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震痛|汶川大地震温讲话哭了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一场突如其来的7.1级大地震,震痛了玉树,也震撼了中国。   灾情紧紧牵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正在巴西参加“金砖四国”峰会的胡锦涛主席立即做出指示,要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之后又做出了压缩行程、推迟访问,提前回国的决定。“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4月15日的深情告白,道出了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的牵挂与责任,给相隔万里之遥的玉树灾区人民和救灾人员以鼓舞。
  同一天,温家宝总理推迟了对文莱、印尼和缅甸的正式访问,立即赶赴灾区一线。在玉树抗震救灾前线,他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坚持下去,决不放弃。”
  玉树并不孤独。在玉树身后,有一个13亿热血民众和国力日渐强盛的大国作后盾,其超强的动员力和组织力,两年前在汶川便已显示出了巨大威力;在玉树地震中,更是反应及时、迅速,再次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灾难,让我们遭受失去亲人之痛;灾难,也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强。(邱海昌)
  
  生与死的距离,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逐渐拉大。
  4月15日,震后第二天,记者抵达当日,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就见证了这样的生离死别。
  之前的4月14日凌晨7时49分,一场震中位于县城附近的(北纬33.1°,东经96.7°)的里氏7.1级地震袭来。由于震源深度仅14公里,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巨大的破坏力在瞬间把刚刚进入黎明、约8万人口的结古镇乃至整个玉树州,重新推回到黑暗之中。
  救援队伍陆续赶来,赋予历经劫难者生的希望:
  仅15日当天,医疗人员就处理了2610名伤员,其中包括146名危重病人。这使得震后接受处理的伤员总数超过了4910人,其中包括846名危重病人。通过飞机和陆路等渠道,有468名伤员被先后转院至距离最近的三个省会城市西宁、兰州和成都。
  4月15日18时9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玉树巴塘机场。
  在当晚召开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席会议上,救灾各项任务时间表也正式出台。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和防疫问题、灾民安置等,仍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提前结束访问回国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7日下午一到北京,就不顾旅途劳累,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18日一大早,胡锦涛总书记又乘飞机赶赴玉树察看灾区。
  
  凌晨梦魇
  对于只有25万人口的玉树州来说,4月14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古代被称为西羌地的玉树州,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人烟稀少之地。这个总面积超过了山东和江苏两省总和的自治州,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仅为一人,密度还不足中国整体人口密度的百分之一。
  历史上,这一带虽多有地震记录,但由于人烟稀少,像这样惨痛的损失前所未有。
  在7.1级大地震前大约两个小时,5时39分,当地曾发生过4.7级地震,后被专家认定为前震。遗憾的是,这次来自地壳深处的警告,被错过了。
  凌晨5点多,玉树县城以西大约100公里的隆宝镇,23岁的土家族青年邓孝正在亲戚家的二层楼上酣睡,突然被一阵摇动惊醒。他意识到是地震,但没当回事,并未下楼。
  大约6时10分的时候,邓孝又沉沉睡去。直到被一阵更剧烈的震动打破梦乡,他才意识到,地震又来了。
  时间紧急,邓孝就用右臂打碎窗户,直接跳到楼下。天摇地动之后,这栋两层楼房幸运地安然无恙,但整个镇上,土木简易平房大多都已经坍塌。
  穿越惊魂未定的镇子,邓孝跑回家中,发现家人都安在,才松了口气。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右臂已经流血。4月16日,他辗转来到青海省人民医院,伤口缝了20多针。
  这次地震,夺去了邓孝姨妈的生命。但与玉树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上的江永生根相比,他仍然要幸运得多。这个同样23岁的藏族喇嘛,在刚刚过去的地震中,失去了全家八个亲人中的五个,包括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
  江永生根告诉记者,地震时全家都住在一层的土木平房中。在5点多曾经被前震惊醒,但同样没有太在意,很快又接着入睡。地震再次袭来的一刻,整栋房子瞬间变成一堆瓦砾,他同时失去了意识。
  地震发生一两个小时后,在邻居的帮助下,他被救出。忍着腰部的剧痛,江永生根发疯地扒着面前的废墟,试图把家人救出来。
  不过,他很快绝望地发现,自己很难独立完成这一任务。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曾经出家修行过的苏曼寺。在喇嘛们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救出了两名家人。
  
