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科普编辑的业务素养|编辑素养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互联网时代,编辑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科普编辑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普编辑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应该培养原创能力,积极投身到科普创作当中去;要有市场意识,具备宣传和推广能力;要恪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网络时代 科普编辑 业务素养
一、互联网时代,编辑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的工作方式
编辑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职业。在我国,商代就出现了有文字记录的典册,说明那时已经有人从事编辑整理的工作。实际上,我国的编辑业和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正因为有了精湛的编辑活动,灿烂的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发展。
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编辑都是用笔和纸,对各种作品进行加工和整理,尽可能把作者的劳动成果完美无缺地奉献出来。从这个意义看,编辑的纸笔就好比裁缝手中的针线,故有“为人作嫁衣”之说。
最近十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传统的编辑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书籍、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外,还出现了以光盘、网站为载体的多媒体出版物,这类新型载体利用声频、视频、图像等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因此,编辑工作的内涵扩大了。
如今的编辑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来完成的。如用QQ、电子邮件和作者沟通、约稿,用专门的编校软件来审稿和发稿,用论坛、微博与读者交流,等等。随着传统媒体不断向互联网迁移,可以预见,以网站为载体的无纸化出版和无纸化阅读,将会大行其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编辑工作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编辑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其需求量将不断增长。据测算,我国网络编辑的年增长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网络编辑的发展,已日益引起业界和相关领域的密切关注。
作为平面媒体的报刊编辑,要应对网络化带来的各种挑战,除了要熟悉传统的工作方式,还必须深入了解网络编辑的技术手段,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编辑软件和绘图软件。由于网络信息是实时的,对编辑人员的判断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网络的互动性较强,经常会有网友跟帖讨论,在这种工作方式中,如何与网友互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科普编辑作为编辑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更要适应信息化工作方法。不断自我加压,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科普编辑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在不断地细化,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许多科学现象的背后,往往要由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来解释,才能把某一现象说清楚。这些都对科普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尽可能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其次,科普编辑要正确认识科学的两面性。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可是,当人们用大脑去分析、判断、解释这些科学规律时,又是主观的、局限的。因此,科普编辑不仅仅要把科学知识讲述给广大读者,更重要的是要怀有一种批判的人文精神,让读者理性地认识今天的诸多科学成果,以及科学发展带给人类的好处和缺憾,从而让读者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科普编辑的业务素质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多看多想多学,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一些具体学科的知识,从各种渠道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编辑部应该鼓励编辑们走出去,参加学科最新的学术报告会。鼓励青年编辑参加短期培训,多结交新的、年轻的作者群体,做到眼界开阔,这样才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最好的。
总的来说,科普编辑不仅要成为科普领域的杂家,更要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只有具备这样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识别细小的差错,避免失误。
三、科普编辑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常言道,编辑是一座桥梁,两端分别连接着作者和读者。因此在策划选题和组稿时,我们应时刻关注科学热点、知识热点,以便从中发现读者关注、喜爱的选题。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选题,就要选择合适的作者来写,这涉及到作者的知识结构、语言风格以及他对栏目宗旨的正确把握等。有时候,一个好的选题,由于没有找到好的作者,反而会被写成枯燥乏味的文章,不忍卒读。笔者在编辑科普文章时,常常关注这几个要点:文章的语言是否生动、内容是否有趣、标题是否吸引小读者、引用的数据是否准确,等等。
在版面的安排上,其实也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网络的渗透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一组热点话题究竟用哪一种编排方式来表现,这是我们在排版时经常思考的。也许有的人会说,版面设计是美术编辑的工作,不关文字编辑的事,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阅读方式不同,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科普编辑,对自己编发的文章十分熟悉,因而对采用何种版式、选用何种配文图片能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他的意见对美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时候,如果能找到一张高质量的配文图片,就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或是弥补了文章知识上的不足,使整个版面更加出彩。笔者在编辑科普文章时,都是自己找图片,力求文图紧密配合,知识点准确无误。
四、科普编辑应该培养原创能力,积极投身到科普创作当中去
目前,我国的科普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既存在着少年儿童和低文化素质者的庞大群体,也存在着对科学技术关注日益增强的社会公众,科普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科普创作队伍偏弱,高质量的科普作品不多,尤其是适合广大少年儿童的科普佳作更为缺乏。
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是我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堪称科普读物中的精品。该套丛书内容非常广泛,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各类科学知识,文字不长,深入浅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方式和阅读特点。《十万个为什么》至今修订过5版,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近年来,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虽然把众多前沿学科的问题也纳入进来,但同质化倾向严重,有的图书为了追求出版速度,编校不严,甚至出现谬误,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
科普佳作的稀缺,折射出我国科普人才匮乏的现实。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普作家所占比例仅为20%多一点,而许多已退休的学者或科普工作者仍在发挥余热,但这批作者毕竟精力有限,而且无论是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还是从写作手法和语言来看,跟新生代读者的需求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发现和培养中青年科普作者,是科普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科普编辑在编有余力的情况下,应当积极投身于科普文章的写作。特别是一些资深的科普编辑,多年来对自己负责的栏目储存庞大的知识库,也具备业内敏锐的捕捉能力,了解读者的需求,知道哪些内容是读者最想看的。这个时候,可以尝试自己写一些科普文章,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在栏目缺稿时,自己可以拿出得力的作品顶上去。
五、科普编辑要有市场意识,具备宣传和推广能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科普作品既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又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因此,科普作品也受着商品经济规律的制约,也要进入市场竞争。科普编辑不仅要做编辑业务上的强者,更要善于推销产品。
现在又不少科普作品在市场上不叫好,这固然与选题和编校质量有一定关系,但编辑人员在市场、经营方面的经验不足、参与不够,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实际上,科普编辑参与经营的过程,也是全面检验、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这对搞好发行工作也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编辑对自己的产品最了解,它的特色何在,内容如何,宣传起来更容易到位。编辑虽不能代替发行部门,但可以通过一系列公关活动,如读者座谈会、新书发布会、科普讲座等方式,提高书刊的知名度,从而拓展发行渠道,扩大发行量。同时,编辑直接与读者见面,不但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还能更迅速地掌握读者反馈的信息,这对提高编辑水平、改进作品的质量大有裨益。
所以,要做一个业务全面的科普编辑,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善于开发选题,了解文化市场的新动向,也要有宣传自己文化品牌的能力。
六、科普编辑要恪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说到底,编辑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而存在的。一个编辑只有牢固地树立了服务意识,才会在日常的选题、组稿、编辑加工过程中,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对广大读者而言,他们有一个本质的共同点:那就是崇尚科学,渴望看到高品位的科普读物。真正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技术办法,能使他们“茅塞顿开”乃至受益一生。
有过科普编辑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喜欢科普作品的读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喜欢新鲜和猎奇。因此,科普栏目要办得新奇有趣,图文并茂,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当然,单纯和一味地追求刺激和猎奇,久而久之,读者也会产生倦怠感。因此,科普编辑只有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调整思路,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有些编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在作品中宣扬庸俗低下甚至封建迷信的东西,这无疑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是编辑职业道德所不容许的。
美国青少年读物出版社总裁兼总编辑福格曼在谈到少儿读物出版时说过:“一本好书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们对于事物的感觉和看法,参与儿童读物编辑的过程不仅仅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且是很重要的责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对科普事业一往情深的出版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更多的科普精品奉献给青少年朋友。
(作者单位:少年博览杂志社)
实习编辑:方钰涵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网络时代 素养 科普 网络时代科普编辑的业务素养 网络编辑的职业素养 新媒体编辑职业素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