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开风气不为先_百年开埠风气先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说经四路,就会说到济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埠。经四路是济南老开埠区的典型代表。   济南现在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在开埠之前,济南的经济并不发达。即便是在山东,它的经济地位甚至还比不上周村、潍县,临清等中小城市。在近代,济南经济的迅速发展肇始于开埠,而经四路当属于济南最典型的开埠区域。
  而要谈济南的开埠,就得说说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在甲午战后到洋务运动之间,清末有著名的四大巡抚,山东巡抚袁世凯就是其中之一。袁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此前,前任山东巡抚毓贤支持义和团,被外国列强指责为“剿匪不力”,迫使清廷将其调离。袁世凯受命之后,从直隶带着他的7000新建陆军到山东接替毓贤。在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之后,袁世凯很快就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创办现代学校、出版报纸、开设银行、创建工艺局、建立现代警察制度等。
  袁世凯的这些“改革”措施具有进步意义,为济南开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的新政也受到清廷的赏识,由此得到了升迁: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3年,吕海寰等人在奏折中提出了广开商埠的建议。经清外务部研究同意,奏请朝廷令各省巡抚斟酌,“如形势扼要,商贾荟萃,可自行开埠通商,随时奏明请旨开办”。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与袁世凯往赴函商,于1904年5月1日联名上奏清廷。
  这一天,在天津行馆,袁世凯、周馥看着经过一年密谋策划刚刚定稿的《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为添开济南潍县及周村商埠事奏折》,露出了会心一笑。奏折的开头是这样的:“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臣袁世凯、头品顶戴山东巡抚臣周馥跪奏:为查明山东内地现在铁路畅行,拟请添开商埠,以扩利源,恭折仰祈圣鉴。”
  奏文称:“查得山东沿海通商口岸,向只烟台一处,自光绪二十四年德国议租胶澳以后,青岛建筑码头,兴造铁路,现已通至济南省城,转瞬开办津镇铁路,将与胶济铁路相接。济南本为黄河。小清河码头,现在又为两路枢纽,地势扼要,商货转输,较为便利。“亟应”在于济南城外自开通商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至省城迤东之潍县及长山县所属之周村,皆为商贾荟萃之区,该两处又为胶济铁路必经之道,胶关进口洋货,济南出口土货,必皆经由于此。拟将潍县、周村一并开作商埠,作为济南分关。”
  清廷的办事效率还算高。3天以后,5月4日,光绪皇帝朱笔一挥批道:“外务部议奏,钦此。”5月6日,外务部“议复奉旨允准”,并于5月19日“抄录通行”,周知天下。济南开埠由此变为现实。
  后来的《东方杂志》第8期发表《东抚之办事》文章,称赞周馥开设商埠之举说:“德国尝以独占山东全省利益,屡向北京政府要求权利。其所经营者,著著进步。周中丞(周馥)见此情形,深知其害,遂将济南,潍县、周村镇三处,辟为商埠。俾利权不致为德人所垄断。密奏朝廷,即获谕允,忽然宣布万国。德人闻之,亦惟深叹其手段之神速而未可如何也。设事前稍不谨慎,泄漏风声,德人必起阻挠。”周馥死后,山东当局呈请北洋政府,准其在济南为周馥建立专祠以资崇报。呈文中列举了他在山东的四大政绩,其三也是“创设商埠”。
  新成立的商埠由商埠总局管理,而济南老城还跟从前一样仍属历城县管理,这就使得济南老城和商埠形成了不同的管理体制。以今天的眼光看,当年济南的商埠,类似于现在一些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主要用意在于吸引“外资”,“搞活经济”。
  当时济南商埠的范围是:东起馆驿街西首的十王殿,西至大槐树,南沿长清大道,北以胶济铁路为限,计东西长三公里,南北长一公里,商埠内道路以“经、纬”命名。商埠的建设特点是,在旧城圩外,另辟新城。当时的人口为14万人。
  为了加强对济南商埠的管理,山东及济南商埠总局制定了《济南商埠开办章程》、《济南商埠买地章程》和《济南商埠租建章程》三个“官方文件”,详细规定了济南商埠的管理原则,其中也对商埠土地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总的精神是:对划定为商埠区的土地,首先由商埠总局会同乡绅名流制定买地价格,然后由商埠总局统一收买,不准民间“私相授受”。也就是说,商埠的土地由商埠总局实行垄断,只许租用,不许买卖。
  自开商埠,对济南来说是一件大事。从政治上讲,济南开埠,标志着山东保守官员的阵线垮台了,主张“改革开放”的官员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思想上,济南开埠既是山东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重大改变的佐证,同时开埠本身又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在经济上,开埠极大地促进了济南经济尤其是商业的发展,使得济南逐渐地成为联系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化城市。
  同时,济南的开埠,也使经四路的商业作用越来越重要。
  1912年,黄河铁路大桥建成,津浦铁路,胶济铁路在济南交汇。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今泉城路一带为古城中心和以经二路,经四路为商埠中心的双中心城市格局逐步形成,人口达到25万人,较开埠前增长了64%。
  上世纪20年代,济南城区进一步扩大。据1928年《历城县乡土调查录》记载:“今以商务发展,开拓南北商埠。北商埠,东尽津浦铁路,北抵洛口镇,西以黄河码头黄家屯庄,南界官扎营。南商埠,自七大马路以南开拓至陈、王二庄止,正在规划中。”
  1929年济南设立为市,首任市长阮肇昌撰写《建设新济南整个计划》一文,称“济南为古代文化发祥地,但商业发达乃最近三十年事情,其主要原因为津浦与胶济两干线之完成,本市适当两路之交点,陆路交通已极便利,水路方面由小清河可直达渤海湾,故本市发展趋势系由旧城西移于商埠。今后最繁盛区域当为商埠至泺口间之北展界。”阮肇昌还提出了未来的济南规划设想:“一、改善旧城与商埠;二、发展南北展界为新市区”。南北展界的提出,开始了“利用科学知识以计划新都市之改造”。
  1930年,韩复榘督鲁后,济南市专门成立了“设计委员会”。该会于1932年对南展界和北展界(即北商埠)作出规划:北展界名为“模范市”(1934年改为“济南市模范区”),南展界命名为“模范村”,并计划以“济南模范市”为全市中心。规划以五三路(今济泺路)为主干道,其东设纵路2条,其西设纵路5条;小清河以南设横路12条,以北设横路4条。成丰桥与济泺桥之间为政府办公地区,金牛山与小清河之间地带辟为公园区,并计划将药山辟为大公园。“七七事变”后,规划被全部放弃。日伪时期,“济南模范区”区域被辟为工业区。
  但不管如何,自从开埠时,经四路作为济南最核心区域的地位就毋庸置疑地确立了。

相关热词搜索:风气 百年开埠风气先 开风气之先 开风气 牖民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