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理论【他的理论已融人中国经济血脉】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中国人的经济学导师      记者:作为萨缪尔森《经济学》中文版的主译者之一,您怎么看他的这本传世之作?   萧琛:萨缪尔森的教科书不仅能够让初学者迅速地鸟瞰主流经济学的全貌,而且还能不断地刷新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在西方它不仅是众望所归的经济学圣经,而且堪称一部“小型的经济学百科全书”。
  萨缪尔森的中国读者,年长的90岁、年轻的20岁左右,当今活跃在政坛、商界和学界的广大杰出人才,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从他的教科书开始进入经济学世界的。
  记者:《经济学》虽然是教科书,但语言很有特点。
  萧琛:萨缪尔森是语言大师和幽默大师。在缜密漫长的理论思辨和沉闷枯燥的逻辑推理中,读者总是能够有幸不时地为作者的语言艺术所感染,不时地为一种自然幽默的风格所触动。例如,在讨论“边际价值决定价格”的时候,萨缪尔森会提醒您应当切记,是“狗尾巴在摇动狗身子”。又如,在讲解国际贸易政策时,他将“关税”比做“撒在轮船发动机里的沙子”。再如,在附加“如何读图”一章时,为了更恰如其分,他甚至“踏破铁鞋”地采撷了一旬中国的谚语“百闻不如一见”,来作为该章的题头格言。他的理论已融人中国政策
  记者: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萨缪尔森及其《经济学》对中国人的有关理念的转变起到了何种作用?
  萧琛:他的许多学术观点和经济学思考方法已经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所掌握。许多经济学工具,如“需求管理”和“比较优势”等,都已经为政策制定者所驾轻就熟。在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的进程中,中国政府所提出的“先改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大政方针,中国学者关于“独享接轨红利”的经济学思路,中国企业挣脱“头脑肢体”国际分工困境的战略意识,以及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坚实脚步,都已经让整个的世界刮目相看和瞠目结舌。
  记者:中国要推动今后经济发展,在借鉴萨缪尔森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思想方面。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萧琛:《经济学》中译版首发式上,曾播放过萨缪尔森的致辞录像,宣读了他“致中国读者”的亲笔信函。他写道:“就政治经济而言,中国无疑是个正在重新崛起的国度。中国的党政领导和广大民众已经选定用市场竞争机制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在其迅速发展的今天,已经特别地需要我们这本教科书来为您服务”。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应该说非常严峻。例如,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逻辑步骤,新兴经济体与成熟经济体接轨中的红利分享模式,从“模拟市场”切换到“成熟市场“的临界条件和成功关键,向民间资本开放垄断产业,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挪除居民消费的制度性障碍,此外,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乃至当前世界“气候政治经济”,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博采众长和集思广益。
  
  几十年来从未被超越
  
  记者:尽管萨缪尔森遣诣深厚,但他的理论是否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萧琛:几十年来,萨缪尔森所遇到的挑战可以说比谁都多。一些潜在对手曾经出过一本《批萨缪尔森》,其篇幅竟然能够超过《经济学》教科书!近20年,经济学领域争议更是越来越多。经济学教科书也可谓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时期。一大规律是。几乎每一部有新意的教科书所瞄准的都是萨缪尔森。不过结果仍然是:没有任何一部能被公认为“新的旗手”!深层原因也许在于。毕竟还没有一个新的凯恩斯的石破天惊的大作问世!
  说到商榷,也许凯恩斯主义者的“反储蓄”的基调,对美国成为“过度消费国”有一定昀责任。这也是今天“金融海啸”的最好注脚。不过萨缪尔森在其第13版经济学教科书之后,就已经改弦更张。可见,之所以“长盛不衰”,盖因为能够“惊弦雁避”!
  回到中国。正可以从他的转变中更好地借鉴他山之石,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应该继续“过度储蓄”?是否应该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和更有效地提高可支配收入?

相关热词搜索:血脉 人中 理论 他的理论已融人中国经济血脉 中国经济网 可发展中国的九条血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