  等待与躁动
  玉树地震的现场,一度一片混乱。
  由于物资储备匮乏,当地备灾物资难以满足基本需求,供应紧张的状况十分严峻。4月15日夜,在县城灾民聚集的格萨尔文化广场以及赛马场,不少灾民只能露天过夜。每当运送棉被、帐篷的车辆进入县城,即有灾民尾随而至,要求立即发放。
  个别地点,哄抢救灾物资的情况时有出现。因为哄抢矿泉水以及食物,至少已有五人被警方控制。
  尽管加大了医疗急救物资的投放,但由于医疗条件薄弱,一直到4月16日,止血药、绷带等常用药仍频频告急。缺医少药,使得风尘仆仆赶来的外地医疗队伍难以按预期开展工作。在846名重伤员中,有468名不得不送往西宁、兰州、成都等省会城市。
  更加致命的,是整个灾区缺乏大型机械。记者4月15日从西宁赶赴玉树时,目睹大型机械在平板拖车上,沿214国道蹒跚而行。总共830公里的路程,拖车却只能以不足40公里的时速前行。
  4月16日下午,当救援进行到第54个小时的时候,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陈光明提出最后一个要求:请尽量满足民族习惯,保持学生尸体完整。
  在他脚下,原来三层的女生公寓楼已经化成齑粉。预制板搭建的楼板一层层叠在一起,散落其间的是课本、玩具和架子床。
  现场参与震后救灾的青海省消防总队果洛州支队先后挖出四人,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共挖出两人。六名学生无一生还。
  从4月15日上午开始,高三学生代青永占和唐卓求搓就守候在废墟上。唐卓求措手缠念珠,由代青永占迅速拨动,两人一同默诵着“六字真言”。
  她俩手里握着一张废墟里面挖出来的照片,上面是四个如花似玉的女生。照片背后写着八个字:一生好友、生死之交。本来是祝福,不料一语成谶。
  学校和部队共同商定的善后措施,是切开楼板,挂上钢绳,由小型吊车一块块扒去,然后逐层清理。在此之前,救援队伍分别用生命探测仪和肉眼搜索废墟,并未发现生命痕迹。
  青海省果洛州消防支队支队长彭泽民解释说,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就是因为缺乏可用的大型设备。他们没有装载机,没有运输车辆;唯一一部吊车只有3吨,而不是救援强度需要的30吨。
  工兵团一位军官也表示,部队为求速度轻装前进,没有携带大型设备;而且照常规,这些一般由地方负责提供。
  一位在现场的喇嘛则告诉记者,至少还有30多名学生,被埋在这片正在清理中的废墟之下。
  
