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毛泽东礼遇陈明仁》等】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毛泽东礼遇陈明仁 1949年9月,陈明仁接到中央的邀请,即赴北京以特邀名义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京期间,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亲自接见。毛主席还亲自陪同程潜、李明灏等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在天坛照相时,毛主席特地要与陈明仁单独合影,并对陈说:国外的谣言很多,你可加洗一些相片,分寄给他们,谣言不攻自破。当时香港的一些报纸说陈起义后受到共产党的冷遇、迫害,已削了军职当闲人,有的还说已被扣押。毛主席还单独邀请陈到家里做客。陈对毛主席说:我有罪,四平街我打得太狠了。毛主席说:两军相战,各为其主嘛!我们只能说这一仗林彪没有打好。毛主席还深有感叹地说:别人有条件,按条件好办。你没条件,不好办。这样吧,以后解放军有饭吃,你有饭吃;解放军有衣穿,你有衣穿,意即在解放军内任职终身。
钱学森的三次激动
1991年10月16日,中央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授奖仪式上,钱学森致答词,他劈头就说了一句让人万万想不到的话:“今天我不是很激动。”为什么呢?钱学森解释说,因为他已经激动过了三次,有一次就在不久前。
“我第一次激动的时刻是在1955年,我被允许可以回国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激动。”
“建国10周年时,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简直激动得睡不好觉。这是我第二次的心情激动。”
“第三次心情激动,就在今年。今年,我读了王任重同志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在这个序里,他说中央组织部决定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5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严肃”将军罗瑞卿
罗瑞卿平时总给人一种严肃的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他长期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工作认真负责,不苟言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而留下的后遗症。
那还是1931年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的事。当时的战斗打得相当激烈,时任红十一师政委的罗瑞卿亲临前线,突然,一发子弹击中了罗瑞卿,担架抬下来时,罗瑞卿已经不能说话。原来,子弹从他脸颊的一边射进,穿过口腔飞出,左侧的颞颌关节被击穿,伤势相当严重。
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调养,罗瑞卿终于又可以活蹦乱跳了。但是,因为颞颌关节复位时没有抬起来,影响了他的咀嚼功能,还落下一个嘴不能张大的毛病。不仅笑起来困难,就是说话也总给人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其实,与罗瑞卿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非常幽默,有人缘。
一份特殊的“种棉合同”
新疆和平解放之后,一下子平添了包括进疆人民解放军以及由“三区”民族军和驻疆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而成的部队近20万人,使得当地粮食等物资供应万分紧张。为此,10万多解放军官兵,自1950年起即奔赴天山南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为目的的大生产运动。在开荒种粮的同时,也开始了棉花生产。
为了实现在地处高纬度、高寒地区的玛纳斯河流域垦区推广棉花种植,并在1953年达到单产籽棉200公斤的目标,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代理政委和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政委的王震,特地聘请来华从事援建工作的苏联农业、植棉专家迪托夫来做技术指导。
以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著称的迪托夫一上任,向王震提出了每亩地施优质厩肥3000公斤等三个要求。
王震明确表态道:“迪托夫同志,你的要求我们件件照办,如果更具体一点,就是技术上由你负责,施肥、管理和其他杂事则由师、团负责。若有不听指挥的,向陶司令员和我汇报。”
“我想,要是用一个什么法子来实施监督约束的话,双方就不至于失信。”迪托夫双手比划着,搜肠刮肚地说。
“好!我们就来订一份植棉合同。”王震响亮地拍了板。很快,一份植棉合同就拟定好了。最后,由迪托夫和王震、陶峙岳等分别代表各方在合同上郑重地签了名。
通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玛纳斯垦区的2万亩棉花获得了平均亩产籽棉超200公斤的大丰收,由此,该垦区迅速跻身为全国重要的产棉基地之一。
周恩来“救活”《霓虹灯下的哨兵》
20世纪60年代初,南京军区剧作家沈西蒙和导演漠雁、记者吕兴臣合作,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为原型,写出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于剧中写了一位进上海后经不起“香风”熏染而欲与农村妻子离婚的排长,又写了一个新战士和资本家女儿的爱情纠葛,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人物、情节,一经初排,即被认为是给解放军抹黑,给好八连抹黑,不予上演。
