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可以进【超越图书馆:寻求变革方向】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在简要总结国际图书馆界对图书馆面临挑战的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国际图联2011年会关于图书馆变革的讨论,分析“试验与展示”型图书馆、围绕用户过程的图书馆服务、作为多元化社会交互与合作媒介的图书馆等发展愿景,描述研究与教学信息服务、支撑智慧化城市、支持跨学科知识沟通与构建等变革经验,报告人们通过云服务、营销与推广、科学数据服务等来支撑发展的努力。
  [关键词]图书馆 变革 愿景 国际图联
  [分类号]G250
  
  以“超越图书馆:集成、创新和信息的普遍获取”(Libraries beyond Libraries:Integration,Innovation,andInformation for A11)为主题的国际图联2011年年会暨2011年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于2011年8月13-18日在波多黎各圣胡安市召开,笔者作为国际图联学术与研究图书馆专业组常设委员会委员参加了此次大会。就像其主题所反映,世界图书馆界在会议期间对图书馆变革与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笔者结合本次大会中的相关报告和最近的有关文献,对国际图书馆界关于变革的部分思考和实践进行介绍。
  
  1 认识变革的冲击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图书馆收集、组织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的迅速提高。但人们也逐步认识到,图书馆面临的绝不仅是传统功能与能力的持续发展,而是在新技术新环境基础上自身模式与机制面临的颠覆性变革。
  去年,美国OCLC的《研究图书馆:危机与系统化变革》报告中总结了许多研究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面临的危机及其影响的看法。多数馆长认为,人们对图书馆价值的重新评估、图书馆在变革中面临的人力资源缺乏、图书馆必须适应和利用的技术进一步变化都将是“几乎肯定要发生”、发生后可能会对图书馆产生“灾难性影响”的重大挑战。与此同时,美国Ithaka研究所发布的《图书馆调查2010》报告显示,高校教职工认为,图书馆作为信息门户的作用逐步下降,其作为存储或保存机构的作用保持不变,而作为“采购者”(buyer)的作用有所增加。这些趋势在OCLC今年发布的《图书馆认知2010》中再次得到确认:已经没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入口(2005年调查时仅为1%,2010年调查为0%),而且人们想到图书馆时主要联想到的是图书。
  最近,Rick Anderson在《研究图书馆的危机》一文中指出,学术研究型图书馆在传统上是被设计和组织来解决用户“现在可能已经感觉不到”的需求:信息稀缺问题。虽然现在查找和获取高价值、高信赖度知识仍然困难,但是用户似乎不再这样认为,而且用户不依赖图书馆及其图书馆员、通过网络及其丰富的途径查找获得包括高价值、高信赖度知识在内的信息的能力确实大幅度提升,并对此有持久的信心。他还指出,“不论我们是否喜欢,我们实际上工作在一个看起来与自由市场类似的信息环境中,只是我们的用户花费的是时间和注意力而不是金钱而已。如果我们的用户怀疑我们的服务真能够为他们节约时间和精力,那么不论实际具有多大的价值,这些服务就难有意义。…虽然图书馆已经开始把它们的产品和服务转向数字化环境中,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所拥有的许多传统组织结构、实践以及观点都日益走向一个死胡同”,面临“我们所努力建设的如此多的功能和结构在用户的现实生活中只扮演了边缘化的角色”的危机。“在为我们投资的机构本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的时候,图书馆持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提供那些对我们的用户来说价值却在不断削弱的服务,将致使图书馆面临其任务从根本上被取消的危险”。
  即使在公共图书馆领域,人们对变化与危机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技术政策办公室今年6月发布了《面向未来:21世纪公共图书馆战略愿景》的报告,专门指出“变化的速度并没有减慢,新媒体和技术不断带来新的媒介形式和使用创新,许多机构利用这些颠覆性变革来与图书馆在其最根本的服务模式上进行竞争”。图书馆“未来将会面对更为艰巨的挑战……不幸的是,没有图书馆的未来并非不可能。如果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使图书馆继续完成它担当无歧视性地使民众免费获取信息的角色,图书馆必须在塑造未来中发挥积极作用”。
  正是面对这样的挑战,本届国际图联大会选择“超越图书馆”(Libraries beyond Librm"ies)作为主题。在8月14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上,国际图联主席Allen Tise在开幕讲话中指出,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从纸质形式到电子形式的彻底改变,这对于图书馆产生的影响就是图书馆必须在基本原则框架内对自身及其服务进行重新界定和改造……21世纪的图书馆将不仅仅是‘图书馆所在空间范围内的资料、资源、服务以及建筑物的集合’,而是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信息采集、组织以及传播的机构……变革将不再是我们生活中的偶然,而会是经常性的。在今后几年里,我们的行业和服务的机构将何去何从,取决于我们会如何处理和应对这种变化。”
  
