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_中国外交应拿出“新招数”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2010年即将过去,这一年,一边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风景这边独好’,一边却是中国外交,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频频亮起红灯。从春天的黄海风波、夏天的南海风云,再到秋天的东海风浪;从人民币汇率到稀土出口管制再到从未降低声调的贸易战警报。回首这一年,中国经济表现越出众,外交挑战就越多,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前一现象正是后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难道外部世界竟是如此的狭隘,容不得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
  
  “冬季攻势”应对美国压力?
  
  11月8日结束欧洲之行的胡锦涛主席,11日匆匆前往韩国首尔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及到日本横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论坛。在离京的前一天,即11月10日,胡锦涛主席会见了到访的英国首相卡梅伦。
  同在欧洲访问的,还有一位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1月4日,贾庆林在华沙会见了波兰众议长谢蒂纳,并参观了肖邦博物馆。同样,在地球的另一边,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1月3日开始,相继访问了东南亚国家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而此前几日,在奥巴马访问印度之前,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访了新德里。据说,中国总理温家宝将在12月份访问印度。
  中国高层领导人这一系列的密集出访以及接待来访,香港有媒体冠之为中国外交的“冬季攻势”。与中国外交的密集行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美国领导人在亚洲地区的高频率穿梭访问。
  从10月29日至11月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相继访问了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在出访前一天的10月28日,她在夏威夷会晤了日本外相前原诚司,高调宣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中日争执的钓鱼岛问题。而她在越南、柬埔寨以及马来西亚,无一不谈到了中国与南海问题,并表明了美国干预南海问题的立场。在随后的新西兰、澳大利亚访问中,跟两国达成了所谓的安全战略共识。
  1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了亚洲四国之旅,第一站首选印度,并以“支持印度入常”拉拢印度,以此在中印之间打下分化的楔子,由此获得了印度投来的100亿美元大订单。在印尼雅加达的访问中,奥巴马公开表示,他的亚洲之行不针对中国,美国无意遏制中国。但是局外人都很清楚,奥巴马的这一表态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外界观察家因此发出警告,在美国日益活跃的亚洲外交压力之下,中国周边外交数十年来构筑的基础,很可能功亏一篑。这样的警告,并非耸人听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说,东南亚周边小国对中国心存疑虑,表面上说的跟它们心里想的并不是一回事,“中国外交在周边花的精力远远不够”。
  今年以来,由于“天安舰”事件、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南海核心利益论”的冲击,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外交遭遇考验,尤其是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适时对中国施压,中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因此,有舆论称,中国的周边外交出现危机。
  外界正是出于如此理解,才赋予了中国高层领导人密集出访的更深层含义――远交近攻。
  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之行的最后两站是韩国与日本。他同样将参加在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及日本横滨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里是中美领导人近期高频出访的交汇点,胡锦涛主席将与奥巴马总统会面。
  
  用金钱买不来大国地位,中国外交应拿出“新招数”
  
  当希拉里以及奥巴马访问亚洲时,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盟友关系、地区安全以及共同的价值观。明眼人一看便知,美国人通过把中国塑造成威胁者角色,在中国的周边大收“保护费”,以安全、价值观为纽带,获得对方的市场回报。
  分析中国领导人出访欧洲、东南亚以及印度的三条线路,可以明显看出经贸、文化的主打色彩。这与美国大谈安全观、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贸是中国的强项,在世界都需要中国资本的当前,中国无疑是受欢迎的。
  但是,也有观察家看到了当中的隐忧。朱锋教授就认为法国是中美关系矛盾的渔利者,具有投机性质。中国人民大学时殷弘教授认为,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比中国要大得多,中国发展同欧洲的经济关系,不要指望欧洲能在战略上能给中国什么。
  萨科奇是政客,不是政治家。他会为了要中国的百亿订单而自觉主动地郑重表态西藏问题,也会为了堵本国精英层的嘴而会见达赖,更会为了平息法国资本家的怒火而前来讨好中国,或者派几位部长和前政要来缓和局势,再说些他认为毫无意义、对中国却颇为重要的好话,我们也就“大人不计小人过”了。
  中法双方都没有错误。之前中德、现在中美之间的瓜葛和过节也都是一样。中国本身并不是以战略眼光处理国际事务,就不要寄希望于他国有长远目光。中国在与他国的交往过程中,不能认为只要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就是错误,如果从对方的角度想,中国也损害了他国的利益。国际关系本来就是变脸,想想那古老的川戏,真是再贴切不过。
  全世界现在都知道中国有钱。玉树地震后,美国大使馆捐款10万美金,巧遇法国使馆官员,了解法方打算捐款多少。一位驻华法国外交官的话令我语塞:“你们中国还需要钱吗?”
  富强、崛起、奇迹,在中国充斥满眼、满耳的都是这些词汇,谦虚的传统美德被暴发户式的自大扫得无影无踪。狡猾的西方资本家们也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或忽悠,吹捧,或挑唆,施压。然后骑虎难下的中国就当了冤大头:在国际上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投资、买债。虽说不是亏了血本,但是投入和产出也就打个平手。有时,我们自己也会不考虑经济利益来承办各种名义的国际会议和运动会。
  需要警惕的是,现在想赚中国的钱、惦记中国的钱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已经不择手段。但是中国也要想清楚,仅仅用投资和金钱外交拉拢,结果一定是弊远远大于一时的利,巴掌和甜枣的轮回没完没了,就像无底深渊。
  
  中国外交应明确有限目标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郝雨凡认为,中国外交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一套完整的外交战略来反映已经变化了的国内国际形势,造成中国外交缺乏系统、连贯的政策,以及长远的眼光。这表现在,对一些外交事务的处理举棋不定,态度模糊。
  在国际政治中,根据双方力量对比确定自己的选项要比根据对方的意图决定自己的行动可靠得多,尽管成本也要高很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走在黑暗的街巷中,迎面来了一位身强体壮的大汉,任何人在这种时候都会不由自主或者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供援手的旁人,或者捏紧自己口袋中的随便什么尖锐物体。针对意图不明的强大力量进行预防性的遏制,这不但是国际关系的基本逻辑,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理性的必要组成部分。
  保持战略模糊对于弱小国家或者对于主导性的强权来说都是有可能产生正收益的――能给前者带来外交上左右逢源的好处,对后者则意味着最后出牌的妙着。唯有对中国这等处于上升通道的国家来说,战略模糊是有其无法克服的危险性的,这将使不论是弱小邻国还是强大的远方主导国家都会对上升力量的意图充满怀疑,猜猜看,两个满腹狐疑的人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因此,对于一个利益边界越来越大、全球融合度越来越高的中国而言,把中国想要的东西说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近期中国高层的密集出访也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中国已经在针对变换的形势,尝试进行新的战略调整,远至欧洲,近到东南亚周边,中国也在展开新的合纵连横。朱锋教授强调说,在中国外交采用“新招数”前,务必要先厘清很多重要的问题,比如我们到底要和美国怎样相处、我们究竟要与东盟构建什么样的关系等等,一个通盘的、清晰的战略亟待规划。

相关热词搜索:拿出 中国外交 新招数 中国外交应拿出“新招数” 新中国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方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