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军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20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30年,对于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来说,只是她沧桑巨变中的一瞬,但这短短30个春秋对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影响却是惊人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出低谷、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也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扬帆远航。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本人有幸经历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些事情,有几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经济改革发展同时必须增强国民忧患意识
当战争渐渐远去的时候,我国的经济建设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和平环境的“温室效应”却使一些国人昏昏然,以为从此便天下太平,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在和平环境中人们产生太平意识似乎可以理解,但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这种太平意识产生的基础是十分脆弱的。因为和平与战争从来都是相对的,决不会有永久的和平。无论是从集团利益出发,还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发生边境冲突乃至有限的局部战争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战火常常是在人们睡梦中点燃的。不要说边境地区,就是地处国家腹地的城市,也可能遭到从天而降的突如其来的打击。为此,在太平意识滋长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增强忧患意识。
国家虽强,忘战必危。处在相对和平环境中的人们绝不可沉睡在温柔的梦乡里,必须对全民进行深入的国防意识教育,使国民充分认识到战争的潜在危险,使大家能够居安思危,关心国防安全和军队建设。只有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军队才能真正完成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发展军事力量本质是提高国家战略能力
人们提出经济落后就得挨打,于是就强调发展经济。但是现在发现,经济发展了,如果国防力量弱也要挨打,日本侵华战争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时发生的。国家与人一样,人富了就容易患高脂血等富贵病,国家富而不强也会有其他国家收拾你。正如一个四肢强壮的人也会因大脑一个小小的问题而瞬间死亡一样,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国家的战略能力。经验表明:历史上,凡是打败的,都是缺乏全民整体政治意识及建立其上的国家战略能力的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差别主要不在财富和技术,而在战略意识及与之相应的国家战略能力。当时日本国民的战略意识都远高于以“莫谈国事”自警的中国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国家即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不提高战略意识,提高战略能力,结果还是要挨打。萨达姆曾是军事强人,后又180度大转弯,主动自废“武功”,结果也挨了打。相反,经济不够发达,军事也不够强大,但战略意识极强的古巴、朝鲜却不可动摇。现在我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虽然经济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军事上也突飞猛进,但最根本的还是我国战略能力的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始终如一地注重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提高了国家综合实力。
三、西部大开发也是军队战斗力大开发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尤其是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人才外流比较多,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对军队建设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将充分发挥军队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增强军地双方技术合作与交流,为军队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西部大开发,首先是人才的开发。有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后劲。不少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军队建设人才,向往东部沿海地区,向往富裕发达地区,不安心西北,不安心部队;有的工作条件受限,作用难以发挥,导致人才难以保留等。这一直是困扰西部地区部队建设的突出问题。为营造“孔雀西部飞”的氛围,做到政策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吸引大批人才西进。西部科技教育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明天,也为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拓宽了途径。
我们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广泛推行开放式教育,开展区域性军地联合办学,加强军队院校、部队与地方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军事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时,军队也借鉴地方的做法和经验,完善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理顺各种关系,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坚定广大官兵安心西北、扎根边疆、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功立业的信念。在这种大背景下,依托国民教育优势和大开发建设的实践将使军队人才培养的渠道更加畅通,形式更加多样,条件更加优越,成效更加明显。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西部地区许多单位包括西部驻军,也将成为科技密集、人才密集的群体。
我们把参与西部大开发当作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动员组织部队充分发挥自身的装备、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承包某些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比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装备系统组织了三支抢险技术支援队,建立两个野战保障基地,抢修工程机械几百台次,为抢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只要我们自觉克服面对落后心安理得、面对差距怨天尤人、面对竞争麻木不仁、面对机遇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干部战士的聪明才智,就能让军队建设的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尤其是军地两用的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型人才将会大量涌现,成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军地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会越来越频繁,沟通和了解会越来越直接,感情和友谊会越来越深厚。大家合力攻关,共同奋斗,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些对改善军队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加强部队的质量建设,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改革开放 几点思考 军队建设 改革开放30年军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改革开放的思考 改革开放哲学思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