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中亚战略进入新阶段】邓智天中亚银行行长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要:美国的大中亚战略在奥巴马上台后,尤其是在2009年底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标志着美国的大中亚战略进入新阶段。从近期美国的表态和表现中可以看出美国大中亚战略的战略目标收缩了,美国改变了全面推进安全、能源、民主与一体化四重目标的战略,将安全、能源作为大中亚战略的优先目标,推进大中亚地区的民主化等目标则有所放缓,美国大中亚战略也由此进入新阶段。
  关键词:美国
  大中亚战略
  中亚联线
  阿富汗
  民主化
  中图分类号:D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0)05-0029-36
  
  2009年12月1日,奥巴马宣布了向阿富汗增兵的方案,公布这一方案则经过了长达92天的评估。因此,这一方案被视为是一个审慎的决定,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它将成为美国阿富汗战略的一个转折点,也将成为美国大中亚战略的转折点。而在此前半个月的11月18日,美国国会成立了中亚联线(congressional caucus on ceneal Asia,CCCA),表明美国国会对中亚事务的关注有所提高。综合最近美国的表态和表现,可以看出美国的大中亚战略已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做详细地分析。
  
  一、美国大中亚战略及其新变化
  
  美国的大中亚战略肇始于小布什政府时期,在奥巴马上台后尤其是在2009年底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标志着美国的大中亚战略进入新阶段。
  2005年3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索研究所所长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在一份题为《阿富汗及其邻国的“大中亚伙伴计划”》的报告中,第一次把阿富汗与中亚五国作为一个整体称为“大中亚”,并就此提出了“大中亚计划”。2005年夏,斯塔尔又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斯塔尔认为,“9?11”事件后美国的中亚战略都以阿富汗战争为中心,但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在中亚的长远利益及机制安排,因此美国在中亚的长期军事存在缺乏合法性。他指出,在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的机构设置中,中亚五国属于欧亚,而阿富汗则被认为属于南亚,这无视了“大中亚”国家具有的许多共性,没有认识到一个以阿富汗为中心的“大中亚”正在出现。在对策上,斯塔尔提出,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在该地区都有利益,美国必须理解并尊重它们的利益,使它们把美国看作一个盟友,而不是一个对手。斯塔尔接着指出,美国应建立一个“大中亚合作和发展伙伴计划”,以规划、协调和整合美国在中亚的双边、多边和地区性计划。斯塔尔强调,为推行大中亚计划,必须建立有效的部长级和总统级定期会晤协商机制,还要建立一个做具体工作的局或办公室。可以说斯塔尔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美国在阿富汗困境的根源所在,并为美国指出了改进的道路,但不得不提的是,这时的大中亚战略仅仅是“斯塔尔的大中亚战略”。
  斯塔尔有关“大中亚”的构想一经提出,很快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重视。2005年10月13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的演讲中提出:“阿富汗需要与中亚地区建立一种全面伙伴关系……一个安全繁荣的阿富汗能使中亚稳定,并将中亚与南亚联系在一起,这是未来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此时,赖斯明确地提及中亚与南亚的联系,这与斯塔尔在是否将巴基斯坦纳人大中亚范围问题上较为模糊的表述明显不同。2006年1月,美国国务院调整了部门机构设置,将原属欧洲局的中亚五国归入了新成立的中亚南亚局。赖斯在解释这一机构调整时说:“它说明了我们正在设法实现的事情,即把这一地区视为需要整合的地区。”这表明,美国在大中亚考虑上不仅涵盖了阿富汗与中亚五国,也至少涵盖了巴基斯坦。
  2006年4月25-26日,美国国会举行了以“大中亚计划”为核心议题的听证会,分管中亚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鲍彻(Richard Boucher)在听证会上表示:“南亚和中亚应被作为一个整体对待。除了文化和历史渊源外,我国21世纪的重大政策目标――如赢得反恐战争胜利、寻找能源来源、通过经济合作实现繁荣,以及运用民主机会等一与该地区所有国家都十分重要;地处这个地区中心的阿富汗可以成为连接南亚和中亚的桥梁,而不是将它们分隔开的障碍。”
