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10年后辞别唐宁街10号:唐宁街10号可以进去吗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10日宣布,他将在6月27日辞去首相一职,并在即日辞去工党主席职务。   主导了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帮助工党赢得大选三连胜的布莱尔,其始于2005年的第三个任期由于伊拉克战争、“鬻爵”丑闻和关于他的离任传闻而暗淡无光。
  
  “我也许错了”
  
  布莱尔5月10日先在伦敦向内阁成员说明了他的离任时间安排,然后来到英格兰北部塞奇菲尔德选区的特里姆登工党活动中心,向工党成员发表了离职讲话。他是该选区选出的议会下院议员。
  回顾10年首相生涯,54岁的布莱尔说:“我发誓,我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情。”
  布莱尔说,在“9?11”恐怖袭击之后,“与我们最老的盟友(美国)肩并肩是正确的,而且我出于信仰这样做了。”
  “在阿富汗问题,然后在伊拉克问题上这样做也是正确的――后者非常具有争议性……”布莱尔承认,“将萨达姆和他的儿子推下台,就像推翻塔利班一样,完成得较为容易。但因此而生的‘后续爆炸’,连同全球恐怖主义和支撑它的那些因素,已经变得猛烈、顽强而代价昂贵。”
  但布莱尔仍表示:“对很多人来说,完全不值得这样做(追随美国攻打伊拉克)。对我来说,我认为我们必须看得透彻。”
  此次演讲简短而语气带有辩护色彩。布莱尔说:“我也许错了,悉听尊便。”
  24年前,布莱尔就是在塞奇菲尔德选区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英国一家主流报纸5月10日在头版称:“在今天,结局拉开了序幕。”
  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5月10日也宣布他不再担任工党副主席,并将在布莱尔卸任首相的同时辞去副首相职务。
  在辞职前,布莱尔将进行一系列出访活动,并于6月6日~8日出席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他派驻塞奇菲尔德选区的一位代表早先称,布莱尔将继续作为下院议员代表该选区在议会活动,直至下次大选,除非被授予“一项重要的国际或联合国工作”。
  
  布朗将成为“伟大的首相”
  
  工党将通过内部选举产生新的主席,新主席将接替布莱尔担任内阁首相,直至2010年5月本届首相任期届满。
  英国财政大臣布朗目前是工党新主席和英国新首相的最热门人选。他协助了布莱尔对工党进行的改革,但近年来多次表现得急于接班。
  布莱尔一直避免公开支持布朗接任,但在5月初终于表示布朗将成为“一位伟大的首相”。他说:“我非常期望、而且也将成为本届政府遗产的,是成为西方世界最强者的英国经济。他对这一经济成就作出了贡献。”
  布朗早就宣布他将参加工党新领导人选举,但工党左翼至少将推出一位候选人与他竞争。分析人士认为,布朗获胜应无大碍。选举工党新主席的选票将被分发给380名工党议员和欧洲议会议员、20万名党员、300万名附属工会会员。选举结果预计将在布莱尔辞职之日前后公布。
  
  首个任期政绩最显著
  
  事实上,工党和整个英国近3年一直在等待布莱尔的离职声明。早在2004年,布莱尔就宣布次年5月工党若能赢得大选,他的第三个首相任期将是其最后一任。
  在布莱尔1997~2001年间的首个任期中,其重要政绩包括:英格兰银行获得了设定利率的自由,苏格兰和威尔士获准组建地方政府,伦敦首次选举产生了市长,议会上院(贵族院)除为贵族保留92个议席外,其他759个议席全部由选举产生。
  1998年,布莱尔和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签署北爱尔兰和平协议,开启了北爱和平进程,并最终推动了北爱自治政府在5月5日成立。
  但伊拉克战争令工党的声誉大跌,其在民调中的支持率近一年来一直落后于保守党。在5月初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中,工党全面溃败,失去了数百个议席。在苏格兰议会,工党甚至沦为第二大党,议席落后于鼓吹独立的苏格兰民主党。
  布莱尔是自1976年的哈罗德?威尔逊以来,第一位出于个人选择而不是大选失利或被党内“逼宫”辞职的首相。此前在1990年,撒切尔夫人内阁的副首相杰弗里?豪发表了措辞猛烈的演讲,抨击撒切尔夫人的欧洲政策后挂冠而去。9天后,撒切尔夫人以“维护保守党内团结”为由辞职。
  (5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标题有改动)
  
