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言传播能力的技能有哪些 [坚守新闻真实提高传播能力]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则是每个新闻媒体、每个新闻工作者应知必知的基本行业规范,这是新闻学常识。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传媒格局的深刻变革、新闻队伍构成更加复杂,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虚假新闻时有发生。
虚假新闻的虚,就是捕风作影,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假,就是无中生有。和任何事物一样,虚假新闻也不是偶然出现的。从历史来看,虚假新闻几乎随着新闻的产生就如影随形地存在了,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方式,而在当下,虚假新闻的制作传播呈现出“无所顾忌、无所畏惧、无动于衷”的“三无”特点。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成了新闻的发布者、传播者,新闻发布“零门槛”,新闻传播方式由原来的一对多到现在的网格状传播,而每一个节点既能传播又能接收,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加上网络对虚假新闻回收、删除困难,使得网络成为虚假新闻的温床。
虚假新闻的成因包括个人、社会和媒体三方面。从个人方面看,有人想通过假新闻来引起轰动、关注,以达到个人的目的。最典型性的要数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调查性报道《吉米的世界》,因报道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瘾,而获得1981年“普利策专稿写作奖”。然而,人们发现这篇生动的获奖作品并非来自采访而纯属作者凭空捏造。1981年4月15日,普利策评奖委员会宣布取消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成为轰动全美新闻界的大丑闻;有的组织则是由于政治、外交、战争等需要,或者由于市场压力的原因,受利益驱动,加上自身意识淡薄,存在不正确的思想,主观造假。明明是矿难死亡超百人,却偏说死亡几十人;明明是人为事故,却硬说是天灾使然;明明亩产不足千斤,却硬说亩产过万斤,权力机构的指使、暗示、误导媒体按照其旨意采写失实、失真的新闻,是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然,一些媒体为了一己利益,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因为收听率、收视率冲动,不惜参与到制造虚假新闻的行列,有时候媒体甚至表现出集体无理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扫射”,理性的、客观的职业精神荡然无存,完全不顾由此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后果。
虽然虚假新闻和假冒伪劣商品不同,但是,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轻者导致媒介收视率、收听率下降,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在公众眼中被视为是不负责任,最终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自食其果。1981年,《华盛顿邮报》假新闻丑闻以后,对该报纸的公信力带来严重影响,该报的负责人在总结时沉痛地说,信誉是报纸最宝贵的财富,它依赖于记者的诚实,当诚实遭到质疑或者缺失,是令人伤心的,除了向读者道歉,只有重建信誉。由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还可以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和地区冲突。
真实是新闻的要义,而新闻是由人来做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做人要真,做事要真,作品要真。我国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不仅常说“勿忘人民”,更是他长期奉行的座右铭,也是他能够写出一大批新闻名篇的“秘诀”。
穆青认为,当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才能把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欢乐、人民的要求放在心上,才能满腔热情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主动地关心人民的冷暖”。如果老是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上,摆在群众之外,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做不好记者,写不出好稿,即使写出来,也感动不了任何人。
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要抓紧一切时间到第一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间去,要吸收更多的实践营养,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向实际工作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锤炼思想,积累知识,总结经验,培养感情,这些对记者的成长非常重要。
2010年1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说,做广播事业要带着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对人民、对国家深切的爱,来自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没有这两点的话,感情出不来。做编辑也好,做播音员也好,都得带着感情去做,任何事情只有带着感情去做才能做得真实、可靠、有质量。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才能培养出和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许多优秀记者的成功经历都说明,他们置身于人民的土壤之中,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就会很快成熟起来。
在带着感情做新闻的同时,记者以及所在的媒体还要自觉承担起引领社会风气、思想潮流的重要责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不作为。有的记者片面、孤立理解宣传纪律要求,在一些重大新闻宣传方面失语,对自己是负责了,但是对媒体不负责任,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对于记者来说,失语就是失职。把握导向,最重要的是不缺位,不失语。当今,突发事件可能成为常态,记者要带着身心到现场,抢占话语权和新闻发布主动权,及时发出第一声音,形成第一印象,并持续关注事件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全面的报道至关重要,防止小道消息传播,虚假新闻产生。另一种现象是乱作为。有的记者不具备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力,缺乏新闻敏感性,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新闻报道以偏概全,造成新闻失实。作为记者和媒体,要把握好两个度,一个是高度,高度决定执行度,要站的高一些,要有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从行业角度出发,就有可能陷入局部利益纠葛,不能形成全面的、客观的事实判断,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之一;另一个是尺度。就是要注意拿捏分寸和火候,选择好角度。
新闻报道离不开人和事,记者就是记录人和事的人。记者要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做好新闻宣传,文化是前提,记者要学会以文化人,最大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价值体系,记者在新闻宣传中要多比较,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要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老百姓爱听爱看的新闻作品,入心入脑地告诉给人们群众。在实际的采访工作中,记者要注意话语的平衡性,要充分考虑采访对象的多方面、多层次,偏听偏信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记者如果从头到尾只采访了一个人就匆忙发稿,肯定会有问题。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和党的新闻媒体,我们必须牢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与此同时,必须有效提高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因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任何时候,我们的新闻报道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杜绝虚假新闻的根本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坚守 能力 传播 坚守新闻真实提高传播能力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快速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