常敬仰的,北大师生都不是叫他校长或者蔡元培,而是叫他蔡先生,我觉得这就表达了一种爱。北大在清明的时候也会有相关的纪念活动。现在北大有一个我祖父的像,是当年1977、1978年的校友们捐资建的。北大有个元培学院,是以我祖父命名的。新生入校,都会到校史馆去看,了解到我祖父当年他在北大的改革。学校会用不同的形式让刚刚走进北大的同学去了解北大的历史、北大的传统。我祖父在当中也有他的一个位置。”蔡磊?现在负责的蔡元培研究会,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批北大人设立的,几任校长、校领导都在研究会担任职务,这在蔡磊?看来也是北大重视蔡元培的一个表示。“他们也觉得对蔡先生很敬仰,很愿意担这份责任。从北大的校领导来说,并不是说忽略了这个事情,其实他们也都在积极参与研究会的工作。在香港的追思纪念活动也都是有校领导参与的。”
骨灰远在香港,蔡家人并没有每年都过去祭拜,上一次去是2008年,当时北大的师生也有参与。“对我们而言,墓地是有一些距离,但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网上能够找到的关于蔡墓的文字令人担心:“万坟如海,蔡元培的坟墓就淹没在这样的一坡坟海之中。”蔡磊?刚刚去拜祭过,认为墓地情况没有那么糟糕。“墓地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本身是一个坟场,管理还可以。网上能搜到蔡墓的照片,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是相对比较大的一块区域,小石碑早就被换成了青麻石,叶恭绰先生写了碑文。因为周围还有其他墓,不可能做到那么宏大,但是在那个坟场里,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墓。保存修缮情况都很好。只有几块砖稍有移位。”北大方面曾经跟蔡磊?表示要成立基金会,筹集墓地修缮的基金,北大在香港的校友会也会参加,目前基金会还在筹建当中,后续将会给香港的蔡元培墓加上遗像或者雕像。
香港的蔡元培墓经常有人拜谒、送花,这也让蔡磊?觉得现在墓地的情况不能算糟:“打扫的大姐跟我说,她不知道墓地里是谁,但是看到一直都有人去祭拜,觉得一定是个伟人,她也经常给墓碑两边的松柏浇水。”
“马岭山房”并非蔡元培故居
对于“马岭山房”的争议,蔡磊?认为媒体和网络有夸张描述的地方,首先这个别墅并非蔡元培故居。“我的祖父一生没有房产,房子都是租住的,杭州的别墅是祖父出钱给女儿建房子作结婚礼物的,出了一小部分钱,房产是归我姑姑所有,是姑姑的故居,并不能算是祖父的故居。”2010年蔡磊?和父亲都看到了关于马岭山房的新闻,关于别墅是否应该变卖,蔡磊?认为这是姑姑后人的事情,自己无权干涉:“我跟姑姑的后人联系比较少,没有经常的沟通,我知道的是当时别墅是租给姑父的朋友,其他的事情我说不太清楚,还是要找姑姑的家人来揭示比较合适。更何况姑姑的子女也有好几个,不是每个人都能详细了解情况的。但是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他们的想法、难处,才做这样的处理。”
无论如何,蔡磊?觉得“骨灰散落”这样的细节不可信:“首先,姑姑是1939年过世的,骨灰很难保存好,当时媒体登出来的照片,我们不能肯定那是骨灰盒。我和爸爸都去过那个地方,觉得骨灰一事没有这种可能性,姑姑的更不可能。姑姑过世太早,骨灰到后来再暴露出来,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那个地方的确有石板路,上面有以前的刻字。”
蔡磊?认为蔡元培的相关遗迹保护并没有网友想象的那么不好。目前能算得上蔡元培故居的有三处:一是蔡元培在绍兴的祖屋;二是蔡元培上海故居,是他1937年在上海租住的房子;三是北京东堂子胡同里的蔡元培故居,是蔡元培1917年至192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租赁的住所。绍兴故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最大,陈列也最多;上海的是一个三层洋房,解放后陈毅出面,让蔡元培的妻子继续租住,现在是部分可以公开展览,部分仍然是蔡元培女儿的住处;在北京的蔡元培故居一度被划入房地产商的开发范围,后来被相关部门单独辟出保护起来,不允许其拆迁改造。