  大救援
  地震刚刚过去,玉树当地政府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武警和驻军开始抢运伤员。这里九成都是藏人,藏传佛教有着特殊地位,喇嘛们在早期救援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0岁的玉树县银监局员工扎西宋江也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不久,他就把家人送到安全的地方,然后返回加入抗震救灾。先是自发组织,然后是单位组织,“能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
  幸运的是,玉树并不孤独。
  地震发生仅仅半小时后,青海省政府就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和部署相关预案,并开通了西宁至玉树的航线运送救灾物资。4月14日8时30分,民政部启动四级应急预案,并派遣救灾司工作组奔赴青海。
  一小时后,距离玉树震区最近的一支救援力量――西藏昌都地震救援支队40人踏上救灾路途。中国地震局亦启动地震二级应急响应,以及西北地震应急救援协作工作机制。西北各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也立即赶赴灾区。
  时至当天中午,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国家地震局均将响应级别提升至一级。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国家地震救援队等“国家队”陆续赶往灾区。下午15时18分,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的第一架救援飞机,安全降落在距离县城仅20多公里的玉树巴塘机场。
  当晚,在国家发改委下达中央预算内补助5000万元后,中央财政又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亿元。4月14日19时20分左右,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就抵达玉树机场,实地指导现场救灾工作。
  14日晚,卫生部、发改委、农业部等七个部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要求,各成员单位应千方百计抢救伤病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截至19日22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12798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
  除了政府部门,众多社会力量也纷纷汇入救援洪流之中。
  4月14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二级应急预案,紧急调拨10万元救灾金、500顶帐篷、1000床棉被和1000件棉衣。香港乐施会拨款200万港元,四川成都办公室及甘肃兰州办公室着手将包括棉被、彩条布、帐篷等在内的救援物资送往灾区。
  其他一些NGO(非政府组织)也在灾后第一时间展开行动。作为最贴近震区的民间组织,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残障人士医疗康复保健中心在震后一小时就开始了行动,倡议并呼吁全国各地NGO参与救灾及灾后重建,并为多家国际国内NGO提供相关信息。
  曾有过救灾经验的专业民间组织,如蓝天救援队、壹基金的救灾小分队、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民兵队等,也迅速赶往灾区。
  快!快!快!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应急机制同步落实,矗立在高原大地的“玉树速度”令人刮目。
  震后不到24小时,邮电和通讯基本恢复;不到48小时,已初步解决重点地区的通电问题;不到72小时,不仅搜救出许许多多掩压在废墟里的生命,而且将1000多名重伤病员全部转运到外地医院救治;17日下午,震后80个小时,玉树州孤儿学校率先复课……
  与此同时,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展开,近2000名来自解放军、武警部队、国家疾控中心、青海以及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全力开展卫生防疫工作,进行环境消毒,监测灾区水源。据悉,目前地震灾区并未出现鼠疫、霍乱等流行性疫情。
  道路的考验
  地震发生后,欧盟、日本、法国、俄罗斯、墨西哥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愿意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援助,包括派遣救援队等。
  4月15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回应说,由于此次地震的范围和重灾区的空间都很集中,灾区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包括医疗队伍近万人,已经能够覆盖整个灾区的搜救工作。因此,即使国外救援队辗转抵达后,“恐怕也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此次青海玉树地震,由于震级和波及范围,均不及两年前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加上交通、通讯也未完全断绝,使得灾后的整个应急响应,有了显著的提高。
  震后,作为空中生命线的玉树巴塘机场,曾一度因为设备受损与外界失去联系。机场通往县城的道路,亦遭到破坏。幸好经抢修,这一高原机场顺利恢复运行,机场与震中的道路亦被打通。
  然而,该机场可起降的A319飞机,每架仅能搭乘不足150人,或者约13吨的物资,远不能满足震后的需要。更多的交通负担,都压在从玉树通往西宁的唯一一条陆路大动脉214国道上。
  不过,地震刚发生时,受滑坡、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响,214国道的通行能力也一度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景占荣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当日,该厅曾派出五辆运输车开往灾区,由于路况十分不好,其中三辆在途中抛锚。
  4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表示,从15日开始,救灾物资的抢运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他估计,灾区救灾物资短缺的情况应该在两天左右能够基本得到解决,“各方面的物资是充足的,能够满足灾区需要。”
  据了解,目前已经运达和在途运输的棉衣12万件,棉被12万床,同时还有2万张简易床也已装运。15日,也请求军队支援,从西安空运10万人份的野战食品,同时组织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五个省各向玉树地震灾区提供30吨方便食品。
  邹铭表示,这些物资一旦到位,会极大缓解当前灾区群众生活方面所面临的紧迫困难。
  
  比汶川更艰难
  但相对于汶川而言,玉树地震面临的一个特有挑战,是高原反应问题。
  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坦言,由于灾区处于高原地区,对于专业救援队员以及搜索犬,都有一个高原反应问题。目前,很多救援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个别队员甚至未上战场就打道回府。连搜索犬的搜索效率、效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另一个不利之处,是当地后勤保障条件非常有限。汶川毕竟靠近富饶的成都平原,一旦道路打通,保障能力就可大为提升。玉树虽道路可以通行,但距离西宁、成都都十分遥远,单程也需十多个小时,补给是场漫长的消耗战。
  截至4月18日,地震已经过去了“黄金72小时”,救人仍是第一位的。毕竟,玉树幅员辽阔,搜救从人口集中区逐渐拓展到分散居住区,仍需时日。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救援人员的进入,加上需要安置的灾民达10万户以上,保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目前,当地夜间温度仍在零度以下,风沙也很普遍。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内不排除有雨雪天气,糟糕的天气会不会影响到道路通行,值得担心。
  此外,大坝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值得关注。
  经水利专家现场指导,加大抢险力度,15日一度出险、位于玉树县城上游15公里处的禅古水电站,蓄水已基本放空,放水闸门启闭正常,险情已解除。玉树州其他水利设施震损情况仍在进一步核查中。
  4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青海省委宣传部王健处长表示,尽管并不清楚受损大坝的具体情况,但是他表示,下游灾民已全部撤到安全地区。
  从4月15日起,在线路故障修复和水电站初步排险之后,玉树县城已经部分恢复供电。由于当地并未联入国家电网,仅靠小水电站供应,在水电站正常运行能力仍存疑的情况下,即使有外地调入发电机组的支持,能否满足长期安置及重建需要,也是一个未知数。
  截至4月25日17时,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藏人魂归天堂之路,通常从寺庙启程。在当地最大的藏传寺庙结古寺,正有源源不断的遗体纷至沓来。
  虽然死亡的阴郁仍在,但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急诊室,失去了五名亲人的喇嘛江永生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恢复平静。
  那一刻,在经过了不期而至的苦难之后,劫后余生的他露出放松的神情,红色僧袍映衬出的微笑有些羞涩。(记者张艳玲对上文亦有贡献)
  