  “我永久地改变了英国”
  
  也许是知道自己去日不多,布莱尔最近给工党议员寄出了一封信和一份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布莱尔细数了自己的执政成果,并称,他的10年已经“永久地改变了英国”。
  在这份被称作“政治遗嘱和表白书”的文件中,布莱尔坚持认为,历史会为他的某些决定作出评判,如他支持美国总统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
  此外,布莱尔认为,他的“新工党”政府有一个基本的执政理念,即让人们无须再在“社会正义”和“经济繁荣”之间作出选择。“10年来,这已经成为英国政治的理念,每一个权力竞争者都不得不承认并相信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成就能够长久,因为(英国)政治的基础已经改变。”(据新华社)
   (摘自5月2日《广州日报》)
  
  退休后将效仿克林顿创基金
  
  布莱尔宣布离任时间表前几个月,外界围绕他的去向提出了多个版本。英国媒体5月9日援引布莱尔的一名顾问的话报道说,布莱尔离任后,有意仿照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创建一个基金组织,以推动不同民族沟通与融合。
  布莱尔的这名顾问说,拟议中的“布莱尔基金”主要参照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基金会,总部设在伦敦。除了推动民族沟通与融合,布莱尔还可以利用基金会推动解决全球变暖、非洲发展和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
  不过,布莱尔的助手们说:“布莱尔正式离任后才会开始认真考虑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布莱尔辞职后仍会保留议员资格,直到下届英国议会选举,“除非他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他必须长期待在伦敦以外地区”。
  此前曾有报道说,布莱尔卸任后可能出任美国总统布什的中东和平特使,或者接替正深陷“女友门”旋涡、面临辞职压力的美国人沃尔福威茨,担任世界银行行长职务。但布莱尔的助手否认了这一传言。“他不会寻求那样的官方职务”,布莱尔的一名助手说。
   (摘自5月11日《新京报》)
  
  相关报道
  
  布莱尔-布朗恩怨回放
  恩怨 20年恩仇录
  从共用一个办公室到几乎不说话――围绕布莱尔何时辞职的问题,媒体充满了布莱尔和热门继任者布朗之间权力之争的报道。
  
  1983年6月 进入英国议会下院
  布莱尔和布朗于1983年首次相遇,在当年的大选中,两人同时当选为英国议会下院议员。两人共用一个办公室。有同事认为布莱尔更谦和一些,而布朗书生气更浓。
  
  1994年5月 达成格拉尼塔协议
  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去世是两人关系的转折点。5月31日,布莱尔和布朗在伊斯林顿区的格拉尼塔饭店举行了著名的会晤,据说布朗同意放弃竞争,给布莱尔继任工党领袖让路。作为回报,布莱尔同意在适当的时候退位,支持布朗出任工党领袖。
  
  1997年5月至2003年 进入首相府
  虽然外界认定的首相布莱尔和财相布朗之间的较量大多是在幕后进行,但还是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两人在重要问题上的分歧逐渐扩大。
  
  2005年1月 说什么都不信
  2004年9月,布莱尔在心脏病复发康复后表示,他将“任满第三届”再辞职。据BBC商务主编罗伯特?佩斯顿编写的一本书透露,布莱尔作出这一决定后,布朗对布莱尔说:“现在无论你对我说什么,我都不会相信。”
  
  2005年5月 基本不说话
  2005年大选准备阶段,有报道称布莱尔和布朗基本不说话。但有一次,两人一起出现,在摄像机镜头移开的时候,布莱尔给布朗买了一个冰淇淋。
  
  2006年8月至9月 公开撕破脸
  布莱尔对一家报社讲,他不会在9月份的工党会议上宣布辞职日期或者时间表。布朗回应说:“我们越是成功,他就越是不安,并可能让他不稳定。我们需要设法解决这个问题。”9月6日两人的不和达到高潮。有报道称,布莱尔和布朗在一次会议上就继任问题“发生争吵”。结果,要求布莱尔辞职的一名年轻大臣和7名政府助手一起辞职。
  