  美国的一系列举措和表态说明,伴随着对阿富汗和中亚问题的认识发生变化,美国已经开始将阿富汗和中亚、巴基斯坦等综合起来进行考虑,阿富汗、中亚、巴基斯坦等不再是相互孤立的议题,而是被放在“大中亚”的框架内来审视,美国试图以阿富汗为中心整合中亚与南亚,打造一个“大中亚”地区。
  在小布什政府时期,为了贯彻这一战略,美国实施了多项措施,如在经济上想方设法促进大中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试图以经济一体化带动地区的全面一体化。在安全方面,美国一方面开始重视阿富汗在安全事务中与邻国的合作,如在禁毒问题上加强了与中亚等国的合作;另一方面,美国开始重视巴阿边境地区在解决阿富汗安全困境中的地位,不断向巴基斯坦方面施加压力,要求其有效地控制边境地区,打击藏匿在这一地区的塔利班分子和“基地”组织成员。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采取了更激进的行动,多次直接越境在巴边境地区开展军事行动。
  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大中亚战略中,阿富汗是地缘中心。此外,美国的目标是多重的,除了赢得反恐战争,还要对这一地区进行整合(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反恐战争的需要而整合这一地区,也就是说反恐战争不是最终目的,对这一地区进行整合才是最终目的)、对这一地区进行民主改造以及建立统一的经济体系,如鲍彻曾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整合中亚和南亚市场的经济体系。”削当然,能源也是美国的必然选项。简单来说,此时美国在大中亚地区追求的目标至少包括4个方面――安全、能源、民主与一体化。此外,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大中亚战略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多重的,而且是全面推进的。具体到中亚,美国对它的需求除了美军基地、能源供应地外,民主化也是一个战略目标。
  但是,美国的大中亚战略在小布什任期内收效甚微,而在奥巴马上台后发生了较大变化。2009年3月27日,奥巴马在白宫宣布了将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实施的全面新战略。该战略的核心为:美国将寻求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增派军队和经济建设专家;调动一切力量战胜“基地”组织,保卫美国和该地区的人民。奥巴马强调了“阿富汗的前途与其邻国巴基斯坦的前途密切相关”。
  在3月27日宣布的新战略中,奥巴马更加重视巴基斯坦的作用,试图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进行“综合治理”,中亚则被冷处理,被“降格”到了与印度、伊朗等国相等的地位。当然,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2月份吉尔吉斯斯坦宣布要关闭美军使用的玛纳斯空军基地,一时间美国与中亚的关系似乎降到了冰点。
  所以,在奥巴马上任伊始,美国大中亚战略的地理范围有所收缩,即重点关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一方面和美国中亚关系的降温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紧迫的形势有关。然而,11月18日美国国会中亚联线的成立及之后的相关信息表明,中亚重新回归到美国大中亚战略中来,并受到高度重视。   2009年11月18日,美国国会中亚联线正式成立。参加中亚联线成立仪式的有21名加入该联线的国会议员,以及数十名重要的国务院官员、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中亚五国的大使,以及众多记者。美国国务院负责南亚和中亚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特,布莱克(RobertO.Blake)作了政策演讲,随后,美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理查德?霍德兰和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副部长凯拉特?乌马罗夫作了特别评论,他们强调了加强美国中亚关系、加强在涉及共同利益事务上的合作的重要性。
  目前美国国会一共有285个国会联线(congressional caucus)。国会联线是美国国会成员组织(congressional Member orgfdnizations,cMOs),是国会议员中常见的一种非正式组织,是议员针对某一问题、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而组成的联盟,这些联盟被认为是“未得到国会法规、政党章程或拨款单列项目认可的、希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国会议员的自愿联盟”。根据美国众议院行政委员会(committee on House Administration)的解释,“国会议员为了达到共同的立法目的而组成国会成员组织”。因此,国会联线在许多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相关法案、双边关系的进展。
