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守土有责 守土负责 守土尽责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贵州之痛,全国之忧 1988年,王福昌含泪搬离银洞湾村,将祖坟也一道迁走了,是悲哀,更是决绝。 1988年,世界著名喀斯特专家、牛津大学地理系Sweeting博士来到银洞湾村,他指着北盘江两岸连绵的石山说:“世界喀斯特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都有待于这里的研究成果而得到解决。”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北盘江沿岸俗称“花江”的地方,水土流失几乎近于无土可流的程度,土壤仅存于喀斯特溶隙和小洼地中,遍地裸岩,满目是石漠化和半石漠化的土地。农业是靠天吃饭,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典型的“烧一山,种一坡,收一箩,煮一锅”。人口增长过快,耕地产出率极低,当地居民以掠夺自然资源谋取生存,农业产出的增长主要依赖耕地和劳动力资源的不断投入来实现,劳动力和土地成为这个地区农业发展和人们生存的最廉价投资,因此又进一步刺激人口的增长,形成了“人增――耕进――林退――生态环境破坏――贫困”的恶性循环。
在这里,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互为因果。在这里,贫困就是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一种失败的关系,而这种失败的关系普遍存在于贵州的喀斯特地区,它在喀斯特与石漠化和贫穷之间接连划上了两个等号。
贵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高原山区。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达3.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8%,占西南8省石漠化面积的26%,比排位第二的云南(2.88万平方公里)、第三的广西(2.38万平方公里)分别多15%和39%。
石漠化,贵州之痛,全国之忧。
治理石漠化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行动
A.石漠化的生成路径。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占主要方面。人的活动不断加剧石漠化的程度,根本点还是人口的问题。近几十年贵州人口剧增,生存压力使人们在陡坡上开荒种粮砍柴煮饭取暖,加之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木材,致使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地表一旦裸露,石漠化过程立即开始。
地瘠则民贫,石漠化和贫困近亲,凡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群众生活最贫困的地方。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最后无不陷入“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十分脆弱,破坏容易修复难。比如,要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一厘米厚度的表土,最长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贵州的石漠化已经成为农村贫困落后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直接关系着长江与珠江两大流域的长远生态安全。
石漠化,既是一个严峻的生态问题,又是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B.治理石漠化的国家行动。
石漠化第一次进入国家视野是在“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推进黔桂滇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下,治理石漠化赫然列入党的行动纲领。接着,中央把石漠化防治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大纲(2006-2015)》,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8省(区、市)选择100个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规划大纲》规定,工程建设期为2006-2015年,分两期进行,其中2006-2010年为第一期,2011-2015年为第二期。
贵州有55个县被列为国家试点县(其中35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个县三年国家补助3000万元。石漠化防治涉及面广,投资量大,中央的高度重视改变了长期以来贵州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防治石漠化的吃力局面。
C.治理石漠化的目标。
石漠化与交通、水利、污染防治并列为当前贵州发展面临的四个最突出的战略问题。2008年7月10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贵州治理石漠化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意见》计划到2010年,55个试点县要治理石漠化面积8250平方公里,占全省石漠化面积25%,新增林草植被56.63万公顷,植被覆盖度提高3.68个百分点;建设和改造坡耕地3.63万公顷,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856万吨。到2015年,治理石漠化面积1.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石漠化总面积的54%;新增林草植被151万公顷,植被覆盖度提高9.8个百分点;建设和改造坡耕地25.84万公顷,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7049万吨。
由于贵州占全国试点县比重最大,贵州试点县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全国试点工作的成败,为此贵州从55个试点中选择出4个不同治理类型的县作为省级示范县,力图探索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典型模式,为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树立榜样。这四个县是:毕节市,清镇市,关岭县,晴隆县。到2010年,这四个示范县要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390平方公里,新增林草植被381平方公里,植被覆盖度提高约5个百分点。
D.治理石漠化的远景。
到石漠化治理后期,贵州将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林草植被为主的生态体系,试点县生态功能明显改善,全省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遏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草地畜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经济逐步步入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让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
