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摄影创作]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在众多的波普艺术家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他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作为波普艺术的主将,安迪?沃霍尔可谓是将摄影艺术充分利用于现代领域的第一人。在他的早期丝网印刷作品中,他将溶解染料表达的热烈的现代情感和新闻照片产生的麻木效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 波普艺术 摄影
1952年,英国一些艺术家、评论家对新兴的大众文化、特别是美国大众文化感兴趣,他们成立了名为“独立团体”的艺术组织。1954年,独立团体成员劳伦斯?阿洛韦(Lawrence Alloway)首次提出“波普艺术”的术语。1956年,独立团体举办了“这就是明天”的画展,画展中展出了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的作品《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引发了许多波普艺术作品的出现。1961年,美国现代美术馆以“集合的艺术”为题举办了展览,促使波普艺术思想登上了国际艺术舞台。
在众多的波普艺术家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他的绘画中常出现涂污的报纸网纹、油墨不朽的版面、套印不准的粗糙影像。他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
沃霍尔打破了永恒与伟大的界限;打破了手工艺品与批量生产、达达艺术和极少艺术、绘画与摄影、画布与胶卷的界限。他摧毁了“艺术”形象的等级制度,取消了规定“艺术”的专横界限,他沟通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艺术。他有一种直觉,能从数百万大众传媒递送的照片和图像中,找出他所要的那一张绘画原型。在制作完成后,以此表达对机械刻板的现代生活的客观评价。在全球进入商业经济竞争的21世纪,沃霍尔们的波普遗产,不管是对西方还是东方,仍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特殊意义。
1928年出生于美国的安迪?沃霍尔是捷克后裔,一个享乐主义者,20世纪波普艺术的最著名代表人物。他“歪曲或包装”过玛丽莲?梦露,UV乐队,可口可乐,美元和Channel 5号,尤其是他对UV从内容到形式的设计,令这个乐队成了音乐史上唯一可以媲美“披头士”的奇迹,而UV自此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对这个世界及其文化的影响。
1962年,安迪?沃霍尔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对于安迪?沃霍尔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名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的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作为波普艺术的主将,安迪?沃霍尔可谓是将摄影艺术充分利用于现代领域的第一人。在他的早期丝网印刷作品中,他将溶解染料表达的热烈的现代情感和新闻照片产生的麻木效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突出的是一种嘲讽,无感情的冷静。他的见解是一个人不必要做发疯似的行动,你可以让别人为你去那样做。
安迪?沃霍尔说:“我的心把空间分成更多空间再分成更多空间,把意念分成更多意念再分成更多意念。就像一座巨型大厦。偶尔,我会想到那一个空间与那一个意念,但通常不会。通常我想着我的大厦。”安迪?沃霍尔相信,富可敌国,就是要有一个空间。一个大而空的空间。“我高度崇尚留白的空间,虽然说,身为一个艺术家,我创造许多垃圾。”
人们也许很少知道,沃霍尔对摄影的理解以及亲身的实践,在现代摄影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他的作品《橱窗展示:蒙娜丽莎》,就是沃霍尔生活中最后的11年(1976年至1987年)完成的大量黑白照片中的一幅,包括使用了8×10英寸大画幅相机的作品。其实摄影始终在沃霍尔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他的日记中曾经极端地写道:“我告诉他们我不相信艺术,我只相信摄影。”在他还是孩子时,就已经收集各种印刷品和出版物中的电影明星照片。到了50年代,身为纽约的商业艺术家,沃霍尔敏锐地发现摄影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开始收藏美国一代摄影巨匠曼?雷的照片,并且对一些时装和肖像摄影照片也发生了兴趣,收藏品中包括爱德华?斯泰肯、塞西尔?比顿以及欧文?佩恩等名家的作品。