  2007年5月1日 暗示支持
  布莱尔说他将宣布辞职时间表,并暗示对布朗接班的支持。(黄力颖)
   (5月10日《北京晚报》)
  
  揭秘 布莱尔曾计划架空布朗
  英国媒体爆料,布莱尔曾准备拆分财政部,让布朗转任外交大臣
  5月9日,英国媒体披露说,此前布莱尔曾草拟了一份拆分财政部,任命布朗出任外交大臣的计划。
  报道说,该计划是由布莱尔的几个助手――比尔德、大卫?哈尔佩特和加雷斯?戴维斯2005年议会选举前夕提出的,只是因为布莱尔担心该计划会导致工党分裂,从而让保守党渔翁得利而放弃了。
  按照这份200页的计划,布莱尔希望拆分财政部,新成立金融部和扩大贸易与工业部的智能,来负责经济事务。布莱尔之所以想拆分财政部,是因为他认为财政部权力太过集中,从而导致唐宁街10号无法有效控制经济政策。作为对布朗失去财政部的补偿,布莱尔考虑让他出任另一个关键职位――外交大臣。
  但是,布莱尔的动议遭到了布莱尔的政治顾问阿里斯泰尔?坎贝尔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此举肯定遭到布朗及其支持者的反对,从而导致工党分裂,让保守党捡了便宜。英国媒体援引该计划的知情者(包括布莱尔首席顾问乔纳森?鲍威尔、工党选举协调员阿兰?米尔班和布莱尔的政治盟友彼得?曼德尔森)的话报道说:“不言而喻,我们对同一个问题由政府内的不同部门来做决定一直很不安。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唐宁街10号的战略部门或内阁办公室,均不能自行执行政策,而且各部门又不能合作,因此某些部门应该拆分。该计划就是为了应对此类问题的。”
  
  前瞻 布朗接班意味着英国政坛大洗牌
  根据英国媒体披露的布莱尔离任时间表,50天之后,现任财政大臣布朗就将从唐宁街11号搬进隔壁的10号办公室。此前的短短50天,必然成为工党和英国内阁大洗牌的关键时期。
  现任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外交大臣贝克特和内务大臣里德已经明确宣布,他们会跟随布莱尔一起离开现在的位置,加之布朗自己走后留下的财政大臣位置,意味着布莱尔离任以后,至少留下4个关键内阁职位等待填充。
  英国媒体普遍认为,布朗不会照搬布莱尔的班底,一则他希望与布莱尔时代划清界限,二则希望给更多的年轻一代提供机会。年轻一代中,布朗的高参爱德华?巴尔斯、现任交通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和布朗的前助手米里班德均是新一届内阁要职的热门人选。
  
  爱德华?巴尔斯
  巴尔斯一直被视为“编外副财政大臣”,布朗离开唐宁街11号之后,他很可能是布朗接班人的热门人选之一。但他必须面对现任贸易与工业大臣阿里斯泰尔?达林的挑战。达林此前曾担任布朗的副手,对布朗忠心耿耿。
  
  大卫?米里班德
  现任环境大臣、41岁的大卫?米里班德作为工党年轻一代的代表,被英国舆论称为“布朗之后的布莱尔”。英国媒体授予他的职位是玛格丽特?贝克特或者约翰?里德的接班人。因为布朗很可能继承布莱尔的国内安全政策,所以他更可能任命米里班德出任内政大臣,继续推进国内安全和警察制度改革。
  
  希拉里?本
  如果米里班德接替里德,那么玛格丽特?贝克特的继任者很可能落到希拉里?本的头上。希拉里?本是工党副主席的有力竞争者,作为现任国际发展大臣,他拥有国际谈判的丰富经验,而且与布朗在非洲贫困和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全球贫困问题方面拥有相同的看法。
  
  杰克?斯特劳
  老一代领导人中,前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很可能重返内阁,他曾担任过内政大臣和外交大臣,被认为几乎可以担任除首相之外的任何职务,加之他为布朗接班立下过汗马功劳。
  
