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是在中国报人办报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而且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邵飘萍在他一生的办报实践中,处处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邵飘萍
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它是美国政党报刊解体后在美国新闻界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理念。1896年,《纽约时报》在阿道夫?奥克斯带领下,提出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以及正确详尽的新闻资料三大目标,它们秉承奥克斯家族的传统,遵循公共服务的观念,而绝不服务于某一利益集团,这种基本形成的新闻信息模式,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根源。1947年哈钦斯委员会的总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标志着社会责任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新闻职业伦理和准则进一步得到确立,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得以建立,逐渐构建出完整的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一、客观新闻学。二、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及独特作用。在具体的媒介功能实践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选择和传播新闻时,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以“客观性”表明其报道的可信性,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在报道争论性问题时,抛弃个人的任何偏见、情感和观点,要求事实的准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为所有与新闻工作有关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判断标准,成为通行的基本新闻价值观,尽管在实践过程中还并不能做到真正的中立和客观。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是在中国报人办报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现以我国着名报人邵飘萍为例,谈谈其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体现出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邵飘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者。在其14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他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社长,在北方创办过当时颇具影响力的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和进步报纸《京报》,同时积极参与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开创工作,并出版我国早期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他用一支笔记录时代风云、抒写正义、?卫真理,可以说,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贯穿其新闻生涯的始终。
一、献身新闻事业的精神和独立的办报思想
新闻专业主义者相信进步、理性、普遍的真理和标准,他们是独立的,承担着警戒和守望社会的职责,并以此作为终生的职业追求。邵飘萍短暂的一生几乎是与新闻工作紧密相连的。1912年杭州,邵飘萍与杭辛斋携手创办了《汉民日报》,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行为,抨击封建军阀的暴力统治。1914年,邵飘萍与潘公弼、马文车等人共同创办了“东京通讯社”,分别向京、沪、汉等地著名报纸发通讯稿,揭露罪恶的二十一条。1916年,邵飘萍被《申报》聘为驻京特派记者,主要为该报撰写“北京特别通信”。同年7月,因为愤慨于外国通讯社任意左右中国舆论,歪曲事实,他一怒之下在北京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又独立创办了《京报》,并与此同时,联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邵飘萍曾经说过:“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直到1926年被害,邵飘萍一生都在为新闻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奋斗。
参照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报业是一种自治的体系,它应该且必须对政府、政党、政客采取一种独立和批判的态度,否则便不可能保持它在公众心目中的“保护者”形象,更不可能拥有公众的信任。邵飘萍在新闻实践中,一直以保守客观的态度、正确的立场判断是非。1926年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邵飘萍到出事地点及相关医院实地进行调查采访,连夜赶写出《世界之空前惨案――不要得意,不要大意》等文章,谴责段祺瑞政府的暴行。邵飘萍认为,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是社会之公器,是“居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外的第三者”,应为人民所用。而报业是独立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第三种社会因素,负有教育民众、指导社会的责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邵飘萍确立了其独立的办报方针:一是监督政府,“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二是唤醒民众,教育民众;三是“顺时代进步之潮流”,表达报纸“对于解决时局的意见”。《京报》创刊时,邵飘萍提笔书“铁肩辣手”四个字挂于编辑室正面墙上,每日观其以自勉及激励同仁,这都反映了邵飘萍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观以及新闻职业“专业化”的努力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形成一种正式的道德准则,以利用它来将新闻提升到职业化和专业主义的层次,而职业道德也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新闻成为一项专业的必要条件。
邵飘萍最为重要的新闻道德思想是其很早就提出的“品性为第一要素”。邵飘萍说过,所谓品性, 包含了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等新闻记者应遵守的道德。邵飘萍所说的“品性”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全部要求。他常以“铁肩辣手”自励,在他的办报生涯中,从未被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所左右。他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振起其责任心,凡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因为在邵飘萍看来,记者的责任心归根结底是追求事实的真实性,以此赢得社会的信赖。在强调记者的品德修养时,他又提出了“对于新闻之来源,宜始终绝对秘密”、“凡个人私事不问其善恶,皆不得用做新闻材料”,对于“欲以新闻之面具而利用报纸为之宣传”的广告及“淫乱性与残忍性”类的新闻,记者都必须严加防范,什么可以公开,什么应该保密,要以对社会、国家、事业是否有益来衡量。邵飘萍将自己的新闻职业道德理念在其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整理成章,为新闻工作者提供道德精神准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新闻工作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新闻界鱼龙混杂,新闻工作者没有经过系统的新闻业务和技巧训练,以及缺乏新闻理念的熏陶,邵飘萍著书立说对当时中国的新闻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为新闻职业的“专业化”提供了一种可能。
邵飘萍对我国的新闻教育也做出了不凡的贡献。1920年,他从日本回国后,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与徐宝璜一起,在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并任新闻采访课老师。1923年又在北京平民大学、民国大学、法政大学的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而建立起训练学校是新闻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①张焱,《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舆论监督的影响》,《求实》,2004(5)
②景刚,《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当代传播》,2004(4)
③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研究历史的解读》,《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2)
④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主义精神 专业 浅析邵飘萍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浅析邵飘萍新闻价值理论 新闻专业主义践行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