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与世博会:一个世纪的重逢_20世纪世博会举办了几届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不管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那一摔,将贵州茅台酒的命运指针奇迹般地拔到了另一个方向,“贵州茅台”从此走上广阔的世界舞台c,   2010年,贵州茅台集团(以下简称“茅台集团”)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的白酒高级赞助商。贵州茅台酒与世博会再续前缘。
  一个世纪,贵州白酒产业以“贵州茅台”为旗舰,成为贵州派给世界的一张飘香名片,拉开风帆,正待远航……
  
  茅台与世博:百年沧桑重登台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一摔成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故事。不管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那一摔,将贵州茅台酒的命运指针奇迹般地拨到了另一个方向,“贵州茅台”从此走上广阔的世界舞台。
  茅台酒走出大山,远渡重洋,为国增光。时人郑祝三在《欢迎巴拿马观会诸君》一文中欣然吟诵:“赛会巴拿马,支那实业家。山川兴地宝,云汉绚天葩。霹雳开河面,平和祝海牙。锦标归夺得,宏我大中华。”
  “宏我大中华”,这不是应景之作,在那个民族蒙羞忍辱的时代,这是华人对国运昌隆的殷殷期盼。
  1915年,于茅台集团,只是走向世界的起点。2010年,在一个中西交汇的宏大叙事中,茅台集团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95年之后,当初一同获得金奖的品牌,有多少在世纪的星空下烟消云散?有多少企业能够像茅台集团一样,重返世博再领风骚?
  百年沧桑重登台,这不单是命运的眷顾。茅台酒与世博的情缘背后,是一个品牌的成长传奇,是一个民族的奋斗史诗,是一个国家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读本。
  
  茅台哲学之一:积淀与升华
  
  1915年的茅台酒,是东方农耕社会传统作坊的杰作。
  百年后的茅台集团,面对滚滚洪流的工业时代,如何回答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命题?
  茅台集团的生命力源自传统。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保护”――开发,是保护性的开发;创新,也是保护性的创新。这就是茅台集团的基本法:“产量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
  茅台酒工艺,可以用“一到十”来概括:一是指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二是指两次投料、两种发酵;三是指茅台酒拥有醇甜、窖底、酱香三种典型体和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等“三高”;四是指四十天制曲发酵;五是指五月端午制曲;六是指六个月存曲;七是指七次取酒;八是指八次加曲、堆积、入池发酵;九是指九次蒸煮;十是指十个独特工艺: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轮次多、用粮多、用曲多、出酒率低、糖化率低、长期储存、精心勾兑。
  茅台酒整个生产周期耗时一年,从投料到产品出厂至少需要五年。五年的积淀,让茅台酒得以从容吸纳天地精华。茅台酒长期陈酿,在岁月的流逝中沉淀出独一无二的品质。
  勾兑,这是茅台酒长期酝酿之后的升华。勾酒师凭借极为敏感的视觉、嗅觉、味觉神经,心领神会地将几十种、甚至几百种不同年份、不同轮次、不同酒精浓度、不同典型体、不同酒龄的茅台酒基酒进行精心勾兑,取长补短地勾调成为妙不可言的成品茅台酒。勾兑,与其说是高超的技术,毋宁说是赏心悦目的艺术。
  “从一到十”,茅台酒经历了所有的技术程序,也完成了全部的艺术创造。
  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这是茅台哲学的物化。
  醇厚来自积淀,优雅源自升华。
  