  玛格丽特?贝克特
  玛格丽特?贝克特离开外交部之后,布朗给她预留了几个职位,要么出任下院领袖,要么出任上院领袖,当然前提是她能获得贵族头衔。按照传统,上院领袖需要一个资深政治人物,而玛格丽特?贝克特恰恰具有这样的资历。(康平)
   (5月10日《新京报》)
  
  人 物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布莱尔1953年生于英国北部爱丁堡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75年加入英国工党,1988至1994年历任影子内阁能源、就业、内政大臣。
  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1997年5月任首相,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后兼任首席财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2001年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工党首相。
  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2005年5月的英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胜利,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
  
  时评
  
  布莱尔:高开低走
  托尼?布莱尔终于要走了。英国《卫报》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说道:“对于他,我们不想回忆,但不得不回忆。”
  13年前,年仅41岁的布莱尔成功当选工党党魁,自此站上英国政坛的最顶端,两年后他又顺理成章地成为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英国首相。那时的布莱尔英姿勃发、雄辩滔滔,一头棕色的卷发和那招牌的笑容令多少英国人折腰倾倒。13年后,招牌的笑容依旧,只是人们已经无法从中看到当初的雄心和自信,略显嘶哑的声音不是被用来向民众描绘将来的宏图美景,而是在反复澄清自己的“诚实”和“清廉”。13年,一切都变了。
  公平地说,在这13年里,布莱尔做得并不差,在经济政策以及国内政治方面甚至可以说颇有建树。比如他履任首相后引入最低工资制,从根本上保证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同时向私人医疗和教育机构投资,使大众获得更多的平价医疗服务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布莱尔担任首相的10年间,英国经济始终稳定增长,在欧盟国家中一枝独秀。布莱尔还力排重议,给予苏格兰和威尔士独立的立法权和行政权,更大程度地实现了地方自治。始终牵动英国民众神经的北爱问题也成功解决,北爱尔兰地方自治政府于5月8日正式启动,这成为布莱尔政治生涯中最后一笔也是最值得炫耀的遗产。正是因为这些功绩,布莱尔才得以带领工党创下了执政三连任的纪录。
  然而,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成了布莱尔政治生涯的“滑铁卢”。他先是一味地紧抱美国,以萨达姆政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抛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后在伊拉克翻箱倒柜也找不到“罪证”,面对民众铺天盖地的质疑,布莱尔仍然固执地坚称,“尽管情报出现错误,但这场战争并没有错,推翻萨达姆后,这个世界多少太平了点”。其实民众未必对布莱尔的外交政策选择有太多怨气,除了少数军人家属,伊拉克毕竟只是一个遥远的地理概念,人们无法接受的是,面对几乎天天发生的本国士兵以及伊拉克平民的死伤,面对英国本土竟然遭到恐怖袭击的境况,他们那位以诚实先生(Mr.Honest)著称的首相竟然会说,“这个世界变太平了”。此后,布莱尔的政治信誉遭到极大打击,支持率一降再降,这也直接导致了在2005年大选中工党选票大面积流失,尽管最后侥幸获胜,但赢得吃力至极,尴尬之至。
  祸不单行。去年3月,有报道披露2005年大选前工党接受了12位富商总共1400万英镑的贷款,作为回报,富商中的一些人经工党提名进入上议院,这就是著名的“鬻爵”丑闻,布莱尔的几名亲信和幕僚都因此事受到传讯。此事发生后,民众所怀疑的已经不仅是布莱尔的政治清誉,更是其人的道德操守。而与此同时,当布莱尔政府进入第三个任期时,诸如公共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百姓税收负担沉重,社区治安日益恶化等一些长期困扰英国社会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都成为布莱尔政治生命日薄西山的助跌剂,工党支持率也落至30%的历史低点,说“再见”成了布莱尔既定也是必然的选择。
  不久后,布莱尔将正式搬出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那一刻他或许会蓦然回首,叹一句“曾经沧海”。(倪旅泉)
   (5月10日《解放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布莱尔 辞别 年后 布莱尔:10年后辞别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猫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