  2 探索发展的愿景
  
  本届大会上多场专业分会议讨论了变革愿景,例如,学术与研究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和管理与营销专业委员会专门联合举办了“愿景2020:创新性政策、服务与工具”分会议。
  美国乔治城大学教务长James J.0’Donnell在其报告“UbiLib:When the Library is Everywhere”中指,现在人们很少到图书馆,但这个“图书馆”又随时随地在人们身边,这样的图书馆在馆藏、服务和使用上已经与前有很大不同。它们不仅致力于建设、提供和保护特藏资源,从而丰富整个信息世界;而且成为整个信息世界的入口,这个入口的职责似乎比“特藏”的职责更为突出。原来那种从个人收藏到朋友资源到本地图书馆再到外部资源的信息圈已经从根本上打破,“整个信息世界”成为人们查找获取信息的基础和首选。他提出,图书馆应该注意到“阅读”本身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或者很难)坐下来慢慢地孤立地阅读一本书了,人们在“zooming”,从一本书(或文章、网页、数据库记录等,下同)的一段内容跳跃到另一本书的另一段内容,让思维跳跃在信息的海洋上,以便跟上信息爆炸的速度。这种现象对图书馆未来的服务提供了新的空间,即教育、指导和帮助人们“阅读”,不仅包括传统的安静、独立的阅读,也包括那种在新环境下利用新的方式的开放、合作、展示与试验的阅读,使图书馆成为“试验与展示”的空间(Iibraries as places of experimentation and demonstration),使阅读变成文字与思想、与生活交互的过程(the writtenword aeting on people’s thoughts and lives)。图书馆应充实信息素质的内涵,形成多层面的信息素质(复数的Lit- eracies),培养用户全面地收集、利用、思考、分析、组织和保存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应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化(尤其是那些能更充分和更经济地由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深化能为用户创造重要价值的专业服务。他呼吁图书馆停止为价格操心,而要为价值操心(stop worrying ahomprice tags and focus instead on value),让用户和资助者感受到通过图书馆所创造的独特价值。在发言结束时有人问道,你作为教务长,对图书馆馆长有何建议?他说:与教务长们积极接触;但千万别只谈钱,而是谈你们为学校服务的战略、服务和价值。
  来自英国Strathclyde大学的Derek Law教授做了题为“面向未来,你的任务不是去预见,而是去创造”的报告(As for the future,your task is not to foresee it,but to enable it)。他指出现在用户的网络化特征:要求立即获得结果;认为方便性比质量更重要;图像至少与文字一样重要;如果在网络上找不到,就一定不存在;汇集资料可以取代自己去思考;不追求所有的资料,只要求足够的资料。而且,这些行为方式不仅局限于学生,还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社区中。这类用户行为为图书馆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巨大的机会,即作为研究与学习的合作伙伴来帮助信息用户组织、管理其新型和变化的信息环境。他提出,图书馆不能再是等待用户来到物理(或电子)图书馆才为他们服务,而应围绕用户的工作流来建设和提供图书馆服务,要避免仅仅从我们自己的资源、优势和能力出发去建设一个服务、然后等待用户上门。他指出,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影响用户行为的多重因素(尤其是在新环境下的变化着的各种力量和用户行为)。例如,Web2.0环境正在改变人们思维、处理和共享信息的方式,人们在此主动创造、筛选、复用、转换、重构、共享信息,成为主动的、交互的和合作的信息主人,也希望其他参与者能是主动的、交互的和合作的。因此,仅仅在各种Web2.0应用中加上图书馆的检索或通报功能是不够的。他进一步分析了内容形态的变化,特别指出要关注数字原生资料,要发挥图书馆在数字原生资料上的组织、管理和保存的作用,把自己从商业电子资源的采购者转变为机构知识环境的管理者。他提出了对嵌入式专业馆员的需求,并将其看成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的核心体现,“只有了解用户如何管理信息、获取信息,了解用户工作流,图书馆员才能开始设计和提供能针对用户需要和提供附加价值的服务。
  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的Ngian Lek Choh报告了“面向未来的图书馆”,提出:图书馆是一种服务(Ebrary as a service),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内在部分;图书馆是合作伙伴(library as a companion),与人们协同和合作来解决其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图书馆是一种门户(library as a gateway),把用户与可靠和有效的信息世界联系起来;图书馆是一个社会均衡器(library as a so-cial leveller),抵御信息的不平衡、不公平,帮助不同阶层用户获得高效的信息能力;图书馆是记忆库(library as memory),与社会和市场合作,保存国家、地区、机构、社群乃至个人的历史与知识;图书馆是一种体验(library as an experience),通过对知识的关联、复用和重组来支持用户的学习、研究与生活;图书馆是一个网络(library as a network),把丰富的信息、社群和服务链接起来,支持用户的体验和“生活”。
  国际图书馆界对发展愿景的讨论其实是最近的热点(我馆《图书情报工作动态》专门跟踪报道了许多重要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报告,该刊全部内容在我馆机构知识库上开放获取)。前述《面向未来:21世纪公共图书馆战略愿景》报告就讨论了公共图书馆未来愿景的四种可能性:从实体图书馆到虚拟图书馆,从个体(一对一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到社区(群体活动和对群体服务为主的)图书馆,从收藏型图书馆到创造型(信息、知识、艺术及娱乐的创造场所)图书馆,从门户型(几乎没有自己的实体或电子资源的)图书馆到档案型(以自己特色化的实体或电子资源为主的)图书馆。当然,报告认为多数公共图书馆会是这些维度上两类机制的混合体,并且应由社区需求、资源等来决定具体的选择。
  
