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之忧|中国老龄化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之后,围绕着老龄化问题形成了广泛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是否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1956年颁布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给出了老龄化的定义:一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二是14岁及以下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下,三是老少人口比例在30%以上,四是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
“六普”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为8.87%,超过了上述7%的标准。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更有人认为,中国在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但是,上述标准是联合国在1956年颁布了,距今年代久远,不一定再适用今天的情况。实际上,在“联合国老龄化议题”的网站上,没有再提到上述标准。
大多数表述并不将中国直接列为“老龄化国家”,而是认为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不仅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种全球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08年,日本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2.6%,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5.9%,世界平均水平为7.6%。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低于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
中国是否会未富先老?
很多人担心,中国会未富先老。原因在于,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生育率下降更快,预期寿命上升也更快,这会使我们在人均国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
但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边富边老”是更准确的说法。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其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时,人均GDP在5000到10000美元。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4283美元,已经接近5000美元。
中国经济增长会否因老龄化而减速?
充足的劳动力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随着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高,劳动人口的比重就会减少。因此,有人预期,中国劳动人口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之后将逐渐减少。这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增长将因此减速。近年出现的“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就是劳动供给趋紧的重要迹象。
但也有人认为,所谓“人口红利”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劳动人口占比与经济增长之间也不存在一致的关系。未来几年,虽然劳动人口的比例会下降,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几年,仍然会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且,受教育年限增加会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这些因素都能使劳动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劳动力质量提高将取代劳动力数量增长,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生育政策和退休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老龄化趋势还引发了关于生育政策的争论。
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生育率过低(他们估计生育率低于1.5,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1.5个孩子),导致人口增长趋缓,老年人口占比迅速提高,老龄化进程加快。因此,他们建议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生育二胎。
但也有人口专家认为,中国的生育率大约为1.8,并没有过低。中国目前仍然需要将生育率维持在这个较低的水平,以免人口过多。
还有人指出,生育率提高不能缓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因为这不能显著降低老年人口的比例;反而会使家庭抚养负担提高,不但要抚养更多老人,而且要抚养更多少儿。
在“六普”数据发布前夕的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示,要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为未来的生育政策定下了基调。
生育政策之外,退休政策也可能受到老龄化的冲击。但在目前,劳动力供给还远没有紧张到需要挖掘退休人员潜力的程度,调整退休政策似乎为时过早。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为老龄化问题而生忧患意识,但无须为此焦虑。
相关热词搜索:老龄化 中国 之忧 中国老龄化之忧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中国老龄化比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