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有益尝试|一次有益的尝试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编者按:《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是中国外文局所属新世界出版社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策划出版的重点图书。该书围绕国内外读者共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13个重大问题,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故事插叙,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和建党理念,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并对中国共产党应对面临的挑战做了深刻的剖析。该书中文版今年3月面世以来立即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和积极的评价,迄今已创出累计销售近20万册的佳绩。
  在前不久闭幕的2011年伦敦书展上,该书获得德国、俄罗斯、西班牙、匈牙利、波兰、丹麦等多国出版界人士好评。英国新经典出版公司已就此书与新世界出版社达成版权引进协议,香港一家出版社和韩国某出版社已分别就繁体中文版和韩文版的版权引进与新世界出版社达成初步意向。本书英文版将由新世界出版社在2011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前推出。
  有关方面领导肯定此书的出版是“外文局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探讨《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以及做好类似的重大题材外宣提供有益的参考。
  
  5月6日,由中国夕h文局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出版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与会者对该书出版的意义及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抓住有国际意义的话题
  
  中央外宣办副主任王仲伟:今年迎来建党90周年,世界各国的学者、媒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研究和总结也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以国内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党员和群众,甚至海外读者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理念,向世界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是从事新闻出版和对外传播工作的同志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而该书正是体现了对这一课题深入探讨实践的有益成果。 这本书有许多优点,其中从对 外介绍中国共产党这个角度看,至少有三点值得肯定:
  第一,选题切入点好,能够体现国际的期待。国际社会在关注中国的发展、在研究中国的时候,很自然地就关注中国的执政党共产党为什么能使中国这样一个历经磨难的大国有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能”这个提法不是强加观念、不是灌输理论,而是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的期待和关切。
  第二,编写角度新,抓住国际的关切。这本书所选择的事例是整个国际社会所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说13亿中国人怎么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全球重大问题。又比如说中国共产党犯了那么大的错误为什么仍然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继续信任和支持,继续执政?这也是在全球执政党历史当中值得认真研究和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还有其他一些问题,都是世界上前无古人的话题。回答这些问题,是我们向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很好的角度和切入点。
  第三,不仅提出话题,不仅用精选的素材来讲述这些话题,更主要的是最终依据事实、揭示本质地回答了“为什么能”,具有国际意义。作者在用心研究党史、充分占有史料、实事求是进行撰写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了认真有说服力的回答。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无论从题目的提出,还是从问题的叙述,以及从问题的回答,一开始就注意抓住有国际意义的话题,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对外传播的文化产品必须坚持的。现在对外传播的文化产品要讲中国故事,但同时要注意要有世界意义,要切合国际关切,要回应国际关切。仅仅是中国材料,如果不切合国际关切、不回应国际问题,在国际上不会有人感兴趣,所以我们要找到中国素材和国际关切之间的结合点,然后用符合国际传播规律和特点的手法和方式进行叙述才能使对外传播工作越做越好。
  我有个建议,如果将图书变成多媒体数字化产品和课件版,它的传播效率和覆盖面以及最后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升。
  
