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互联网拓展传统品牌价值【如何利用互联网拓展调查性报道】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近年来,在调查性报道上,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互联网进行跟进和处理。互联网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图像分析功能,为调查性报道提供了很多硬性的条件。本文从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性报道的现实根据出发,从新闻生产的角度,分析在现代的媒体语境下,调查性报道应积极利用互联网。
  【关键词】互联网 调查性报道 网民
  
  一、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
  
  对于调查性报道这一拥有强劲生命力的报道形式和互联网络这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新闻媒介的结合,借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强强联合”。因而,网络调查性报道报道在传统媒介调查性报道报道的基础上,拥有着后者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
  1、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多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因此网民人数水涨船高,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是最多的。同时,网民的上网时长也在上升,据统计,中国网民的上网时长在世界中的排名也居前列。而现在网民的数量与传统媒体的受众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网民数量及上网时长的增长,说明了中国的网络化生活程度正在进一步深入。随着播客、博客、个人空间的流行,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新闻和信息的评论甚至制作中。不少新闻源头就是某个网友通过个人空间、或者论坛在网上公布,从而发展成公共的大事件。另外,他们在注册这些论坛的过程中,难免会留下很多的个人信息,从而为新闻工作者寻找新闻源头,确定采访对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随着中国网络化程度的提高,网络成了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的一块“肥土”,许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的发源地往往是某个论坛上不起眼的一个小帖子,这类事件在互联网大事件中已经得到证实。
  2、各类政府网站的建立,政府机构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使网络成为获取政府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信息越来越公开。2006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全国80%县级以上政府和政府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①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颁布,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从这些权威机构网站可以找到很多重要的信息找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民意,这些网站大都设有在线留言、领导信箱等功能,这些功能并非摆设,对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而言,是充满机遇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3、网络的匿名性使受众参与报道的积极性提高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很多受众扮演着现实中不同的自己,网络传播过程中广泛的自由度是受众能尽情发表所感所言,受众发言的自由性和伴随的几乎无惩罚性使受众参与报道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发言的激励助于受众满足感的获得,选择的经常性养成受众阅读网络深度报道的习惯,逐渐培养忠诚度。②同时,网络的这些优点还可以促使受众充分的提供线索,有利于调查性报道的开展和进行。
  4、网络调查性报道的资源获取更加便捷
  首先是网络作为其载体就是一个充斥海量信息的媒介平台;其次,传播者可以通过调查手段、浏览跟踪发现受众的兴趣点之所在,而在网络媒介火热的各种BBS(电子公告栏),论坛,聊天室可以发现受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更容易以受众需要为出发点。网站之间的互连互通则实现了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区域、城际间甚至国际间都可以被网络联结成一个自由交流的整体。网络新闻从业者也可以通过便捷的网上交流手段实现调查采访,搜索需要的背景资料,并打破时空限制采访到不易采访的对象,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采访准备和疑难解答等。在紧急重大事件发生时,还可以实现采、写、编的同步性,使深度报道以最快速度见之于众。
  
