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被动与主动]被动和主动的例子英语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国慈善,从一开始就以“被动”的面孔出现。在多数国人的印象当中,往往只有弱势群体的遭遇被舆论广泛关注后,慈善的阳光才会缓缓照耀过来。中国慈善,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一个动力,一个持久的动力。
  一边是病情恶化的儿子,一边是债台高筑的家庭。3月31日,河北省河间市果子洼乡果四村36岁的村民孙文辉赴京给儿子申请救济款,在因不合规定未能如愿的情况下情绪失控,用刀劫持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此事一经媒体报道便迅速传播,引起了网友的围观,也因此很多人向这个雪上加霜的苦难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
  中国慈善,从一开始就以“被动”的面孔出现。在多数国人的印象当中,往往只有弱势群体的遭遇被舆论广泛关注后,慈善的阳光才会缓缓照耀过来。除了地震、雪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慈善其实应该更加主动地去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慈善呈现出更加主动的面孔。当然,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一个动力,一个持久的动力。
  
  被动的慈善面孔
  
  众所周知,越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人们的感性认识往往越多,慈善也是如此。中国的慈善大多还停留在眼泪指数上,受助对象如果不悲、不苦、不哭,就很难获得社会关注而得到帮助。
  从相对数量上来说,社会成员中需要慈善关注的弱势群体毕竟是少数,出现多数成员对慈善“间接感受”的情况实属正常。不过,慈善毕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重要社会活动。
  那些白血病、孤独症等疑难疾病患儿、那些生活没有保障的山区农民、那些吃水困难的贫困母亲、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儿童、那些靠父母含辛茹苦挣来的血汗钱读完大学却就业无门的大学生、那些背井离乡的打工妹、那些频频受到歧视的农民工及其农民工子女……其实,需要慈善“主动”张开手臂,揽入温暖怀抱的救助对象还有很多很多。
  在人的一生中,可以不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但最好能对他人的善举投入关注――如果行善者的举动得不到公众的关注,慈善就很难前进。现阶段我们无法苛求所有人关注、参与慈善事业,但是国家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慈善本身更加“主动”,并尽可能地在这个“主动”的过程中感染公众,进而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相信文化的力量
  
  2011年,意味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经过上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的头十年,已经进入第四个十年。一方面,我国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另一方面,我们国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贫富差距加大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困扰。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富分配不均,虽然有政府的税收调节,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而公益慈善能很好地发挥“再分配”作用,让先富起来的个人和企业有计划、有针对性、积极主动地捐助困难群体。更重要的是,如果全社会能够营造出更具价值的“慈善文化”,不但能从物质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而且能从心理上、情感上消除不同收入阶层的隔阂与对立,进而营造互助互爱的社会风气。
  中华健康快车是香港和内地爱心人士联手打造的中国慈善品牌。它是香港同胞于1997年7月香港回归之际赠送给内地人民的礼物。这是中国第一列流动的、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火车医院。作为创会主席,方黄吉雯参与了中华健康快车的工作接近14年。这14年里,她亲眼看到众多接受救助后的患者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转变。特别是那些得到救助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因为慈善的“主动”而留下了爱和善的种子。当方黄吉雯和在健康快车上服务过的医护人员听到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做公益事业”的真诚话语时,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洗礼。“这些经历让我越来越觉得,慈善越‘主动’,爱的力量辐射力就越强,并最终成为一种大爱,温暖整个社会。”
  
  有必要为慈善立法
  
  如果说文化是个“软驱动力”,那么为慈善立法将产生一个强有力的“硬驱动力”。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我国《慈善事业法》业已被提至全国人大立法计划。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和支持。中国慈善相关法规的出台,是我国慈善规范化提速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慈善行业将迎来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新跨越。
  在积极寻求立法的同时,慈善机构自身的不断完善也是推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回顾近年中国慈善行业发展,有过繁荣也饱受过阵痛。从2008年开始,逐年增加的慈善份额不禁让民众为之振臂高呼。同时,善款的去向不明、慈善机构的资金管理不透明,再加上国内一些慈善组织爆出丑闻等现象,慈善公信力大打折扣,公众对慈善的热情很受打击。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算慈善最终真正露出了“主动面孔”,也会导致民众对慈善退避三舍。业内专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慈善法缺位”导致的“慈善监督不力”已经严重制约着中国慈善业发展,对于慈善行业和民众而言,行业规范法案亟待早日出台。
  “公正、透明是慈善行业永远不能够回避的话题,这需要专业立法的监督,及慈善机构本身的自律。”运营六年的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先生坦言,“当下中国的慈善事业,拥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也同样面临特殊的挑战,慈善立法则是规范该行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是必经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个规范法案的监督和管理,一个行业的发展永远不会是健康和良性的。
  中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等多次捐赠井喷后,近年中国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并未提高,约有75%的慈善组织“完全不披露或仅少量披露信息”。可见,随着慈善组织的发展和捐款总量的迅速增加,当下零散的慈善政策法规越来越跟不上现实发展,行业立法及自身不断完善尤为重要。最新发布的《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分析得出,众多明星身陷“捐款门”,灾区捐款的政府汇缴,以及慈善个人“伪慈善”等事件的频发,已日益激发起民众对慈善立法、慈善监管、信息公开等制度层面的争论和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慈善 被动 主动 慈善的被动与主动 主动被动 被动变主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