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广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创作广播深度报道应该结合深度报道的特点来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选择典型、显著的新闻事件;挖掘事实的深层内涵;注重现场采访,全面收集各种音响素材;注意从现象中过滤并提炼信息;叙议结合,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评论功能五大方面来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关键词】广播深度报道 选题 新闻性 音响素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度报道在我国各家媒体兴起并逐渐达到高潮,其中广播深度报道也伴随着全国深度报道的兴盛而崛起。广播深度报道大多致力于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以事实叙述与记者评论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事件真相。记者一般由某一事实或线索入手,主动调查研究,挖掘各种材料,进行分析评论。广播深度报道是媒体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的体现,通过一篇篇生动而深刻的报道,既满足了听众的需要又为听众提供了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思考的机会。
  一、什么是深度报道?
  简单地说,深度报道就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即“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在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曾提出 “三层报道”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深度报道指的就是第三层报道。
  当然,关于深度报道的定义还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深度报道必须具有以下5个特点:目标的显著性,深度报道的目标一般选择典型、显著的新闻事件;内容的深刻性,内容由表及里,从表层拓展向深层、从事件拓展向认知、从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过程的复杂性,深度报道一般对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曲折性、复杂性进行反映,上承以往报道的事实或观点,下继新闻事实的最新发展趋势;思考的科学性,记者要在报道中提供经典分析,带动听众思考;要素的整合性,记者在采访中不孤立报道单个事件,而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观点)立体地组织新闻要素。
  二、如何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笔者认为,与常规报道相比,广播深度报道最常态的特征是充分运用事件音响、当事人叙述、记者分析、专家点评等几方面内容综合反映新闻事实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来源于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深度的破解。也就是说采访记者要将事实分解,分析事实形成的环境、原因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却很不容易,创作广播深度报道应该结合深度报道的特点来进行:
  1、深度报道贵在选题。好的深度报道从何而来?既不来自灵感,也不能来自传说,只能来自实际生活。深度报道的目标一般要选择典型、显著的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准备报道的事实听众是否关心;新闻性是否较强,事实是否包含多项新闻价值;新事实内部是否包含复杂的关系。深度报道的选题必须反映现实,号准社会的脉搏,及时提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力求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党的路线和政策,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事件的本质。他的来源主要有:最近发生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实;有关社会生活中的陈规陋习、不良社会风气;听众投诉、来信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的群众的呼声、疑惑、建议以及当下急需解决的矛盾、问题等。
  例如:广播深度报道《这样的牌子该摘了?》就是反映地方政府为少数企业挂上特殊保护牌而伤害了没有挂上保护牌企业利益的事情。这篇报道的线索来自一位老师的谏言、提醒。接到线索后记者发现这是一个一直被忽略的新闻事实,新闻性强,内在关系复杂。随后,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实地调查了解挂牌保护的事情,相继采访了政府主管部门甚至连线采访其他地区的政府领导,请他们谈如何解决挂牌保护带来的不公平竞争问题。深度报道播出后收到良好的舆论监督效果,一些媒体打来电话要求转摘这篇报道。
  2、采写深度报道要注意挖掘事物的深层内涵。采写广播深度报道,要求记者既要有敏锐的识别能力,抓住现实中具有倾向性的经验和问题,透过表象,挖掘事物的深层内涵,给人以观念上的启示,又要会在采访中熟练使用采访设备,采制清晰、详实的录音素材。在采访中,广播记者还要充分延伸和拓展5W的要素,注重5W中why,how 的要素。“why”要求立足直接,分析横向,追究纵深。“how”是分析意义,注重结果,预测未来。最终使得采访内容由表及里,从表层拓展向深层、从事件拓展向认知、从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
  五集广播系列报道《让咱们的软件说中国话》反映的是中科大几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情。记者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跟踪采访几位大学生的创业历程,运用电脑语音、人物访谈、会场音效、专家解读等新闻背景素材,采访中记者力求发挥5W中why和how 两个要素,不仅仅站在大学生开发语音软件的角度来报道新闻,而且站在让咱们的软件说中国话这样一个层面来展现一帮年轻大学生为振兴民族语音软件产业做出的艰辛努力,使报道内容深刻而又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3、采写广播深度报道要注重现场采访,全面收集各种音响素材。记者采访中要善于观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捕捉现场所有的信息,要用心灵去感受、体味整个环境、氛围,极力挖掘更加有深度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