  3 分享变革的经验
  
  在本届国际图联大会的许多专业分会议上,人们分享了各自在变革与发展上的实践。
  在科技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的“科技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其角色转变”分会议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Haether Todd介绍了如何与科研人员合作来支持其学术研究生命周期中的需求。澳大利亚政府前些年开始对澳大利亚高校研究水平进行评估,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对研究活动的支持。该校图书馆抓住这个机会,对服务进行重组,建立教育与学习服务部(Libr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rvice)来组织和协调全校各个院系分馆的日常服务(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和参考咨询服务)。建立新的研究信息服务部(Library Research Information Serv-ice),由三支专业学科馆员团队构成,对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提供进一步的服务,包括科研项目文献综述检索、研究数据管理、研究指标分析(research metrics)、对研究生论文研究进行信息检索与利用辅导等;这些馆员不再“工作在各个馆”,而是花更多的时间直接与研究人员一起工作。新建立学术出版与数字化服务部(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Digitisation Service),提供数据管理和机构知识库服务等。美国普渡大学的Michael Formire介绍了如何设计和开展针对工程设计的新型信息素质教育,认为由于工程教育越来越倚重(也越来越早地提供)“试验与探索型”教育,工程图书馆员们可以从学生入学时开展“大学全流程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馆员们需要了解工程教育的全谱段和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信息能力和信息工具,并与教师形成深度互动,从而促进工程教育和图书馆服务。
  在大都市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宽带使城市和图书馆智慧化”分会议上,瑞典斯德哥尔摩公共图书馆的Inga Lunden介绍了该馆在促进城市智能化和公民智慧化上的努力(斯德哥尔摩是2009年全球最具智能化城市之一),图1即是该馆利用宽带设施提供智慧化服务的说明。加拿大渥太华公共图书馆的Barbara Clubb介绍了被纳入该市争取2011年世界最智能化城市明星项目的该馆数字包容项目(DioM Inclusion Program)。该项目通过不断地扩大在图书馆的公共上网服务,让图书馆成为社区 的网络港湾;不断完善图书馆网站,建立新的Bi~ioCom-mons来吸引和黏住用户,提供社会网络工具来支持用户共享信息,提供多种形式的电子图书借阅,提供从图书馆数据库到个人设备(例如iPad和iPhone)的信息转载服务等。对所有办证读者提供可远程获取的学术资源;提供大字符键盘、可调高度座椅、计算机辅助声音阅读和放大阅读装置、扫描仪、甚至供坐轮椅读者使用的计算机,等等,使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上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在前述“愿景2020”分会议上,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的Klaus Ceynowa介绍了该馆在开发移动信息服务方面的实践,例如将其网站和联机目录全面改造,使其能在所有的智能手机浏览器上应用;将数字化图书阅览作为iPhone应用程序供手机用户使用;试验带有GPS功能、照相功能以及智能检索功能的应用,支持手机用户拍摄历史建筑图像来检索和浏览对应的图书;将其中世纪手稿转换为3D电子图书以支持手机用户对手稿的多样化阅读,等等。
  在社会科学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分会议“超越图书馆:集成、创新和为所有人提供信息服务”上,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的Steven Wit(t91和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Jeffrey K1]app分别从学科交叉与细化的角度讨论了图书馆的可能作用。Witt着重分析了在各个科学领域(包括社会科学领域)出现的学科不断分化的现象,指出这种分化带来各个细小学科之间在知识结构、模式、交流、群体、甚至学科文化等方面日益相异,形成了知识的碎片化和割裂化,而这种碎片化使得科学家在面对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复杂问题时遭致“科学交流的失效”,即科学家不仅无法知道自己狭隘学科之外的知识,而且难以有效地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群体交流。因此,Witt提出社会科学图书馆员可以发挥知识管理服务功能,作为不同知识体之间的桥梁。当然,这种桥梁不仅是内容的检索,而且还涉及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的集成、整合与匹配,或者,从鲜活的问题的角度来灵活发现、组织来自多个学科的知识。Knapp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挥,指出“随着知识的爆炸和社会与学术问题复杂性的剧增,涉及交叉学科和复杂问题研究的人们越来越需要‘知识的联系者’(knowledge connector),帮助人们发现、理解、关联、转换、重组不同领域的知识,也帮助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开展合作。”Knapp认为,这对图书馆员是一个重要的机会,而且图书馆员似乎也有特别的优势,因为他们长期从事知识(尤其是整体知识系统)的组织,发掘知识对象及其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组织到一定的逻辑或应用体系,支持知识的关联与转换。图书馆员可以组织knoMedge commons类型的服务空间,吸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分享、共同解析各自领域的知识,支持他们各种形式的共同讨论,形成“协同工作空间”,并以此为契机“夺回”自己在学校的核心空间的地位。当然,图书馆员还可以嵌入到交叉领域研究团队中,提供不同领域的知识综述和概要建构,成为个性化的内容发现、结构分析与知识组织者,成为团队的首席知识官(chief knowledge officer)。
  
