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汉兴得失于财税】 燕秦财税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国财税博物馆古代财税历史展厅中,有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秦亡汉兴。就制度而言,“汉承秦制”是历史的真实,但为什么几乎相同的制度,秦王朝只维持了15年,而汉王朝却持续了近400年呢?其中财税政策的宽严得失引发的民心向背,则是它们兴亡的最重要原因。
崇尚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迅速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但好大喜功的秦皇嬴政,并没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社会转折,而是继续超越国力和财力,大行其政绩工程。他发兵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不惜民力建阿房宫、造郦山始皇陵、筑万里长城;还多次巡游、封禅祭祀,耗费了极大的财力。当时全国人口只有2000万,其中男劳力400万人,被秦始皇征发服役的竟达300万人,占全国男劳动力的75%。
为了满足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秦始皇唯一的办法是增税。他把农业税税率从历史上人们所认可的“什一税”,一下子提高到“收泰半(意为三分之二)之赋”,即从农作物收获量的10%提高到66.67%,征收人头税高达每人每年1000钱,还派发了不少临时征调,以至于“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急征暴敛,使“民不聊生,……天下父子不相安”,造成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破坏,农民纷纷破产流亡,国家编户的纳税百姓不断减少,财政入不敷出。最终,貌似强大的秦王朝灭亡于秦末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
秦亡汉兴,沛县泗水亭长出身的农村基层干部刘邦,当上了开国皇帝。深知老百姓疾苦的刘邦,为了尽快恢复生产,改秦始皇严刑峻法的“法家治国”为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治国,实行“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的宽厚政策。将农业税从秦的“泰半”改为十五分之一,文帝时再降为三十分之一,即3.3%,有些年份还实行免征。人头税也有所减少。西汉景帝将男子开始服役的年龄从秦代的17岁提高到20岁,后改为23岁,并明确免除徭役的年龄为56岁,役龄男子在本县服无偿劳役也严格执行,每年不超过1个月,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汉初几代皇帝崇尚节俭。汉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车骑都没有增添过。有一次,他想建筑一座露台,一计算要100斤黄金,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于是就把这项建设计划取消了。他和后宫的衣着都很简朴,不但自己穿草鞋,连他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度及地的衣服,不准她用绣花的帐子,以此做天下的楷模。同时,他还主张薄葬,他的陵墓不用金银铜锡装饰,一律用瓦器,并要求依山建陵以减少土方堆砌的工程量。另外,对屡犯边疆的匈奴,汉王朝也采取妥协退让的“和亲”政策,缩减了国家军费开支。
可见,秦代由于财政上扩张靡费,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导致亡国;汉代则由于厉行节约,轻徭薄赋,涵养财源,促进了经济繁荣,获得了百姓的拥护,得以长治久安。
(摘自《钱江晚报》2009.09.18)
相关热词搜索:财税 得失 秦亡汉兴 秦亡汉兴得失于财税 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亡汉兴的启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