  《为了拯救车轮下的生命》是一篇充分运用音响素材的广播深度报道。这是关于一位民营科技企业家,怀抱拯救车轮下生命的梦想,18年潜心探索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技术,终于得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报道。由于报道题材重大,记者接到采访任务就犯难了,怎样把这篇报道做到既深刻又好听呢?为了避免在报道中大量使用人物访谈录音,使报道听起来乏味、枯燥,记者刻意搜集采访了交通事故音响、研究实验音响、全国科技颁奖大会背景资料等各种音响素材,通过访谈、走访,运用“问、听、看、记、受”五个字,最终挖掘出更深层的新闻内涵,形成一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导向性的深度报道。
  4、要注意从现象中过滤并提炼信息。做好深度报道,最关键的是要把握报道的核心,也就是要通过这篇报道向听众展示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要求记者从现象中提炼信息。采访中只有经过过滤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信息,而从现场特殊氛围中提炼出的结论才最能反映事实的本质。
  广播系列报道《小岗村官―沈浩》,从“沈浩初到小岗”到“英灵丰碑屹民心”连续六篇深度报道,通过一些普通小岗群众的真情叙述和一个个真实感人的事实,再现了一位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这篇深度报道稿件的采写避免了人物报道大而全的传统模式,而采用了一个个小故事的真实展现,生动感人的细节描述以及深入人心、易于接受的报道方式。系列报道播出后,记者拍摄的图片和制作音频被许多网络转载。
  5、叙议结合,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评论功能。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报道必须在对各新闻要素全方位立体展示的基础上,适时地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分析和评论,深刻剖析新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层次和新闻主体的独特个性,以深刻揭示新闻主题和相关的背景材料所包含的深层次意义,挖掘出新闻本身的内部实质。
  深度报道中的夹叙夹议,应该做到深入浅出。所谓“深入”,就是深度报道的议论要选择准确的切入点,能恰到好处地“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通过节目所涉及的具体事件、现象和背景,提炼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在议论时注意把新闻事件或现象放到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特定时期的宣传重点和舆论导向,既让老百姓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又使新闻报道中所阐述的相关问题更具说服力。所谓“浅出”,是指深度报道要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说”出来,配以现场真实、生动的广播音响,使深度报道通俗易懂、平实亲切。
  2003年夏,淮河发生了几十年来最大的汛情,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派出记者前往抗洪前线采访。有参加过1991年淮河抗洪的资深记者敏锐地发现,今年淮河两岸群众的情绪和物质准备与以往大不相同,面对几十年不遇的洪水,群众心里不慌了,以往参差不齐的小窝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尼龙帐篷。以小见大,国力的增强为抗洪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于是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策划了这个选题。记者沿着淮河中下游分兵三路深入抗洪第一线,在抢险的大堤上、在指挥船上、在洪水包围的孤岛上、在省领导和专家指挥的现场采访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当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解除淮河流域安徽段的紧急防汛时,深度报道《淮河抗洪显国力》适时播出,为抗洪报道画上有力的句号。
  三、采写广播深度报道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在创作广播深度报道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处理好随之带来的一些问题,不然,深度报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创作广播深度报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深度时要注意筛选选题。任何题材都想写成深度报道,结果就会造成深度报道没深度,空话废话一大篇,将深度报道变成仅仅是将各种素材累加在一起,人为拉长的报道。
  第二,缺少新闻味,淡化时效性,听众有时会因说理太多而感到乏味。深度报道是要用事实说话的,事实的深刻胜于思辨的深刻。报道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对深层事实的挖掘上,没有深层事实,只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议论,这样的报道不是真正的深度报道。
  第三、处理好理性分析与客观报道的关系。深度报道偏重理性思辨,如果把握不好,会显得主观色彩太浓、感情渲染过重。深度报道评论不能添油加醋过于偏激,分析评论时记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客观公正是深度报道的首要原则。
  第四,处理好深度报道长与短的关系。由于深度报道反映的是重大社会问题,事件错综,背景复杂,篇幅长也就在所难免。但是记者在采制深度报到时要牢记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部)
  实习编辑:何健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如何做好 广播 浅谈如何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新闻深度报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