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评者的忠告]忠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最近有“十大烂书榜”见诸媒体,引起了一些关注。该书榜由28名评委评出,这些评委主要由书评人、媒体编辑记者及若干学者组成,其中包括一些非常优秀的书评人。入选的“烂书”大多是相当畅销的,但它们入选也确实有其道理。当然,年轻气盛的评委们也不乏“酷评”,比如“一个日薄西山的伪文人苍白无力的意淫”、“这不是于丹眼中的庄子,恐怕只是于丹眼中的于丹”等等。
  对这“十大烂书榜”叫好的人不少,这想必与近年媒体上书评、排行榜的公信力越来越差有直接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已经超出20万种,其中除去教材教辅和重版书,新的品种之多仍然浩如烟海,让广大读者面临无法选择的难题。于是书评媒体通过推荐图书,来帮助广大读者选择自己想看的书。这种想法在理论上是完全能够成立的,因为媒体所联系约请的书评作者,往往是学者之类,他们比起广大一般读者来,相对要更“懂书”一些,所以请他们推荐自己曾经寓目的好书,与广大读者共享,确实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我们如果从数量上稍作估算,就会发现其实问题非常严重。让我们先假定书评作者都由学者或自由撰稿人充任,来估计一下大致情况。
  学者通常都栖身于高校或科研院所,他们既然要在那里栖身,就必须满足如今盛行全国的“量化考核”――要发表SCI、EI、CSSCI或“核心期刊”论文,要出版“专著”,要争取“科研项目”,要上课,要编讲义,要申报职称,要申报奖项,要应酬人际关系,况且他们总还要有一点个人生活吧。要恋爱,要购物,要做家务,要照顾家人,要会朋友,要……总而言之,要一个学者一年中读20本书,并读到可以认真写书评的地步,那已经是非常严苛的要求了。至于自由撰稿人,虽然没有单位里那些压力,但是也没有了单位所提供的那些保障,所以经济压力更大,他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应付这些压力。
  现在让我们先假定,所有的书评作者都是能够满足“每年读20本书”这一严苛条件的,再让我们假定全国有1000位优秀的书评作者(注意,2006年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及全国27家相关媒体评出的全国优秀书评作者只有4位!),并假定这些书评作者在这一年中读的书没有任何一本相重(常识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那总共也只有2万册书可以被认真阅读并评论――而这只是全年新书的10%!
  所以上面这番估算的结论是:全年出版的图书中,实际上只有远远小于10%的图书(我个人的估计是小于1%),有可能得到认真的评论和推荐。一般来说,得到认真评论和推荐的图书通常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不能排除烂书被推荐、好书被遗漏的可能。而对其余99%的图书来说,读者只能盲目挑选。
  现在国内书评媒体已经相当多了,还有许多非专业的大众媒体,也都设立了书评专版或专栏,所以认真、优秀的书评和图书推介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确实有一些一般读者不太清楚的现象:
  比如,有些“新书推荐”栏目中的信息,实际上只是编辑从图书销售网上下载的,这种情况下推荐的通常都是畅销书。
  又如,有些书评是由出版社出面约请书评作者,并安排在出版社指定的书评媒体上发表。事实上高端的书评,基本上都是媒体约请的。许多读者往往以为,这样的书评肯定是虚假的,是出版社与传媒利益共同体勾结的结果,推荐的都是烂书。其实未必如此,因为书评作者(特别是优秀的书评作者)和书评媒体都会爱惜羽毛,推荐一本烂书会损害双方的声誉。
  也许有人担心,如果优秀书评作者用假名推荐烂书呢?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媒体要的就是优秀书评作者的号召力,如果用了假名,就失去了这种号召力,书评媒体通常不会这样做。但是许多低端的书评和图书推介,往往是用假名发表的。
  还有一种对书评作者的“指控”是:他们的书都是出版社送的,不是他们自己出钱买的!言下之意他们的推荐是不可信的。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其实相当幼稚。作为读者,需要的是有用有益的图书信息,书评作者只要推荐的是好书,读者就能够从中获益,至于书评作者的书是怎么来的,在这里完全无关紧要。
  最后,笔者作为一名书评作者――而且还“玩票”编辑报纸书评专版迄今已经6年之久,愿意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提供几点忠告,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不要以读过畅销书为荣。任何极度畅销的书籍(它们通常在大型书店里被码成柱状,放在路口),虽然读读也无妨,但是记住:不读它们绝对不会有遗憾。不要担心在与朋友或同事闲谈时,你因为不知道某本畅销书而被视为“落伍”或“出局”――你只需坦然地说:我没读过这本书。
  二、尽量信任那些用真名写的书评。只有个别例外,比如“止庵”是一个笔名,但在书评界已经成为品牌。
  三、比较著名的书评作者推荐的图书,通常更为可信。
  四、在判断一篇书评时,可以遵循以下方法:那些通篇只围绕这本书本身而谈的书评,往往出自比较稚嫩的作者;那些几乎不涉及本书任何内容的书评,书评作者(经常是名人)很可能对本书评价不高。那些结合本书而又旁征博引信马由缰的书评,表明作者对此类图书相当熟悉,这样的书评作者通常更能对本书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书前他人写的序言,有时也可以用类似方法判断。
  希望这几条忠告,能够对读者在茫茫书海中找到精品有所帮助。
  (摘编自《解放日报》,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忠告 书评 一个书评者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书评 一生的忠告读后感500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