  4 挖掘支撑变革的能力
  
  积极的变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持。本届大会期间,不少分会议对支撑图书馆发展的相关能力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云服务是可能深度影响图书馆服务机制的重要方面。美国OCLC总裁Jay Jordon先生和技术专家MattGoldner分别介绍了其“图书馆云服务”的概念与实践。Goldner先生指出,实际上大家都已经依赖云服务,例如Google、亚马逊、Facebook以及OCLC自己的WorldCat。、已经有许多机构,包括许多图书馆,逐步转向不再自己维护本地的数据、系统、软件等,而是委托‘云服务’机制来提供服务,并且努力使自己成为大规模网络化服务的有机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原因。海量数据以网络规模被方便地集成,同时又吸引了(“才能够吸引”)巨大的用户,形成了需求和市场的集聚。离开了网络云服务的广泛吸引力和服务力,单一的系统难以被发现、被大规模地利用、因此难以证明其经济价值。这已不是简单的技术模式的转移,实际上带来的是把建设与发展的焦点从技术转移到服务上(“再也不用去操心服务器、软件和系统安全这类东西了”)。Jordon先生介绍了OCLC的云服务愿景,包括:面向图书馆的Web-Scale Manage-ment Services,图书馆可利用这些网络化服务来实现自己的综合资源管理、采购许可管理、虚拟本地目录等,把几乎所有的后台管理置放到网络化服务云中,以便自己集中精力与用户交互来提供真正的服务;面向发现服务的WorldCat Identities,对文献中涉及的各类知识对象(人物、地点、事件、机构、概念等)进行唯一标识,利用开放关联数据技术,形成一个覆盖全球数千万图书内容的知识体系,支持人们构建知识地图,使WorldCat成为一个学习和研究工具。分类与索引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将领域、社群和系统连接起来”(Bridging domains,commu,nities and systems)的专题研讨,来自法国的Bermes先生分析了开放关联数据以及在此支持下的信息与服务聚合,日本国会图书馆的专家介绍了他们将其主题词表和分类表转换为开放关联数据的过程与经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专家描述了其支持第三方链接使用国会图书馆主题词表和国会图书馆分类表的做法。
  加强图书馆在应对变革中的管理能力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愿景2020”分会议上,来自澳大利亚Mukurta咨询公司的Janine Schmidt讨论了如何推销图书馆的变革与服务。他指出,许多图书馆面对新的环境已经奋起努力,开发新服务、提供新价值。但是,人们还很不了解图书馆的努力,还有很多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在悄无声息地工作,或者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者藏在自己圈子内的会议里。必须利用多种市场营销方法来宣传和推销自己的服务,例如创建可信赖的品牌,追求具有自己特色的卓越服务,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介和移动媒介,跟踪网络反映并及时反馈,开展本地化、个性化或分层化营销,开展合作营销,及时应对负面效果及其影响等。同时,积极主动地研究竞争对手以及将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对于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有效的营销加上卓越的服务是关键。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Lisa Hinchliffe则就图书馆在变革时期的领导能力提出了分析,指出在新的信息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图书馆更需要展示自己对机构或社区的作用与价值。要从对所在机构的贡献来定义、发展和测度自己的服务。她介绍了美国学院与大学图书馆协会于2011年颁布的高等教育图书馆标准中关于图书馆有效性要求:按照所在高校的目标来定义自己的服务产出;将自己的产 出与高校、院系和学生活动的产出对应起来;按照高校认证条件要求来调整自己的产出指标;建立证据集来有效证明自己对高校目标实现的作用;明确说明自己是如何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研究;积极地与学校各方面宣传和沟通自己的贡献。
