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电视家_失意等离子,长虹再探智能化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国彩电大王”、“家电大佬”在这些名头之前,加上“曾经”用来形容长虹或许才更为恰当。 相对于创维、康佳、TCL、海尔、海信等另外五大彩电巨头而言,长虹是唯一一个身处内陆的企业。常年蛰伏西南地区,长虹却有着令人尊敬的过往,曾带领国产企业一举击败国外彩电厂商,夺回国内彩电市场。
但是,上述的这些是发生在CRT时代的旧闻。从CRT跨向平板的变革中,长虹曾押重金选择等离子,放弃液晶。在苦守等离子无果后,长虹反受其累,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而今电视又处智能3D的产业升级之际,长虹在7月又高调提出了千亿计划―2013年实现千亿元的销售收入。2010年,这一数字为615亿。
剩下的两年中,长虹何以实现400亿元的增量?
新智能战略出炉
在整个电子产业的智能升级之下,长虹终于对外首次全面阐述了它的整体智能战略。
2011年8月25日,长虹在深圳发布了智能品牌战略及一批智能终端产品。
长虹常务副总、多媒体产业集团董事长林茂祥正式向外界发布了长虹智能战略宣言。林茂祥向时代周报表示,“智能化就是智能平台、智能操控和智能应用”。
据他介绍,长虹已成立智能战略推进组织,统一推进长虹旗下各产业领域全系统智能化,完成产业上的布局。“长虹将建立和完善两个平台,即智能终端平台和云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智能3D电视、智能手机、智能平板和智能多媒体中心在内的四个品类终端。”
其中,长虹对云技术的重视引人瞩目。至此,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内六大彩电企业都已陆续发布“云战略”。
在彩电行业利润趋薄的大背景之下,企业选择不断推出新技术产品以增加其利润率。仅今年上半年,智能、3D以及数字一体机等各种产品便如春笋般在市场上陆续推出。这次,国产彩电企业集体选择了“云”,遭至“概念大于实际”的质疑。
“我芯片是国外的,面板也是国外的,整个核心的东西就占了成本的80%,那么可做空间就有限,造成国内企业很多是造概念,抓住一个小技术就造一个概念,去驱动老百姓去消费。”林茂祥也对时代周报发出同样的感叹。
同样,他也明确认为对于智能化,全球所有彩电企业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供应链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了。“智能时代都来之后,是给中国一个最大的机会。我认为全球最大品牌的彩电企业应该在中国。智能发展最重要的核心是在应用而不是在智能本身。”
之前,由长虹、海信和TCL组成的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发布了我国首个应用程序商店技术标准SDK。随即,就受到同行的强烈抨击。创维副总裁杨东文称,其发布的首个智能电视应用商店技术标准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行为,不会有太多开发者参照此标准进行开发,并强调创维不会加入该联盟。
林茂祥对此并不认可:“中智盟推出应用程序商店技术标准SDK,意味着TCL、长虹、海信3家企业的智能终端遥控器将实现通用。下一步一定会往深度走,在未来还会有一些出来。我们已经把标准发布出去,以后会有更多的开发商对这个标准开发应用。”
在今年5月,长虹、海信、TCL一结成联盟,就非议颇多。由于此3家企业占到了国内智能电视市场60%以上的份额,联盟成立后让外界遐想不断。
长虹、海信和TCL对这一联盟成立的初衷表示,并非出自排除异己,只是为了建立更为广泛的标准,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欢迎其他厂商的加入”。而至今,联盟依然只有这三家企业而已。
失意等离子
长虹的辉煌过去不必赘述,作为曾经的“中国彩电大王”,在其巅峰时刻“中国每三个家庭就用过一台长虹彩电”。
然而,在CRT向平板升级换代的世纪交接时刻,长虹的江湖大佬地位便被他人取代。其后,康佳、TCL和创维各领风骚数年。
去年,创维、海信和TCL三大彩电厂商液晶电视的出货量都超过了700万台,长虹虽然在液晶领域同比增长了40%,但液晶电视出货量依然只有对手的一半左右,等离子电视销售也只过100万门槛。长虹的地位早不如前。
林茂祥曾坦承长虹在战略上的失误,“坦白讲,从CRT到平板时代,公司没有意识到这个技术升级的重要性,起步晚了,没有跟上节奏,直接导致长虹从CRT时代的占有率第一迅速滑落,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也就是前三位的水平”。
长虹在彩电业务上的萎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长虹不合时机地选择了等离子发展之路。
2004年年底,长虹就对外公布《平板战略白皮书》,宣布全面进军平板领域。2006年,国内外家电企业纷纷退出等离子的大环境下,长虹毅然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完整地拥有了等离子屏生产技术和核心专利。
次年6月,长虹高调发布6个尺寸的全高清等离子电视,由此彻底表明了长虹在平板电视领域已经完全站到了等离子战线上。为此,长虹豪赌了20亿美元。然而,不仅等离子市场发展缓慢,长虹的面板项目原本计划2008年7月份开始投产,却一直拖延到2010年的1月。