  举国哀悼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这也是继2008年5月19日-21日为汶川地震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之后,又一次为自然灾害中遇难的普通公民设立的全国哀悼日。
  每一个经历过那一天场景的人都应该记忆深刻,那种低垂的国旗和响彻全市的汽车的鸣笛声给我们带来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表达了那一刻我们的沉痛的心情;这一次,玉树地震的遇难人数已经超过2000人,甚至有消息说,连四川省的甘孜州都有150多人遇难。
  温家宝总理说:“地震,是玉树人民的灾难,也是我们共同的灾难”。这次为玉树地震举行国家哀悼,其意义不仅仅是哀悼,也体现了国家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和责任。(本刊编辑整理)
  (《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16期,作者为该刊记者。内容有补充)
  
  链接
  地球被调成“震动模式”了吗?
  
  进入2010年以来,海地、智利、墨西哥、印尼、中国青海等地先后发生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与此同时,近几个月来,全球出现不少极端天气,如北半球许多地区今冬的雪灾,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近来的大旱。而在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发生的大规模喷发,导致欧洲多个国家的航空瘫痪,更是加重了一些人对于“2012末日说”的恐慌。
  那么,地球真如一些网友所调侃的“调成震动模式”了吗?虽然少数科学家认为,今年以来大地震频发,可能表明地球,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但大部分地震学家并不认可这种说法。美国密苏里州立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芬?高说:“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这20年相比,过去15年左右地震发生确实更频繁了。目前我们仍不明确原因是什么,可能只是地球岩石圈中应力场发生正常的短暂性的波动。”
  玉树地震发生后,一些爱琢磨的网友将其与之前在中国汶川、海地、智利发生的三场强震进行了比照,并认为四者存在某种“惊人的关联性”,以此作为“世界末日说”的证据。对此,有国外科学家指出,青藏高原位于欧亚地震带,玉树地震与今年此前的几次大地震都没有关联。前几次地震都发生在各大板块的交会处,而这次是属于板内地震。
  中国地震局专家指出,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全球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的次数的确略高于平均数,但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科学家认为,人类对于地震频发的恐慌,很可能是一种错觉。英国《卫报》4月14日的一篇文章援引英国地质勘察研究所地震学家理查德?勒基特的话说,近来大地震频发,很可能是媒体炒作的结果,“从统计学上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理查德认为,像青海发生的这种地震,每隔几周就会在世界某个地方发生,“这次显然没什么特别的”。最近的一系列地震之所以受到媒体关注,是因为其发生在人口密集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
  一些地震学家提醒,适当的防震、抗震措施还是必须的。 今年2月27日智利发生的地震虽然强度极大,但死亡人数只有几百人;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4月4日发生的7.2级地震,死亡人数仅2人。地震学家普遍认为,这与两国房屋抗震性能有很大关系。智利与墨西哥同属地震频发国,而且历史上都发生过多次8级以上的地震,政府与民众的抗震意识都很强。智利要求所有新建房屋都能抗9级地震。
  美国加州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人马特?贝腾豪森提醒人们要加强地震防范。该署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就是准备一个应急工具包,里面包括足够的食物、水和其他能够保证一家人至少72小时生存的必需品。此外,制定一个包括逃生路线、重要联系信息等内容的家庭应急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用贝腾豪森的话来说,“地震谣言很可怕,但是做好防备将可以帮助你应对下一次大地震。”(王菊芳)
  (摘自4月20日《世界新闻报》)

相关热词搜索:玉树 玉树震痛 亲人去世的心情句子 玉树痛别亲人图片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