  中亚联线宣称其目标是加强美国与中亚关系,尤其关注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打击恐怖主义、毒品交易,以及促进中亚自然资源的开发,并鼓励中亚的民主化。…’
  中亚联线的主席由法里欧马维加(Eni F.H.Faleomavaega)担任,他是美属萨摩亚在美国国会的代表,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国会议员,担任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他所属的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对美国亚太政策的审查和裁决权。中亚联线的副主席由霍华德?麦凯恩(H0ward P.McKeon)担任,他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共和党籍资深议员。法里欧马维加在中亚联线成立仪式上的讲话中说:“为了我们的能源安全,尤其考虑到美国军队在阿富汗的增多,以及恐怖组织对所有国家造成的威胁,现在到了我们帮助中亚各国实现向民主和平过渡的时候了。”
  罗伯特?布莱克在出席中亚联线成立仪式时表示:“在中亚又一次处于关键性的战略通道地位时,中亚联线将在加强美国与中亚的关系方面扮演关键角色。”而布莱克早在5月份的一次讲话中就称:
  “在世界上,没有比南亚与中亚对美国安全更重要的地区了。”布莱克在仪式上还宣布,美国国务院今后将与中亚各国举行年度双边会晤,首轮双边会晤将于2010年举行。
  哈萨克斯坦国家新闻通讯社Kazmform在11月20日评论到:“美国国会中亚联线的建立强调了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并将关注于战略关系、经济机会和加快国家间的重要交流。”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EuraSiaIlet网站也对中亚联线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再没有比中亚联线的成立更能表明中亚对美国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了。”
  此外,美国国会中亚联线的成立及透露出来的相关信息表明,美国为了保证阿富汗战争的胜利,将放宽对中亚民主化的要求,以更多地争取中亚各国的合作。如罗伯特?布莱克在中亚联线成立仪式上的讲话尽管也提到了民主化,但他也明确表示:“我们致力于在磋商中倡导一种相互尊重的精神,也即意味着我们不会自诩为独占着智慧,或者寻求将我们的体系强加给他人,或者一味地说教、以施惠人自居……但我们也将期望获得同样的尊重,作为朋友,我们在人权、腐败等问题上也不会讳言。”“在民主化这个问题上,法里欧马维加呼吁要有耐心:‘通往民主的道路是困难的。鉴于在18年前中亚各国对民主一无所知,因此我希望我们能对它们施以援手而不是首先表示愤怒’。”这些表态表明,今后美国在与中亚关系上将采取更加实用性的策略,对中亚民主化的要求将会放缓。
  与此对应的是,奥巴马在2009年12月1日关于阿富汗新战略的讲话中,尽管提到了反腐等问题,但他也没有直接提及阿富汗的民主建设。而且由于奥巴马在新战略中没有提出人权、民主化等目标,还引起了部分阿富汗人的不满,如阿富汗国会议员苏克里亚?巴拉克扎伊(shukria Barakzai)就表示:“这是一个好战略,但它是美国人的,不是我们的。”“在这个战略中只字未提在阿富汗保护人权及发展民主制度。”这表明美国对阿富汗的民主化要求也放缓了。
  在巴基斯坦方面,尽管奥巴马在12月1日的讲话中讲到:“美国也将提供充足的资源以支持巴基斯坦的民主与发展。”但这与其在3月27日的讲话中的表态相比也温和了许多,当时他说:“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们必须表明,我们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是以支持巴基斯坦的民主制度和巴基斯坦人民为基础的。”
  通过奥巴马及美国政要的最新表态可以看出,美国对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民主化要求都明确放缓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一段时期,以往美国大中亚战略目标的四个方面――安全、能源、民主与一体化,将会被压缩,美国不会继续采取全面推进的措施,其中安全及能源将会被优先考虑,而民主化等则会被放缓,这标志着美国大中亚战略进入到了新阶段。
  
  二、美国大中亚战略调整的背景
  
  美国大中亚战略的调整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布什政府时期大中亚战略的受挫;二是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新阿富汗战略的需要。
