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口比例 老年人口比例为何“意外”上升?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编者按: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底公布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新的人口数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看,最近10年中,少儿人口的比例大幅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这种变化令一些人口问题专家都颇感意外。
老年人口比例为何“意外”提高?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在加快,并由此生发出对老龄化问题的担忧。我们可以直观地想像,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改善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但是,老龄化进程加快就是问题的全部解释吗?
郭志刚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以前的统计数据中高估了生育率,因而高估了总人口数量,相应地,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被低估。这次人口普查减少了对生育率和总人口的高估,使得总人口数量低于预期,这导致老年人口比例也比预期的高。这就是说,虽然老龄化进程确实在加速,但并不像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快。
生育率被低估的观点还只是一家之言,在人口学界还存在争议。我们将其刊登在此,并不表示我们认同这种观点,只是为了提供更多视角,以引起人们对人口问题、低生育率问题和老龄化问题的关注。
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下称“六普”)显示,前些年中国生育率被严重高估了,同时老龄化程度相应被低估了。对低生育率的认识迷茫,导致对人口基础数据的过分怀疑和否定,进而导致误判人口形势。
以往生育率被严重高估
“六普”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人。这个最新的普查数字实际上印证了以往人口抽样调查早已揭示过的事实:目前中国生育率不是一般的低,而是非常低。它不可能是人口主管部门坚称的1.8,而是显著更低,甚至低于1.5。也就是说,目前,平均一个妇女一生生育不足1.5个孩子。
5年前,有关方面在拟定“十一五”人口规划时,把2010年人口总规模定为13.60亿。这是在2005年总人口13.08亿的基础上,按1.8左右的生育率推算出来的。也就是说,按以往主流认识的1.8的生育率,2006年至2010年,中国人口数将增长5000万,年均增长约1000万。
然而,此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总人口比“十一五”人口规划数少了2000万。也就是说,中国年均人口净增长只有600多万而已,与人口规划数差了近400万。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误差,而应视为一种错误。这种规划目标和普查数据的反差证明,以往中国的生育率被严重高估了。
根据“六普”的结果,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0%。由此粗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很可能只有1.5,甚至更低。事实上,7年前笔者经过分析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五普”)数据,就曾得出同样的结论,该结论也与多次全国性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相一致。但是,出于怀疑调查的出生漏报率非常高,这一观点始终被质疑和拒绝。
2000年“五普”的漏登率的确很高,达到1.87%。上述结论确有可能基础不牢。
当时,我在推算中考虑了18%的出生漏报影响。但有关部门和一些人口学界同行坚持认为并试图证明,“五普”实际出生漏报率在30%左右。这种判断主要仰赖各式各样的间接估计。这类间接估计在推算方法或数据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经不起推敲。
此次“六普”公布的漏登率非常之低,只有0.12%。这样一来,便没有理由再像以前那样对低龄人口数做大幅度统计调整,因而也就很难再否定这10年中中国生育率一直稳定在很低的水平上。
实际上,不少有心人早就发现,无论是2000年的“五普”还是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国家统计局每次都在调查后对此前估计的年出生人口数做统计调整,而且每次都是下调。
中国实际人口增长数显著低于人口规划数,这一现象并不限于“十一五”人口规划,还可追溯至“十五”规划和“九五”规划。上世纪90年代初,当生育率降至2.1的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中国人口发展史就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由于对这个重大的转变缺乏充分认知,导致低生育率的迷误延续了近20年。
人口老龄化被低估
过去30年,中央政府只设定了人口总量峰值上限,却从没确定过人口老龄化的峰值上限。因而,在执行中,控制人口数量的一手很硬,而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手则要软得多。这种政策上的不对称,潜藏着人口老龄化失控的风险。
“六普”数据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26%,而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8.87%,高于此前根据1.8的生育率推算的老龄化比重一两个百分点。这说明,此前多年,中国的老龄化事实上被低估了。
生育水平和预期寿命的变化是决定人口老龄化的两大主因。预期寿命的提高会使人口金字塔的顶部相对加重,称为顶部老龄化。而低生育水平则使人口金字塔的底部相对缩减,称为底部老龄化。过低生育率对老龄化的影响要比预期寿命提高大得多。
多年来高估出生漏报和过度调整出生人口数,积累起来就会高估少儿人口数量,并且进而导致总人口数的高估。这些高估虽然并不影响老年人口数,但有可能低估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而人口老龄化并不是指老年人口绝对数的增加,而是指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的提高。
国家统计局从1996年起在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自2006年始,还公布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但是,与各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比较,上述统计指标都低估了老龄化程度。
一般而言,年度统计公报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较之抽样调查结果低1个多百分点。以2008统计公报为例,2008年底老龄化比例为8.3%,而相应人口变动调查数据计算值则为9.5%。再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2008年统计公报显示为12.0%,比相应实际调查结果14.0%要低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近年统计公报显示的老年人口比例,与人口计生委按1.8的生育率做出的预测结果很接近,只是略高一点。
由于人口流动的广泛存在,近年年度人口变动调查确存在一定少儿人口漏报和十分显著的青壮年人口漏报,因此以调查的年龄结构数据推算老龄化程度会偏高。但是,如果按1.8的生育率假定推算老龄化,则一定会显著偏低。实际的老龄化比例应介于统计公报数据和人口变动调查结果之间。
“六普”数据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如果按1.8的生育率预测,2010年时这一比例仅为12.42%,两者相差了近一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而按1.8生育率预测,2010年时这一比例是8.18%。
事实已很清楚,中国人口老龄化此前被明显低估。这反过来也说明,中国目前不可能有1.8的生育率。如果不能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贻误政策调整时机,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将更为严重、更难应对。
(摘编自《新世纪》杂志,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老年 意外 人口比例 老年人口比例为何“意外”上升? 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