  中国图书“走出去”的
  典型案例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主旋律出版的重要成果,也是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积极创新的成果。这本书视角开阔、思路清晰、结构疏朗有力,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和管理国家过程中所成功应对的13个重大问题为线索谋篇布局,准确把握住了国内外读者的普遍关注。书中大量援引国外学者和西方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作为一个成功的选题,这本书博得了业界和读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取得了发行和版权输出的佳绩。
  这是一本从中共历史角度为中国模式追根溯源的优秀著作,应国际阅读中国的潮流而生,相信也将成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党史通俗化
  或外宣化的一种尝试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世界各国越来越对中国感兴趣。应该承认,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是非常赞赏的,非常钦佩的,他们也很希望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们很想学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比较复杂,其中有些人以不那么正确、不那么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有些人一再预言中国会出问题、中国会垮台、中国会崩溃,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们的预言错了,因此,他们也感到很懊丧。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呢?他们也想知道。在这样的情况和背景下,为了使我们的国际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使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我们有责任也应该向世界说明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世界解释中国,在这方面,应该说党中央高度重视,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广大学者、特别是各有关部门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本书应该说就是在新的努力当中一次新的成功。
  这本书我也看了,也学了,应该说总体上写的很好。这本书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著作,但是所提出的13个问题直接指向一个核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本书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系统化的党史基本著作,但是用大量的党史的事实说明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取得成功的奥秘在哪里。正因为是党史著作,是党史通俗化或者外宣化的一种尝试,所以也有很多很好的特点。因为是党史,所以需要通过大量的历史史实说明过程、说明道路、说明某种思想。但这本书又很注重故事性,所以相应地也就有很大的可读性。用这样生动、形象而具体的方式向国人、 向老百姓介绍、探求我们成功的奥秘,用这样的方式来向世界说明中国,尽可能地告诉他们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这样一个方式、这样一种努力,相信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而且事实上现在它的效果也正在开始显现出来。
  当然,我们探解中国共产党成功之谜这样一项工作还需要做出继续的努力、更大的努力。要向世界说明中国,我们面临着很多重要的任务,也面临着很多重要的课题,但是我感觉有一条,当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时候,一定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首先是事实,事实当中蕴含着道理,把道理蕴含在事实当中,如果进一步再具体化,要多给外国人讲故事,特别是西方国家,他们的民众、他们的观点跟中国的思维方式确实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笼统的道理,有时候他们很难理解,有时候也听不进去。但是通过具体的故事和事实,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中国的变化、中国的成功,他们就能比较容易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的道理。
  
  尊重人的思维特点的
  创新之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直机关侨联主席、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创新。第一,尊重科学,是创新的基础。这本书有创新,但不是胡编乱造、胡思乱想,而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创新,尊重科学的过程中创新。我说尊重科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尊重史实,尊重我们党发展的历史轨迹;二是尊重科学,也要尊重人的思维。因为书是写给人看的,而且不光写给中国人看,还要写给外国人看。这就需要考虑人的思维是什么?矛盾论告诉我们人总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某种意义上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很多搞研究的追求理性认识,这是对的,但是当你把你获得的认识要反馈给社会的时候,要传递给旁人的时候,你必须把你已经得到的认识还原到一个感性的事件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真正理解和懂得你研究的成果。我们中国学者很大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炫耀自己有学问,拿出来的东西谁也看不懂。你要首先让读者看得懂、看得进去、看得明白,并且能够记住,得到的理性认识通过感性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本书通过讲故事也就是通过感性表达方式展示我们党的历史,这是符合人的思维特点、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我们在国际交流中一个通病就是讲我们自己懂的话,讲自己国内很多人都不愿意听的套话、谎话,这是要命的事情。作为中国人或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外国政治家、思想家进行交流,你讲的话要使他们听得懂,就要考虑他们的思维特点,从讲故事讲起。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就是要以讲故事的方式,让人家觉得你讲的东西是他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这部书好就好在13个问题可以说都是中国人讲的深层次问题,而这些深层次问题用最生动感性的形式回答了,千万不要看作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我认为这是尊重人的思维特点、尊重人的认识规律意义上的创新。我认为这部著作是创新之作,因为它尊重科学。
  第二,解疑释惑,是创新的动力。这部著作好在哪里?从问题着手,以问题为纲,以史实为依据,构成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书名到内容,全书的逻辑展开都抓住了人们的心弦,吸引眼球,就是因为尊重了人们的思考。春涛同志作为中央党校的教授,在教学中不断地回答我们干部提出的问题,他又不断地积累这些问题,这是问题的来源。问题来自于教学实践,但是不仅仅来自教学实践,还来自国际交流的实践。春涛这几年到国外讲授我们的党史,又面临许多国外的朋友甚至不是朋友的人群提出的问题,他都苦口婆心地给国外的听众讲解,这是他非常重要的资源,而他又是有心人,把这些在国外交流中形成的问题积累起来,这就是这本书的来源。尊重史实,尊重人们思考,对问题解疑释惑,这才是创新,而问题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问题不是在苦思冥想中琢磨出来的,而是来自教学实践、来自国际交流实践,这是这本书能够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教授、少将邵维正:这本书的策划者立足于现实,立意高远,把国内外许许多多对中国的观察、评论聚焦到一个问题上,即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为什么能够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取得辉煌的执政成就。围绕这个问题,这本书分解为13个为什么能,逐一加以分析、解剖,回答了一个又一个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有些是国外人士所关注的问题,这样就回应了一度在国际上泛滥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等,向世界说明中国,也向国人解疑释惑,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功的奥秘所在。这本书就是这样以别具一格的写作模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的历史和丰功伟绩,是一个突破,是一个创新。
  