有一种声音是,香港的遗迹保护反而做得比内地好很多,这一点蔡磊?也不能同意:“普通的香港居民不可能了解我祖父,在香港随便找一个人,问他蔡元培是谁,他不会知道,在北京就不是这样。香港地方小,能做的余地很少。例如他们想在祖父活动过的地方立碑以示纪念,但是那个地方是私人的,立碑不太合适,香港就很难有一些政府行为的保护。”
种种关于蔡墓和蔡元培遗迹的争议,蔡磊?表示这当然是出于公众对于蔡元培的好感。“我们处理事情上可能也有欠妥之处。一方面我们是家人,一方面也是蔡元培研究会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我可能会觉得一个事情是私事,没有考虑很多。我们更多是希望大家去读祖父的著述、看祖父当年提出的思想,那是留给我们今天宝贵的财富,对于今天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可能比争论骨灰放在哪里更重要。”
学者观点
傅国涌独立学者
蔡先生有灵,亦未必愿归骨北大
我当时是看到最近出版的罗孚的文集,里面至少有三四篇是和蔡元培墓地相关的,罗孚写了这么多文章引发了我的感想,所以写了一篇小文章。
我觉得,今时今日,蔡元培墓不用回归北大。现在的北大,配不上蔡元培。何况今天的北大不是蔡元培的北大,是过去的燕京大学,是司徒雷登想把墓迁回去的地方,和蔡元培没有关系。蔡元培的北大在红楼,要迁也迁到那里。
现在蔡墓在香港,是比较好的选择,过去二三十年人们一直呼吁将墓地迁回来,现在看来不迁回来是对的。蔡家人的想法我不予置评,我从个人的角度是这样想的。现在的情况要迁也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绍兴,他的老家;还有一个是北大红楼,真正的老北大。那是两个比较理想的地方。
现在看来,香港毕竟自由,让蔡元培在那里安安静静待着比较好一点。
陆其国民国史专家
当代无大师,我们需要蔡元培
微博声音
?妖lucy:多余啦,谁提出这种建议?幸亏蔡元培先生的墓在香港,如果在大陆……问一个问题,康有为的墓在“文革”有什么遭遇?蔡元培时期的北大,已经伴随着先生驾鹤归西。
没有人能消灭丁丁:就算蔡元培先生的墓真的被迁回北大,魂也未必归得了北大,不如住在相对兼容并蓄的香港来得自由和踏实。
nobeljy:蔡元培先生在现在的政府里没有行政级别,有良知的华夏儿女早已在心中为蔡元培先生树立了丰碑。
看门小忠:就现在北大这个样,他们哪有脸面对蔡先生。
官塘小驿:学者精神,已经荡然无存,或者是徒有其表。
张倩烨:有能写出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校长周其凤,北大这种反应一点不奇怪。
kerenbest:不管愿不愿意,蔡元培仍是人们心目中永远的北大校长。
小女子:未名湖边,有斯诺的衣冠冢,也应有蔡元培的一席之地。
LazardSynergy:要尊重,纪念一个人,并不需要把他的陵墓设在北大吧。毕竟是个学校,弄个陵墓似乎不妥当。立个铜像,学习其精神可也。不过北大另一位校长胡适的精神同样值得纪念。北大不给立铜像,原因恐怕是主管部门的意志,学校没有自主权,奈何?
奈之若何哉:来了也难逃作秀的风险,躲在一隅,且看他吧。
恩无堂主:蔡元培何等样人,前清高官、辛亥元老,民国总统、总理谁敢对他不尊敬!现在大学校长又是何等样人?他们有教育理念吗?六十二年,我只记得北大马寅初,人大吴玉章,武大李达,南大匡亚民,西安交大彭康。
(感谢实习生陈淑怡帮助整理部分采访录音,罗孚的文字参考自傅国涌文章,马岭山房相关新闻参考自香港《东方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后人 北大 拒绝 蔡元培后人拒绝迁墓北大 蔡元培先生与北大的未了缘 蔡元培后代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