  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大中亚战略是全面推进安全、能源、民主与一体化四重目标,但却没取得实质性成果。中亚颜色革命、巴基斯坦穆沙拉夫下台,以及第二届阿富汗总统选举,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这说明美国试图在大中亚地区积极推行地区性的民主化改造,但是这种改造的结果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和斯塔尔的设计完全背道而驰了。斯塔尔强调:“美国完善民主制度和实践的设计与推销,必须让参与国视之为机遇而不是威胁。现在在这个地区,包括阿富汗,期盼民主制度深深扎根还为时尚早……如果美国将强制的民主化作为参与大中亚的必要条件,它将收获更多的仇恨,而不是机遇。”由于对中亚的定位明显不符合现实,对于中亚是充当全力配合美国阿富汗战略的合作伙伴,还是合作伙伴加改造对象这一问题上,美国错误地选择了后者,这使得美国不仅未获得中亚的全力支持,反而遭遇到不满与反对。中亚的颜色革命没有成功,它却导致了美国与中亚关系的恶化;穆沙拉夫的下台也未能使“民主”的巴基斯坦给予美国所需要的全部协助;而阿富汗大选不仅没有彰显民主的力量,反而使本就脆弱的阿富汗中央政府更加声名狼藉,并为阿富汗的重建埋下了巨大隐患。随着小布什政府的下台,美国大中亚战略的诸多目标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即使是曾被认为是美国成功的“典范的阿富汗模式”,也变成了“棘手的阿富汗模式”。如今,阿富汗问题使美国几乎陷于困顿,奥巴马急需在阿富汗问题上给美国人民及国际社会一个交代,而且如果连阿富汗的安全都不能保证的话,美国在大中亚地区的其它目标都将是空谈。
  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选择了更加务实的策略,对小布什政府时期的一些措施进行改进, 并且理所当然地推行这些改进。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中亚重拾重视。2009年12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美国中亚政策专门举行的听证会上,负责南亚和中亚地区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乔治?克罗尔(George A.Kml)说:“本届政府不再把中亚看成是一潭被遗忘的死水,处于美国利益的外围,而是认为该地区处在美国关键的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支点上。”;二是对中亚的战略目标进行区分。如前文所述,美国对中亚民主化的要求等目标有所放缓。
  奥巴马政府制定新阿富汗战略是基于美国调整大中亚战略的现实原因。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以及2009年2月份吉尔吉斯斯坦要求美军撤离玛纳斯空军基地等,美国与中亚关系曾一度降温,而奥巴马的新阿富汗战略,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中亚的支持,正如布莱克所言,中亚又一次处于关键性的战略通道地位。简单来说,在阿富汗新增3万名士兵的补给从哪里来?目前,除了扩大中亚的补给能力外,再无它法。
  自从2001年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后,驻阿美军及北约部队所需要的大量后勤物资主要依靠陆路进行运输,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物资是经过巴基斯坦运入阿富汗的。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地区,有一段长约50公里的公路被称为“开伯尔山口”,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通常占总量75%以上的各类物资首先要通过海运抵达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卡拉齐,然后被装进没有任何标识的普通集装箱内,由大卡车经“开伯尔山口”送人阿富汗境内。然而“开伯尔山口”并不太平,其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军及北约。由于安全原因,“开伯尔山口”曾数次被迫关闭。为缓解阿富汗境内同伙的压力,同时对美军进行打击以提高士气,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将目标瞄准了北约和美军的后勤补给线,时常发动袭击、进行骚扰,以延缓多国部队在阿富汗境内的清剿活动。此外,驻阿美军设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后勤转运站也曾多次遭武装分子偷袭。尽管由于盟军的武器系统不通过这条后勤补给线转运,五角大楼也宣称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行动对北约军事行动的影响不大,但由于这条补给线常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美国和北约希望能开辟从中亚进入阿富汗的北线来运输燃料和食品等物资。近期巴基斯坦国内紧张局势一再升级,恐怖事件不断,导致美国和北约开辟、扩大中亚通道的愿望更加迫切。