  茅台哲学之二:开放与坚守
  
  茅台酒生产工艺中有两个环节充满了哲学意味:封闭式发酵与开放式发酵。
  封闭式发酵,又称“阴发酵”:把酒醅密封于窖池中发酵,发酵中不要氧气参加,即厌氧发酵,意在吸地之灵气。茅台酒的基因,就在这种封闭式的环境中萌发成长。
  开放式发酵,又称“阳发酵”:把酒醅摊凉、高温堆积、在地面上进行发酵,即有氧发酵。旨在充分摄取、网罗、繁殖、筛选空气中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弥补大曲微生物中某些数量和品种的不足,生成大量的香味物质,为人池发酵最大限度创造活力。
  “阴发酵”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经过自我的修炼、反省,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坚守,从而形成自己的精髓。守成才能固基,茅台酒崇本守道、不挖老窖、不卖新酒,正是这种执着,为世界上最高贵的酒,奠定了难以更替的根基。
  “阳发酵”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仿佛是百年中国发展的一面镜子。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古老的肌体有机会去吸收外部的观念、资金和技术,从而成功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转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迈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如果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回顾,每一个文明大国的成功,不都是在开放的状态中所取得?
  “阴发酵”和“阳发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只有坚守才能固本,只有开放才能吸纳。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既要有固守的根本,又要敢于海纳百川。惟其如此,生命才能勃发,事业才能兴盛,国家才能昌隆。
  这一“阴”一“阳”,何止是茅台之道?
  这一“阴”一“阳”,恰是人间大道。
  
  茅台哲学之三:责任与担当
  
  成功的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有高瞻远瞩的伟大构想,但是一定有核心价值观和超越赚钱的使命感,只有珍视良知,勇于担当责任的企业,才有可能走向伟大的行列――这一点可以在茅台集团的历史中找到注脚。
  作坊时代的茅台集团,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朴素而深刻:兢兢业业做好每一瓶酒,诚实、守信、厚道。
  成为百亿企业之后的茅台集团,将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不挖老窖、不卖新酒作为“质量宪法”。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誓言,无论何时,国酒茅台绝不会放弃“质量第一”的品牌理念去“加快发展”,也不会因为市场对茅台酒长期存在的饥渴性需求,去突破“当年销量按前5年贮量安排计划”的铁律。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茅台集团也站在更高的平台以更宏观的视角、更广阔的胸怀来统揽自己的企业责任:振兴中国民族品牌、为国家富强作贡献、为国酒坚守质量、为社会谋发展、打造国酒文化品牌、为利益相关方谋福祉。
  大品牌就要有大担当!
  2009m7月8日,人民大会堂北京厅,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人民日报社共同发起的“心基金”成立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茅台集团向“心基金”捐赠2191.6万元。这是“心基金”成立后获得的首笔大额捐赠。
  2191.6,寓意的是新中国60年21916个日日夜夜。
  国运兴,国酒兴。茅台集团把责任扛在肩上,栉风沐雨、革故鼎新、继续前行。
  
  茅台品牌带动贵州白酒扬帆远航
  
  振兴民族品牌,茅台集团不是独自在战斗。以茅台酒为龙头,一个以习酒、董酒、青酒、贵州醇、金沙窖酒等贵州名酒为主体的传统名优品牌和与酒中酒、小糊涂仙、怀庄酒、国台酒等新兴品牌共同发展的品牌群体正在崛起。这个品牌群体展示了贵州酒发展态势中的三个“初步”:初步形成了以酱香为主、浓香为辅、兼顾其它香型发展酒类香型体系;初步形成了黔北酿酒产业集群高度集中,黔东南、黔西南,毕节及黔东地区特色明显的产业分布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茅台集团国有企业为龙头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非公有制中小酿酒企业快速发展的合理发展格局。
  贵州省的白酒蓝图正在展开:从2009年到2015年,全省将重点建设3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年均新增优质白酒生产能力1.5万千升以上;到2015年底,整个基地白酒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左右。形成一批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打造5至10个国内知名品牌或10个以上区域性优势品牌,力争30至50户白酒企业纳入“贵州白酒”品牌范畴。其中,茅台集团白酒销售收入超200亿元,茅台酒产量达到375吨左右。
  以茅台集团为旗舰,一批“贵州白酒”拉开了风帆,正待远航。

相关热词搜索:世博会 重逢 世纪 国酒与世博会:一个世纪的重逢 国酒与世博会 国酒茅台与世博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