  除此之外,多个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关于电子资源法定存缴的分会议。大英图书馆的Andy Stephen介绍了对55个国家图书馆的调查。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和芬兰国家图书馆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实践。馆际互借专业委员会举行了“电子图书与馆际互借”分会议,讨论了当前电子图书和电子图书阅读器迅速发展对图书馆电子图书馆际互借的影响(几乎很难把电子阅读器用于馆际互借)。版权与其他法律事务委员会举办的分会议上讨论了IFLA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出的关于数字时代针对图书馆的著作权保护例外与限制的公约草稿,要求作为国际公约,明确所有国家为支持图书馆公共服务,应该在其著作权法律中明确提出相应的著作权保护例外与限制,支持图书馆对著作权作品的合理使用,尤其是支持图书馆在提供馆际互借、远程教育、残疾人服务、长期保存等方面的权利,防止这些权利被采购合同、版权技术保护措施或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等所限制或取消,防止这些权利被新出现的数字媒介形式所忽略。
  在会议的其他活动中,人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提升应对变革的能力。例如,在科技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常设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讨论科学数据的发展及其对信息服务的影响,认为在e-Science和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原来被封闭在实验室或科学家手里的科学数据正逐步变成可广泛传播和广泛获取的信息资源。但是,如何让这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揭示、组织、传播,如何保证这些(几乎都是)用公共科研资金资助产生的信息资源能持续地作为公共资源得到广泛获取和长期保存、而不是像研究文章一样被出版商垄断来谋取高额利润,显然是摆在公共信息服务者(例如图书馆)面前的急迫挑战。目前,许多出版商已经在积极“抓取”科研文献背后的科学数据、已经在建立科学数据的商业经营模式,因此科技图书馆必须尽快行动,从源头开始,与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合作,与科研资助和管理部门联合,建立公共、开放、可靠和持续的数据资源基础设施,避免重蹈学术期刊被商业出版商掠夺和占有的覆辙。要做到这些,需要新的能力、服务模式、合作关系、组织机制以及法律和政策。在学术与研究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大家提到:学术研究型图书馆需要摆脱科研教育机构领导和研究人员对图书馆的传统认识,开发和推销支持研究(research support)和支持教育(1earning sup-port)的服务,并得到机构领导和用户的认可。图书馆需要在科学数据服务、科学计量分析服务、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专家等方面加强努力。
  IFLA大会内容丰富纷杂,笔者只涉猎和消化了一小部分。但印象深刻的是,曾经存在的“必然价值信心”和“成功的骄傲”已经被新环境下加快变革的紧迫感所取代,呼唤着超越传统或当前图书馆的视角与勇气。与此呼应,在本届大会上新上任的国际图联主席、加拿大不列颠一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长英格丽德?帕伦特宣布了她的任期主题:图书馆作为变革的力量(library as a force for change)。
  
  [作者简介]张晓林,男,1956年生,教授,馆长,博士生导师。

相关热词搜索:变革 超越 图书馆 超越图书馆:寻求变革方向 超越图书馆 寻求变革方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