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调动气氛的台词_主持人要用真情创造气氛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打开收音机,经常可以听到主持人(播音员)在十分动情地介绍或描绘一个场景或事件,这本来应该理解为尽职尽责或播讲水平比较高深,但是仔细一听,往往觉得感情色彩与场景描绘不相符合,所营造的气氛与所讲述的事件相互背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主持人(播音员)为吸引受众而故弄玄虚,装腔作势,而骨子里,则源于主持人(播音员)学识浅薄,修养欠缺。
纠正这种现象,大致有3种方法。其一曰:“正本清源,写好稿件”。时下的记者,有些人极喜欢报喜,而且夸大了去报,动辄“气氛热烈”、“掌声雷动”、“激动万分”、“泪如雨下”等等。实际上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内向是他们性格的主要方面。他们一般不善于也不习惯在外人面前过于流露感情,即使是以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也不会大喜大悲地面对话筒和镜头。因此,许多噱头是记者为了“热闹”而编造出来或编导为了“需要”而硬加到稿件中去的。当时并不在现场的主持人(播音员)依据这样的稿件去进行再创造,肯定是大大地走了样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提倡记者坚持职业操守,不说大话说真话,不唯上而为实,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为主持人(播音员)的职业性再创作提供一个真实的蓝本。
其二曰:“丰富阅历,合理联想”。联想,是播音创作的内部技巧之一。在播音实践中适当地展开联想,不仅正当,而且必要,但关键是“适当”二字。例如,在介绍二人台《走西口》时,可以联想到灾民逃难,也可以联想到闯关东,还可以联想到日本人入侵时东北老乡的流亡生涯。但如果脑海中闪过“西部大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些口号的话,语气中难免要有“壮志在胸”、“建功立业”等味道,听起来虽然也是感情充沛,却与作者意图相去甚远。作为一个从没有吃过苦、从来没有体验过流亡滋味的青年人,要想准确的理解并开展正确的联想,就要通过学习来积累理性认识、通过生活的磨砺(包括自找苦吃的自助旅游等)来积淀感性经历,这是缺一不可的两条路径。积累积淀得多了,在播音主持实践中需要联想某一场景、某一事件时,就可以到记忆的“存储器”中去精确地选取相近或相同的感觉经验,并依据它展开联想,找到贴切真实的感情,投入到当前的播音主持再创作中去。所以,播讲高手应该是个学识广泛、阅历丰富、修养极佳的人。
其三曰:“情感饱满,讲述客观”。主持人(播音员)在进行播音再创作时,如果毫无感情的纯客观的旁白,那么,播、听双方都会觉得索然无味,主持播音活动就难以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客观讲述中一定要有饱满的感情,这是毫无疑义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感情饱满了,是不是都要“投放”到播讲的内容上呢?是不是要像舞台上的演员那样“全身心地投入表演”我认为大可不必。
充沛的感情主要是用来感动主持人(播音员)自己的,用来感染播讲气氛的。在具体的播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还应该是“客观”二字(小说、评书、广播剧、片花除外)。主持人(播音员)不是演员,其任务不是表演而是讲述。据资料介绍,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宣读讣告的任务交给了老播音员夏青。在当时那种特定的背景下,这个消息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痛哭流涕,泣不成声。但是,学养高深的夏青老师没有哭成一团、抖成一片,而是压抑住悲痛欲绝的感情,清晰、准确、及时地播出了讣告等一系列相关稿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而夏青老师用悲痛欲绝的感情所渲染出的播讲气氛,却让全国人民通过他的“声外之音”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所带来的巨大的悲哀,很多人因此流出了真诚的泪水。
因此,要投入、要动真情,更要保持清醒,坚持客观;要联想,是说要联系稿件提供的线索去想,决不能信马由缰地漫想,也不能胡思乱想;要创造氛围、利用氛围,但不能教条化、格式化。
有个别主持人(播音员)工作时在热线中与听众交谈得很热乎,不停地顺嘴应承“您讲得很有道理”,马上拉下听众热线的音量推子,嘟囔一句“这个朽儿圪蛋”。然后,再推上推子,继续与听众对话。依据33年新闻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不起听众的信任,有损于整个节目,而受害最大的是主持人(播音员)自己。长此以往,会让他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变成一个永远也神圣不起来的人――一个双重人格的人。
所以,主持人(播音员)要对自己负责、对听众负责、对稿件负责,用真情去创造播讲氛围,用真情去拥抱广播事业。
(作者单位:包头人民广播电台)
相关热词搜索:要用 主持人 气氛 主持人要用真情创造气氛 人间真情主持人 真情追踪主持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