  特色在善于设问和回答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今年是建党90周年,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探索史、奋斗史和辉煌业绩的图书有很多,策划者、写作者和出版者自然要各显神通。但是真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是目前我看到的一本体现策划和写作水平的有鲜明特色的书。
  其特色在于善于设问和回答。
  一、鲜明的“问题意识”。这本书的主编谢春涛同志在引言中说得很清楚。他说,近几年在同外国执政党的交流中经常被问到一些问题,诸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等等。正是这些问题,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感到有必要把相关的问题及思考写作成书,帮助国内外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由此我想到,党史和党的理论著述,应该有问题意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写作经验,是党史和党的理论研究著述可以借鉴的。
  二、融合故事和思想的回答方式。理论和历史在实践中本来是统一和交融的,但由于知识背景和研究兴趣的差异,能够把二者融为一体的著述不是很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大体做到了,原因在于作者有一种自觉的写作追求,这就是“以故事讲思想”、“让别人来评述”。讲思想是旨归,讲故事是方式,让别人来评述是素材。所谓以论带史,以史证论,就是这个意思。该书对所设问题的回答方式,也就可以概括为融合故事和思想的回答方式。回答每个问题的框架,都是靠理论思维即思想支撑起来的。有了思想,即可以做到不仅善于设问,还善于回答。这大概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没有写成冗长之作的原因,篇幅虽只20多万字,读起来却很解渴。
  回答过去,是为了昭示未来。我的感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对每一个设问的回答内容,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有的甚至是我们党正在做的,或正在 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结语”中,还就“中国共产党能成功应对面临的挑战吗”这一问题,梳理了转变发展方式、社会稳定和谐、党的自身建设、和平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宗教5个方面的问题,认为这些不仅是保证我们过去成功、也是未来成功应该注重的。作者的自觉设问和回答的写作意识,再一次体现出来。因此,全书对13个问题的回答,虽不是很平衡,但这种设问与回答的自觉性和叙述方式,是应该提倡的。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陶骅:这本书从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入手,深刻而简明地展示党的光辉历史,体现党史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艰难曲折、内涵深刻,这本书从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将真实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该书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各种质疑,体现了党史宣传要自觉适应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加剧的趋势。宣传党的历史,目的在于让人们认识中国共产党,认同党的主张和纲领。这本书不回避怀疑,敢于直面党的历史上各种失误,深入阐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磊落胸怀和政治品格,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接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考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引导读者认清什么是本质和主流,起到了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
  该书平和、平等地摆事实、讲道理,具有说服力。宣传党的历史不能板起面孔居高临下,这本书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叙事生动,观点客观,解读准确,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量引用外国媒体和中国问题专家的评述作为佐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文风清新朴实,让读者受到启发和教育,应该说这是一次党史大众化出版的有益尝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日益迫切,需要更多、更全面的关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种信息和介绍,新世界出版社成功出版这本书是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希望出版社能够将这本书根据国外读者的特点加以修订,推向海外,特别是要介绍给欧美国家。出版社还要组织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用海外读者易于接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充分利用海外主流出版商和发行销售渠道出版发行各类这方面的图书,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和推介这本书,让海外人士了解全面、准确、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进而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产生理解和认同感。
  
  (以上内容根据《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出版座谈会上的录音整理,有删节)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共产党 有益 对外宣传 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有益尝试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由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