“尽管在公开场合中,长虹不愿承认等离子押宝的失误,实际上等离子战略的决策实在是个巨大失误。长虹受此拖累严重。”资深家电专家刘步尘告诉记者。截至2010年,液晶电视所占市场比例是等离子的15倍之多。据刘预估,“今年,中国彩电销售将有4000万,等离子估计只占到200万至250万的量。”
从去年开始,随着3D电视的热销,因等离子技术在3D显示上具备优势,反而在近半年迎来较快增长。据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销售保持了双位数的成长,液晶电视只有7.8%的增长速度。上半年等离子电视累计零售115万台,同比增长29.2%。海信、海尔等原本退出等离子市场的整机企业也陆续推出了3D等离子电视。3D的热潮狠狠扶了一把等离子。
“等离子尽管在3D显示较之液晶具备优势,短期内确实能迎来较快的发展。但是,不足以挽回等离子日薄西山的势头。”一名家电企业高管如是说。
长虹作为等离子的超级“拥趸”,目前是国内仍然大力呼吁倡导等离子技术的唯一厂家。
“长虹的等离子屏业务依然处于资产折旧期还没有实现盈利,但是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却成为其主要的盈利点。”长虹集团副董事长,四川长虹总经理刘体斌7月如是表示。
“当时,长虹有点独辟蹊径的想法,大多厂家选择退出的时候,它反而进入,就是想吃独食。但是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若没有其他厂家的配合和推动,光凭长虹如何能将等离子做大?”刘步尘感叹。
四百亿增量从何而来?
“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和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且目前与对手的市场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林茂祥如此评介智能战略对于长虹的意义。
除了在智能终端的开始奋发,作为曾经的大佬,长虹的野心不仅于此。今年7月,长虹召开媒体沟通会,公布了其“千亿目标”计划。
长虹提出了“3年过千亿,5年过1500亿元”的奋斗目标―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破1000亿元、净资产倍增至400亿元;2015年,公司整体收入达到1500亿元,实现造一个长虹。
长虹的雄心固然可嘉,然而如何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长虹集团销售规模为615亿,在剩下的两年中,长虹如何实现400亿元的增量。
在彩电领域,长虹面临着国内其他五大彩电巨头的激烈竞争,借力3D和智能的浪潮,反超实在困难巨大。
根据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刚刚公布的未来三年规划,其目标是通过产品差异化回归综合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具体来说未来三年保持20-25%的增速。然而整体市场并不向好。奥维咨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市场累计销售彩电1937万台,完成全年预期的46.3%,销售额为736.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6%和2.3%,明显低于市场此前10%的增幅预期。
对于长虹来说,白电已成为最大的利润贡献者和收入贡献第二的产业。在它的千亿计划中也明确提出,白电业务在2013年业绩要求比2010年翻番,目标营收280亿元,五年之后进入国内前十名,实现400亿元的销售规模。
长虹2005年和2007年先后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方式收购美菱电器和华意压缩,使长虹成为国内家电行业中“黑白通吃”的企业。2010年,美菱和华意的主营收入分别为82亿和41亿。两者相加也才不过130亿。
白电盈利状况优于黑电不可辩驳,但竞争不小。要想实现增长,长虹必须要从美的、海尔、格力等原有的白电霸主“抢食”,还要面临着老对手TCL、创维和康佳的挑战。此三家企业今年也已陆续由“黑”入“白”,分羹市场。
千亿是个槛。目前,国内仅有海尔和美的销售达到千亿规模。“规模固然重要,效益才应该是王道。”刘步尘说。在过去的5年中,长虹的销售从176亿元到615亿元,增长三倍有余,可盈利状况却没有同步增长,2010年年报显示四川长虹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3.01%,而美的电器和青岛海尔都在20%以上。
8月24日,长虹公布中期财务报告,上半年完成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大增469%。但是,其中政府补贴达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6亿元,这才是净利润大增的重要原因。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9亿元,这对于长虹上半年230亿元的营业收入而言,实在显得很少。
相关热词搜索:长虹 等离子 智能化 失意等离子 长虹再探智能化 失意等离子 长虹再探智能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