1976年,沃霍尔正式“嫁给”了照相机。小型35mm照相机出现,可以让沃霍尔随身携带,四处拍摄。不管使用什么相机,从1976年开始,他每星期都要拍摄好几卷胶片――11年间留下了数以千计的照片。他通过接触印相制作小样后,平均选出五幅照片让人放大。这些画面连同胶片边缘的部分一起印制――这是沃霍尔喜欢的样式。照片中,我们找到了大量的标志性的画面,都和沃霍尔早期的波普艺术有着关联。
沃霍尔的照片里有他的朋友,包括电影明星、摇滚乐手、电影制片人、文学家、运动员、政治家、时尚和社会人士,也包括穷人和流浪者、建筑、广告牌、城镇和乡村的风景、纪念碑以及从汽车向外拍摄的风景以及飞机等。后来镜头更为随意而深入,包括旅馆房间的细节甚至浴室,消费品,商店橱窗中的蒙娜丽莎,店铺和超市的空间,餐具或是电冰箱。凭借完美的商业艺术家的天赋,一切似乎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独特的语言说不出是讽刺或是赞美。画面没有激情,一切都是冷漠的。然而从独特的框架中溶解了张力和美丽,完全可以和他那些著名的丝网印刷作品相媲美。
安迪?沃霍尔坦言,在他学习艺术的时候,摄影已经在向手绘领域步步紧逼,这也是促使其转向商业设计的原因之一。无奈之下,如其拒绝,不如坦诚接受。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摄影术的强势,促使现代大众产生了要使物更易“接近”的强烈愿望,由此产生了通过对每件实物的“复制”以克服其独一无二性的强烈倾向,如果想一想摄影最开始在与美洲原始部落邂逅所发生的故事,就可以明白这一点,美洲人被拍了照之后对即将离开的摄影师无奈地哀求,“你将我们的灵魂带走了,我们该怎么办?”在这个现代方式与原始方式的相互碰撞故事的背后,是两种文明无法调和的矛盾,最后当然是以现代文明用“摄影”这种对神圣“光韵”的掠夺为结束。可悲的是,原始部落的“光韵”被带走了,但现代文明也没有得到它,最多得到的也只是猎奇的惊喜,在“复制”的过程中“光韵”被无情地杀死了。但是,通过占有一个对象的酷似物、摹本,或占有它的复制品来占有这个对象的愿望在现代人心里与日俱增,但由于复制品相对于原始物象的独一无二性和永久性,只具有暂时性和可重复性,它只是复制了事物的外壳,而却失去了光韵。安迪?沃霍尔仿照波洛克的那句名言充分呈现了其中的差异,相对杰克逊?波洛克宣称他“想成为自然”,安迪?沃霍尔则宣称“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但即使是机器也有厌倦的时候,于是在后期,我们看到安迪?沃霍尔开始尝试电影,而不再是简单的摄影复制。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终结了摄影和绘画之间无休止的争吵,照相、摄影给传统美学带来的困境在电影里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电影,这一“能够使用逼真手法和无与伦比的可信性去表现迷人和超自然的东西”的载体,可以进一步满足安迪?沃霍尔的“膜拜”意愿。
沃霍尔曾说,他想成为一架机器,每一样东西对于他来说是同样的重要。这样一种观念使其关注于画面而不在乎其是摄影或是绘画。他自己解释说:“只要看看我的绘画、电影以及我,那就是我。背后没有什么东西。”然而,他的作品具有复杂和矛盾的空间――沃霍尔既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又同时是一个“圣洁的傻瓜”。他的艺术创作对现代摄影艺术乃至绘画艺术都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还会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①罗伯特?休斯 著 刘萍君 等译:《新艺术的震撼》,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瓦尔特?本雅明 著 胡不适 译:《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文艺出版社
③伊安?杰夫里 著 晓征、筱果 译:《摄影简史》,三联书店
④凌继尧 等著:《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霍尔 波普 安迪 论波普艺术家安迪 沃霍尔的摄影创作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 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的影响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