周恩来后来得知情况,感叹道:“难道我们的干部都是铁打的,没有思想感情吗?连个排长都不许有缺点,难怪作家叫苦啊!”不久,周恩来到上海视察工作,特地将沈西蒙、漠雁从南京召到身边,听取关于《霓》剧情况的汇报。当周恩来结束上海视察时,沈西蒙大胆地请求总理有机会看一看《霓》剧。周恩来回答得很热诚:“好,我一定找机会看看。”
1963年2月20日,《霓》剧奉总政调令去北京作内部演出,首先向全军政工会议演出。演出时,周恩来夫妇突然来到剧场,成为《霓》剧在首都演出的第一批观众。看完戏后,周恩来高兴地走上舞台,跟每位演职员热情握手祝贺。短短8天的赴京演出中,周恩来在国事繁忙之余,挤出时间,连续看了3次演出。2月28日晚,他在第三次观剧后,亲自主持召集文化部负责人和首都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会,赞扬肯定了《霓》剧的成功。
同年11月29日,剧组第二次进京演出。在周恩来的推荐下,毛泽东由中央军委首长陪同,在怀仁堂观看了《霓》剧。观后,毛泽东健步走上舞台,连声称好,并同全体演职员合影。从此,军内和全国各地的话剧团,都竞相上演《霓》剧。
徐悲鸿慧眼识“二石”
在我国画坛上,向有南北二石之说,北指齐白石,南则傅抱石。而十分赏识和支持“二石”的,其中就有徐悲鸿。徐和“二石”的亲密友谊是世人共知的。
1917年,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刻印卖画为生。当时的京派正宗画家出于封建文人的偏见,根本瞧不起木匠出身的齐白石,致使齐白石的画虽然定价很低,但仍很少有人购买。1929年,年仅34岁的徐悲鸿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对齐白石那雅俗共赏、形神兼美的艺术风格极为推崇,称其作品可与徐渭、虚谷、任伯年等大师的艺术媲美。徐曾三次到齐家相请,聘他担任教授,一时轰动京城。每逢画展,徐总是在齐的作品下面贴上“徐悲鸿定”的条子,表示对齐画的评定。又为齐编画集、写序言,亲自联系出版社出版,以提高齐在画坛上的地位。齐白石感激莫名。
傅抱石出身贫寒,虽然画得一手好画,却无人赏识。1933年,傅抱石带着一包袱画作去请教客居南昌的徐悲鸿。因初访未遇,只好留画怏怏而去。徐见其画,不胜欢喜,竟不顾天下大雨,跑遍南昌城,终于找到了傅。为培养这位不可多得的画苑新秀,徐悲鸿找到当时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说:“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棵好苗,你们应该给笔经费,让他深造。”可这时作为国民党攻打红军前线的江西,其省主席哪里顾得上这些。徐悲鸿只得拿出自己的一张画,果决地说:“就当你们买的一张画吧。”熊式辉碍于徐大师的面子,总算答应了。后来,因所得费用不够去法国,徐只好让傅去了日本。
陈云向世界宣传长征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世人对中国工农红军是支什么样的军队知之甚少。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后,蒋介石更是得意地宣称“剿匪成功”、“共军已经被歼灭”等。为了揭穿蒋介石的谎言,向全世界人民宣传中国革命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1935年秋,陈云利用自己在莫斯科相对安定的环境,写出了《随军西行见闻录》。
《随军西行见闻录》写成后,于1936年3月在法国巴黎中共主办的《全民月刊》创刊号上开始连载,同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后来,它又开始在国内广为流行,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如明月出版社将书名改为《从东南到西北》;大文出版社则将陈云和斯诺的文章同时发表,相互对照,改名为《长征两面写》。陈云的文章之所以受到出版界人士的广泛欢迎,是因为它将长征中惊心动魄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将红军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风貌反映得栩栩如生。而且,由于陈云从小受到苏州评弹说书艺术的熏陶,巧妙地运用“假托”的笔法,使人爱读。
在这篇三万多字的纪实文学作品中,陈云以当时闽西一位个体医生傅连璋在长征中的经历为生活原型,以“廉臣”为笔名,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之口,用第一人称详细生动地述说了红军长征的真实历程。
火烧裂口的贺龙
红军开始长征后,由于每天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贺龙的脚上开了长长的裂口。裂口一直向外渗血,每走一步钻心的疼。一天,部队到了宿营地,勤务员小陈给贺龙端了一盆热水,好让军长洗洗那双流血的脚。
当他放下水盆,刚要转身离开时,贺龙叫住了他,“小陈,莫忙走呀,给我帮个忙吧!”贺龙指着自己的挎包说:“里面有点凡士林,给我拿出来,我要治治这不争气的脚。”
小陈把凡士林递给贺龙军长,只见他搬起自己的脚,用手指挖出一点凡士林,抹进脚底的裂口里。此时,裂口又长又深,露出的鲜红嫩肉与血掺在一起,模糊一片,甚是吓人,小陈简直不敢再看下去。
但是,贺龙却好像没事一样,一边和小陈闲聊,一边继续抹凡士林。完毕后,他摸出火柴盒,递到小陈手中说:“来,帮个忙,划着火柴,帮我烧一烧。”小陈吸了口凉气,用火烧露在外面的嫩肉,这不痛死人吗?他说什么也下不了手。
“快烧,这个办法很管用,把凡士林烧干,伤口烧平,就不会流血了。”贺龙催促道。
小陈划着火柴,哆哆嗦嗦地移到军长的脚板下。涂在伤口的凡士林,一碰到火苗就化了,伤口发出“哧哧”的声音。小陈本能地一缩手,火柴灭了。紧接着第二根、第三根,一根一根地烧,直到把伤口的嫩肉烧焦了,贺龙才拍拍小陈的肩膀,满意地说:“这样才行了,蛮可以对付一阵子。”
小陈如释重负,站起身来,抬头一看,只见贺龙军长已是满头大汗,汗水直往下掉。
此后,贺龙隔一段时间烧一次,用完了凡士林,就用猪油,最后,连猪油都没了,就干烧。每烧一次,贺龙都是满头大汗,但他从来没哼过一声。
相关热词搜索:礼遇 毛泽东 陈明仁 《毛泽东礼遇陈明仁》等 中国主席 毛新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