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其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那些掌握现代化高新技术的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但是,新媒体时代也凸显出一定的矛盾,只是掌握先进的技术对于新闻人才来说还远远不够。我国的新闻教育机制在新闻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还亟待加强。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人才培养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此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定义。但是,新媒体所基于的技术却是相对固定的,它是建立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通信技术之上,并由此不断衍生出各种新的媒体形式。这就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从业者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要求新闻从业者必须有能力借助现代化的工具来实现新闻业务水平的提升。另外新媒体和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开启了一个数字化的互动空间,不断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以至于新闻业务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媒体条件下新闻事业的发展。而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的新闻人才的培养就更加凸显出转变的迫切性。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性表征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表现为:
1、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
2、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又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
3、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计算机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一个新媒体完全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
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新媒体开放环境下的新闻把关
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引导舆论的工具,因此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新媒体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网络空间,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受众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这样就增加了媒体引导舆论的难度,新媒体在这一点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大的弊端。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往往是一些资深的编辑,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政策水平,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化、文字功底,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统揽全局的能力,因此传统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我国的新闻传播中举足轻重。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采编人员的培养也应该坚持“喉舌论”的指导思想,从大局出发,围绕国家利益,正确引导舆论,做好宣传工作。尤其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更不能有一丝动摇。新媒体的开放平台使得各种不同的意见观点得以表达,但是我们对意见表达平台的控制也越来越难以把握,新媒体的“把关人”呈现出相对软弱无力的状态,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讲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培养符合国家战略目标任务要求的新闻传播人才,加强对新时期新闻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战略上使新闻传播教育的知识构成在第一层面上就是大视野,把握好国家利益的本质,增强人类意识和国家意识。加强把关人的全局意识只是一个方面,新媒体时代对把关人的要求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新的要求,它需要把关人具有多方面的业务技术知识,掌握新的媒体技术,能够以新的姿态引领媒体舆论。
新媒体商业环境下的新闻道德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法不断产生,特别是卫星通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成了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的革命,媒体对高新技术的运用也成为相互间竞争的制胜关键,因此新闻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其职业技能和科技素养,而人文素养却遭到忽视。人文素养是指人的品格、气质、修养。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当下社会更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扬,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对理性意识的彰显。而新闻媒体就义不容辞地担当了培育社会理性、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不能把新闻传播当作一种功利性的东西,单纯追求新闻的技术性、工具性。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现实面前,新闻媒介不得不加大对新闻猎奇性的追求争取更多的读者,以谋求利润的最大化。报纸、广播和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支柱正在遭受着来自新闻失实所带来的痛苦,新闻官司愈演愈烈;拜金主义和商业化意识在新闻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中十分盛行,来自受众的批评越来越多,媒介的公信力正在下降,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受到质疑,净化媒介环境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则是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标准,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媒体竞争环境下的新闻业务
在数字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的综合性更加突出,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更加突出,媒体的竞争也更加突出。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对新闻业务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这一点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1、从效率上讲,新媒体环境下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专业性强,业务精。
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用最及时的手段发出新闻,这一点在新媒体时代屡见不鲜。因为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功能的日渐强大以及广泛应用,为新闻时效性的实现增添了更加现实的可行性。这不但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写出迅速及时的现场短消息,而且还要在很短时间内搜集到有关新闻事件的大量背景资料,并将这些背景资料以适当的方式向受众传达出去,实现即时传送与专题报道的完美结合。如果新闻工作者没有娴熟的业务能力和大量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很难实现这一快节奏的完美表现的。
2、在整合的角度,要求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具有知识面广,综合多种技能的过硬实力。
媒体从业人员在当今时代,不仅要有捕捉信息的敏感性,将采访、写作以及新闻摄影等多种业务技能于一身,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策划编辑和组织有效的信息传播,发挥最大的信息效益。这是娴熟的业务水平之上的更高层次,是新时代赋予新闻从业人员的更高要求。能够将当今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保存、整合并善加利用也是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抗衡的因素。
3、在创新方面,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想象力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也是我国目前重点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在新闻领域,到处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分众化的新时代已经逐渐代替了大众传播昔日的辉煌,新媒体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另辟蹊径,以创新的眼光赢得受众的目光,新技术的发展也给新媒体实现自身的创新提供了可能。而新媒体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也给了新闻从业人员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更应该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不断从内容、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甚至传送途径等方面去创新发展,给受众提供更便捷、更新鲜、更优质、更适宜的服务。
新媒体新闻传播具有综合性和复合性的特点,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培养高端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新闻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边界越发模糊,尤其是新媒体,新闻实务的采写编评排往往只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所以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的复合型要求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强调。与新媒体发展的速度相比,高等教育对新闻人才培养的改革速度明显滞后,因此才会在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还要靠培养适应新媒体的人才,使人才的培养和媒体的发展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①蒋宏,21世纪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的课题及对策,《新闻界》,2007年1月;
②官建文,新媒体需要什么样的“把关人”,《出版参考》,2007年1月下旬刊;
③李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塑造完整人格――媒体商业化形势下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新闻知识》,2007年1月。
(作者单位:承德日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人才培养 媒体 时代 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 新媒体时代新闻失实 新媒体时代新闻变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