  而要开辟从中亚进入阿富汗的运输路线,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由于美俄、俄罗斯与中亚关系的复杂性,使得俄罗斯与中亚各国在对阿富汗问题上的态度对美国的阿富汗战略的实施方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影响。
  2005年5月的安集延事件发生后,由于美对乌兹别克斯坦横加指责,乌方向美军下达了“逐客令”,2005年底汗纳巴德美国空军基地彻底关闭。乌还取缔了索罗斯基金会驻乌办事处、“自由之家”及“美国法律工作者协会”等一批在乌境内活动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在2005年发表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中,首次敦促美国从中亚撤离军事基地。安集延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与中亚关系恶化的标志,俄罗斯则乘机修复了其在中亚的影响。但俄罗斯和中亚并未就此彻底关闭和美国合作的大门。
  2009年1月23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支持美国总统奥巴马寻求新途径解决阿富汗问题。梅德韦杰夫说,他支持奥巴马另辟蹊径解决阿富汗问题,并提议召开有阿富汗及其邻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促进问题的解决。梅德韦杰夫在奥巴马就任不久即做出这样的表态,并且是在中亚进行访问的过程中,其中的战略深意值得考量。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赞同梅德韦杰夫的提议。两人还表示,解决阿富汗问题须考虑到阿富汗的民族特性,希望不会因意识形态冲突而使问题复杂化。值得注意的是,卡里莫夫还强调,最终解决阿富汗问题须得到阿富汗邻国的支持。
  即使在乌兹别克斯坦与美国关系最不和睦时,中亚各国也普遍允许美国及北约过境运输非军用物资。如2009年2月9日,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发言人阿希克巴耶夫在阿斯塔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哈方已同意美国过境哈领土向驻阿富汗美军运送后勤物资。阿希克巴耶夫说,哈方允许美国过境运输仅限于民用后勤物资,具体的技术指标双方将另行确定。阿希克巴耶夫同时说,哈萨克斯坦没有理由允许在本国领土上设立美军基地。此前,哈领导层、外交部以及美国驻哈大使已多次否认了这种可能。此外,由于自2007年以来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的关系有所恶化,这给了美国寻找玛纳斯美军基地替代方案的机会。据英国《卫报》网站2009年3月30日报道,美国计划取道阿富汗北部邻国塔吉克斯坦,穿过喷赤河进入阿富汗北部城市昆都士,向阿富汗驻军运输非军事供给。而早在2月份吉尔吉斯斯坦决定关闭玛纳斯基地后不久,美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便宣布美国打算在流经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边境的喷赤河上建造第二座桥。
  此外,在玛纳斯空军基地问题上,美国最终通过大幅提高租金的方式重新获得了使用权。美国费尽心思要在中亚保持军事存在,尽管能源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也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但客观地说,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驻阿富汗美军的供给。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外,中国中亚战略的实施及在中亚地区影响的增强,也成为影响美国大中亚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日益增加,这一点已被美国认识到,甚至是有所夸大。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玛莎?布里尔?奥尔科特(Man}la B训0lcott)2009年底在参议院举行的美国中亚政策听证会的证词中说,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是8年来中亚的第二大变化。奥尔科特重点提到了中国近期在中亚地区能源领域取得的进展,言下颇有中国对美国已造成威胁之意,这与她在2006年时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她认为:“虽然中国在中亚的势力越来越大,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设想它在能源领域的活动将直接或间接威胁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此外,2009年以来,美国媒体关于中国扩大在中亚地区影响的讨论日渐增多。总之,“2009年是美国关于中国中亚政策讨论的转折点。随着中国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接近于完工,美国的担忧开始显现。”但长期以来,在提到中国在中亚日益扩大的影响时,一直有西方媒体或专家以不屑的口吻说,中亚国家喜欢中国,无非是因为中国在向其提供援助时从不附加政治条件,如从来不提出民主、人权这样的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人认识到“这种解读也太过简单了”。
  
