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创新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比较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在对上海、浙江、江苏信息服务业现状做定量分析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对长三角信息服务业进行SWOT分析,剖析长三角信息服务业融合的特点,指出长三角差异竞争、融合互动、协调创新的路径选择以及苏浙沪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及重点领域。
[关键词]信息服务 SWOT分析 融合互动 差异竞争
[分类号]G20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我国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信息服务产业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企业群在数据、信息、网络、知识等融合的基础上,与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所形成的现代信息服务产业,是集信息产品开发、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技术标准,协同紧密配合的产业价值链融合体。研究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不难发现那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大都由聚集于某些特定区域内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新的产业革命,是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基础上所形成新的产业体系,这一特征在发达国家新型领域尤为显著…。长三角是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地区,也是服务经济发展领先区域,信息服务业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长三角两省一市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应用走向深入,信息服务业分类指标历年走势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医疗、教育、企业信息化等领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根据《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到“十一五”末,长三角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重力争达到13%左右。
1.1上海、江苏、浙江信息服务基础指标
1.1.1上海市 上海市政府为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建设七大基地、六大中心以及四大平台的目标。如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张江国家级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国际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等。其中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等基础信息服务发展迅速,基础分类指标呈历年上升趋势,如见图1所示。
1.1.2江苏省 江苏省信息服务业主要体现在软件业和基础电信相关服务,如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上升较快,基础信息服务分类指标历年走势如图2所示:
1.1.3浙江省 浙江信息服务业涉及面较广,数字娱乐、数字电视、电子商务、软件业发展迅速,其中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增长较快,分类指标如图3所示:
1.2长三角信息服务业综合比较
1.2.1信息服务基础数据 近几年长三角城市间信息服务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信息服务产业共同发展,2006年长三角信息服务业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1.2.2信息服务就业人数 长三角在计算机、电子通信及软件开发等方面人才数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两省一市信息服务业就业人数如表2所示:
1.2.3地方政府政策倾斜 长三角各城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了不同优惠政策。从2006年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可以看出,长三角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列第1,浙江列第2,江苏列第7,如见表3所示:
1.2.4科研投入和创新能力 2006年长三角地区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约占全国的1/3(见表4),科研机构经费投入占全国近1/5,高校科研经费投入占全国近1/3,大中型企业科研经费占全国1/4之多。以上海为例,2006年全市用于R&D经费投入达258.8亿元,占GDP比重2.5%,比上年增加45.03亿元,增长21.06%。反映该地区科研活动活跃程度。
在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方面,长三角与珠三角、京津冀两大经济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如表5所示:
2 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信息化与商务诚信环境
2.1.1信息化环境 长三角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优化,社区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如市民卡、应急联动指挥、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政府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和社会信息开发利用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1.2商务诚信环境 2005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显示:在各地区企业信用状况排名中,长三角整体信用名列前茅。早在2004年5月17日,长三角16个城市的市长及代表共同发表《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这是我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签署的信用宣言。近年来两省一市不约而同地开展了一系列信用建设活动,诚信合作有效提升了长三角商务环境。
2.2劣势(Weakness):产业同构与商务成本高
2.2.1产业同构 长三角地区同构性大于互补性,尽管合作在加强,但还不适应继续提升的需求。体现在信息服务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企业过度竞争的双重效率损失,必然会从根本上弱化同类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难与同国外信息服务业展开公平竞争。
2.2.2地区商务成本高 与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对商务成本的控制处于劣势。高涨的商务成本势必会造成投资的北移西进,这一点将成为长三角信息服务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
2.3机会(Opportunity):第六大城市群与世博会
2.3.1第六大城市群 根据规划未来一个纵横交错的快速交通网将把长三角纳入3小时都市圈,并以上海为中心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倾力打造出一个继美国东北部、加拿大多伦多、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城市群之后,最具活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这对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2.3.2上海世博会 2010年世博会将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开放的国际化环境,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上海及周边城市集聚。通过刺激房产、会展、旅游、文化、通讯、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长三角信息服务提供连带需求。
2.4威胁(Threat):京津冀与泛珠三角崛起
2.4.1京津冀的崛起 京津冀地区有着很强的科研实力,信息产业经济效益位居全国之首。如,北京60余所高校和500多个科研机构,天津40余所高校和国家级研究中心,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IT企业,世界500强中160多家,沿京津唐高速分布的信息产业工业园区,潜在竞争力将在未来几年快速释放。
2.4.2泛珠三角扩大 2004年6月,9省(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与2区(香港、澳门)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信息服务业融合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3 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差异竞争与融合发展
3.1两省一市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