  二、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性报道采访
  
  1、利用互联网寻找报道线索
  互联网络是一个全开放交互式的传播工具,在网上传播信息的有多个媒体、多种声音。不管是在线聊天、网上论坛、网上浏览,还是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都可能成为记者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或事件线索的新闻源。互联网的发展,博客、播客、微薄的出现,使公众随时随地可以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发布到网络上,而这些事件中不乏有意义的新闻线索,有可能就会成为媒体的新闻源头。新闻工作者应锻炼出一双慧眼,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中,发现那些隐藏在简单,缺乏专业性外表下的,有价值、有意义、背景深厚的新闻,来进行深挖和探求,以形成调查性报道。在网上电子邮件、网上浏览,甚至个人网页,都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好地方。
  调查性报道通常关注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及社会问题,而这类报道题材又因为比较敏感更可能受到各种力量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公众出于维权需要可能利用官方网站来披露事件发生过程,因此,互联网的新闻工作者就可以通过他们的官方网站来挖掘线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能找到有价值的网站。作为调查性报道记者,平时要熟悉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部门和单位,搞好与这些单位工作人员的关系,最好能在此培养一批“线人”,拥有他们的QQ、MSN,以最快的了解他们的内部信息。
  一些网站、论坛、博客和调查性报道记者的即时通讯工具群(如QQ群),也是调查性报道线索的重要来源。③还有一些网站专事舆论监督、学术打假等,上面的线索同样价值非凡。位列2005年“互联网十大影响力事件”排行榜第二名的是“克林顿绯闻事件”。当年首先披露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是个名为“德鲁奇报道”的网站。这个网站当时只有一个人负责运作,在互连网界没有所有名气。但如今这个专门散布小道消息的网站已成为美国每一名政治记者的重要消息来源之一。④
  2、利用互联网寻找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是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采访对象可以包括报道对象,但其涵盖范围远远超过报道对象。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既要根据新闻线索或报道意图慎重选择采访对象,也要尽可能预先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包括他们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采访方式和方法。这是顺利进行采访活动、确保事实真实、可靠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因此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是对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的重要保证。
  在传统媒体报道中,想要寻找到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很困难,有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采访,有的是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找到采访对象,但缺失采访对象,对以真实性为生命的新闻,尤其是调查性采访而言是致命的。这种情况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有很大的好装,如前文所说,网络上有很多个人信息,即使没有当事人的,也有认识或熟悉当事人的,再不着边际的人,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到蛛丝马迹。
  2007年3月初,网上开始流传一个帖子,题目是《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内容是一张图片: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重庆九龙坡区法院要求“最牛钉子户”拆除房屋,户主明确表示拒绝,他爬上孤楼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向外界展示“保卫自己的财产”的决心。⑤此事首先也是在网上流传,随后以《扬子晚报》为首的传统媒体,在对网上信息进行分析比对之后,很轻松地寻找到采访对象,并对其进行了报道,才使此事件为广大民众所知,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反对强拆的热潮。
  3、利用互联网,广泛发动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以获得支援
  随着公民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网络这个言论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通网络来表达自己对于某一事件的意见和评论,来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甚至参与事件调查,为传统调查记者的采访报道提供便利。而由于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广泛性和匿名性,也为网名的参与提供了可能和方便,让记者与网名可以及时互动,以便更迅速全面地完成调查性报道。很多重大事件首先都是由网民通过互联网发布并全程参与了事件的报道。
  例如2008年的“华南虎事件”, “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就华南虎照事件又一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华南虎照片为假、猎人周正龙涉嫌诈骗已被批准逮捕。8个月前的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首次公布周正龙拍摄的两张华南虎照片。8个月来,一个庞大的群体不停地就虎照进行质疑和求证,一步步推动着华南虎照疑团的解开。这个群体就是网民。”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建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假老虎的原形毕露,是网民的胜利、舆论的胜利、民主的胜利。事实上,陕西省林业厅在去年10月12日公布华南虎照片后,就立刻引来网民一片哗然,大家纷纷开帖开博,质疑照片的真实性。“在网民不断质疑与求证的推动下,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事件尘埃落定。网民历时8个月的“打虎”历程,从表层意义上看,揪出了一只假老虎,从深层次意义上看,不难发现:民主参与正依靠网络的独有优势,完成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推动社会民主的历史使命”。⑦
  综上所述,互联网在发现新闻线索、联系采访对象、寻求公共舆论支持、公布事实真相等各个调查性报道的生产过程中都产生了巨大作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因此,在调查性报道的生产中,互联网发挥的作用是正面的,积极的。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只有积极掌握利用互联网,才不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①《中国将全面清理行政法规,维护法制统一政令畅通》,中国政府网,2007年3月22日
  ②张丽萍:《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方向》,《新闻战线》,2004(9):62-63
  ③吴湘韩、叶铁桥,《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性报道》,《新闻记者》,2007(9)
  ④《互联网十大影响力事件出炉》,
  http://www.省略/info/article/articleInfo.php?aId=62311
  ⑤《重庆最牛钉子户户主搬回孤楼拉起横幅》,http://news.省略/07/032
  2/08/3A65DR6700011229.html
  ⑥⑦《华南虎事件始末追踪》,http:
  //society.省略/GB/8217/10
  6495/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利用互联网 拓展 调查 如何利用互联网拓展调查性报道 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性报道 如何写作调查性报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