  三、美国大中亚战略的前景及影响
  
  如前文所述,美国已开始对大中亚战略的目标进行优化,有选择地选取以安全、能源为主,放缓其它方面的要求,尤其是民主化改造的要求。在这样的战略安排下,加上一些制度安排,如美国一中亚年度双边会晤,以及中亚联线的推动,虽不能保证美国的大中亚战略能够很快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美国中亚关系升温则是可以预料的。
  更为重要的是,一向希望并擅长在大国间纵横捭阎的中亚各国,也非常欢迎美国重新关注这一地区,并乐意看到美国政策的改变。哈萨克斯坦驻美国大使伊德里索夫(H.E.Erlan Idrissov)在参加中亚联线成立仪式时称:“今天标志了属于哈萨克斯坦、美国和中亚的光荣时刻和历史机遇。在接下来的数月和数年里,我们将会采取很多措施加深我们之间的关系。”
  即使是自2005年以来一直对美国爱恨交加的乌兹别克斯坦,也很快对美国的新战略进行了积极回应。11月18-21日,乔治?克罗尔专门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主要商讨美国邀请乌兹别克斯坦于2009年12月派出以外长诺罗夫为首的高级代表团访问美国并举行双边会晤的事宜,经过协商,乌兹别克斯坦接受了这一建议。美国还计划尽快与中亚其它国家进行类似的会谈。此外,以斯塔尔为代表的美国专家于12月初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此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阿富汗局势及如何实现阿富汗的长治久安,据悉这一议题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倡议的。此外,双方还就地区安全问题以及乌美关系的前景交换了意见。12月3日,美国专家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地区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记者举行了会谈,其间美国专家对乌兹别克斯坦在各方面的建设和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赏。
  12月15日,美国国防部说,为配合美国总统奥巴马对阿富汗增兵计划,美军方将增加使用经中亚向驻阿美军部队运送物资的运输线。尽管2010年2月21日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特使霍尔布鲁克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曾表示,美国没有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设立军事基地的计划,但可以预见的是,今后中亚将会为美国等国的物资运输提供更多的便利,乌兹别克斯坦重新为美军开放基地也绝非是不可能的。
  当然,由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在中亚地区影响的扩大,尤其是将其在能源领域取得的成绩视为是对美国的威胁,美国在大中亚战略中将会为了实现中亚能源通道的“多样化”等能源目标做更多工作。2009年12月18日,乔治?克罗尔在土库曼斯坦首都参加国际石油天然气博览会并发表演讲时说:“美国将能源安全看作高优先级的(High Priority)议题,中亚则是全球能源地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美国认为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甚至已不如中国,因此很有可能改变以前部分西方学者所提倡的在中亚地区“利用中国平衡俄罗斯”的做法,将中国视为在中亚地区的主要博弈对象。这都是需要我们积极应对的。
  由于美国大中亚战略的调整是务实的,并且受到了中亚各国的欢迎,所以在未来的美国与中亚关系中,合作将是主流,摩擦将会减少。此外,由于美国愈来愈认识到,“在经济上,中亚地区越来越不一致,分化为富国与穷国,与此同时有的国家经济高度开放,有的则高度封闭。”未来美国将会更多的对中亚国家采取“区别对待”的务实做法。
  总之,鉴于目前美国中亚战略的调整,并受到了中亚国家的欢迎,因此将在短期内提升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阿富汗问题的解决,但其长期执行情况和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关热词搜索:中亚 国大 新阶段 美国大中亚战略进入新阶段 欧洲发展中国家 美国城市发展模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