两省一市的事实使得长三角不可能完全做到政策的协调性和规划的衔接性,但各城市日益明晰的不同 功能定位反映了这一区域差异竞争与融合互动的发展前景。随着长三角内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上海与江浙两省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上应采取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
上海要把信息服务业置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进程中去考虑,努力探索新型发展道路。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云集上海,信息服务业应创造中国品牌效应,以金融业、物流、创意产业的信息服务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发展大中型信息服务企业,加快构筑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
江苏的优势在于基础科学领域,高校聚集,产业的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强。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江苏在信息服务产品技术上的优势,提升产业能级,提高信息服务产品的附加值。
浙江的特点在于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应进一步加强浙江省各级财政对信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向信息服务业倾斜,创新重点行业信息服务模式。
3.2长三角信息服务协调创新的路径选择
长三角信息服务业未来发展主要在于提高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打造品牌、市场和发展优势。
3.2.1长三角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各级地方政府间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流动与共享。如,上海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加快国际大都市信息服务建设;江苏省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着力建设沿沪宁高速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国际资本加快集聚的信息服务产业;浙江省市场机制相对成熟,发展面向民营信息服务业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共建良好的信息环境,提升长三角各城市的整体资源获取能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2.2 加强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产业的内外融合 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向信息服务专精特方向发展,提高承接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与出口信息服务产品的配套能力;同时加强组建与产业聚集区、聚集带相关联的区域信息创新体系,构建长三角区域信息服务融合创新机制。
3.2.3产学研联合是长三角信息服务创新的保证 充分利用长三角丰富的科研机构、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强化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角色互换,促进长三角地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继续创新。同时,信息成果不能脱离服务,要让科研创新更好地围绕信息服务产业展开,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服务开拓创新。
3.3苏、浙、沪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领域
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四个率先”与“四个中心”是未来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应重点发展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网上保险等电子金融服务信息业,提高经济流通效率和配置功能,迅速提升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服务水平;加速构建外高桥、洋山港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应重点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等不同种类的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其生产性服务业优势,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信息服务软件,提高信息服务产品附加值。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江苏应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业,大力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优先发展与农业配套,扩大信息服务内容,提升信息服务业水平。同时,随着扬州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建成,江苏省将成为全国呼叫服务中心之一。长三角在错位发展的同时需要密切融合发展。
3.3.1长三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长三角工业化总体上已经进入后期,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促进信息服务与不同行业间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移动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信息服务;二是发挥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倍增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壮大造船、航空航天、海洋等战略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3.3.2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长三角重点发展产业,2007年12月19日江浙沪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协议》,在现代服务业的信息交流、活动参与、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合作。因此,信息服务业的突破点就是信息服务融合,推动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尽快形成长三角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
3.3.3长三角信息内容融合创新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应瞄准市场潜力巨大的中文信息需求,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作成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新生网络文化产品,努力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与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品牌。
3.3.4信息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融合
?国际离岸服务外包。长三角信息服务离岸外包在依靠上海龙头作用的同时,一是继续扩大外包业务;二是通过现有欧美外包零星力量发展壮大,巩固对日外包市场;三是将国内信息服务成效显著产品输出到发展中国家,如非洲、东南亚等。通过外包使企业在吸收消化再创新中形成自主创新。
?国内东西部服务外包。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在进一步发展中,不仅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而且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压力,信息服务企业在积极拓展成熟市场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培育西部地区的潜在市场,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缩小东西部差距。国内信息服务外包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4 结语
长三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要从经济一体化视角整合资源,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在融合创新中和谐发展,在错位竞争中密切配合。上海应重点发展以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为主要内容,支持不同领域信息服务业公共平台与行业数据库;浙江省应该重点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建设,提供产品协同设计、电子商务等不同种类的信息服务支撑;江苏省应积极突破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业,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三地政务信息服务、社会公共平台为突破口,形成差异竞争与融合发展的信息服务业体系,提升整体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服务业 融合 创新 基于融合创新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比较研究 图书情报 图书情报专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