A.石漠化治理的两个层面。
石漠化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过程,它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连。石漠化治理,必须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现实中的石漠化”与“意识上的石漠化”。治理“现实中的石漠化”,以当地群众为主体,在政府及专家的协助下,综合各种措施,修复石漠化生态环境,为当地发展提供硬件支撑和技术支持。治理“意识上的石漠化”,则是引导当地群众反思传统的利益驱使和不合理的社会经济行为,引导当地居民关注、思考、正视自身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同时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共同努力保护环境,以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发生、发展、演化的主导因素,所以,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只有“意识恢复”与“生态重建”齐头并进,才能实现石漠化综合防治的可持续性。只有实现环境改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三者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意识、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的充分结合,石漠化的问题才能得到全面彻底的解决。
B.石漠化治理必须惠及当地群众。
石漠化治理面对的是自然与社会的复合系统,如果只注意生态效益,石漠化治理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脱节,群众缺乏积极性,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石漠化防治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和有效巩固,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解决生态问题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为此,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必须着眼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想方设法改善民生。
石漠化治理应坚持把水土保持与水土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把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与粮、经、林、果、牧全面开发结合起来,使治山治水与经济开发融为一体,针对当地区域生态环境的问题、农业生产的状况与潜力以及当地的经济负荷水平,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态――经济――技术的综合体系,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才能激发广大群众治理开发的热情。
C.石漠化治理必须形成合力。
国家100个试点,涉及贵州全省9个市(州、地)55个县,6个亚区17个治理小区, 200个小流域。治理涉及7大工程: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草地建设与草食畜牧业、基本农田建设与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建设、易地扶贫和劳务输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检测体系建设,可谓点多面广任务重。治理石漠化,分工是责任,合作是机制,必须规划先行,政策措施要配套,统筹安排好各类资金和各方力量,先易后难,分类指导,依靠科技,依法治理。
石漠化治理的六项重点工作
产业:种草养畜。
就贵州石漠化现状来看,玉米种植比较普遍的地方往往伴随着石漠化的扩大蔓延,坡地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是造成石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但是玉米的主要用途不是口粮而是养猪的饲料。2007年,贵州全省猪肉产量125.6万吨,占全省肉类产量的83.3%,这一比例居全国首位,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贵州玉米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2003年1029.45万亩,2007年1096.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占谷物种植面积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因此,要减轻贵州粮食安全压力和生态安全压力,必须用“草地农业”取代“粮猪农业”,变种玉米养猪为种草养畜,变养牛种田为种田养牛,变农民为牧民。
农田: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
目前玉米在贵州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超过30%,要减少玉米种植,必须增加水稻、马铃薯等其他粮食作物的产量,这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需要。提高产量一方面靠品种,一方面靠耕地。如果贵州农村人口人均有半亩水稻基本口粮田,哪怕亩产只有600公斤,整个产量可达到900万吨,完全超过2007年全省水稻、玉米、小麦的总和。目前全省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0.46亩,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工作方案正在编制中。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利于缓解种植玉米带来的生态压力。
水利:搞好水源建设。
防止水土流失、满足生态用水与生活用水是石漠化防治过程中两个与水有关的重要问题。拦蓄地表径流、建设“三小”微型水利工程可以避免在降雨时地表径流对表面土层的强烈冲刷,减少和防治水土流失。解决生态和生活用水要以水源建设为关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来解决,力争用5年时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植被:选择先锋植物。
对防治石漠化而言,恢复植被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但是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先锋植物是指既有生态适应性又有经济效益的植物,当先锋植物改善土壤肥力达到一定覆盖率后,才适宜引进乔木。先锋植物因地而宜,因时而异,有的地区适宜种草,有的地区适宜种花椒、金银花,有的地区适宜种树。只有系统地、有步骤地引进植物,才能切实取得成效。
能源:建设大中型沼气池。
贵州农村农户目前主要炊事能源是煤,次之是柴草,用柴草的农户占总数的40%。在石漠化已经显出端倪的地方,继续使用柴草必然会加快石漠化的进程。沼气是普遍适合贵州实际的一种农村替代能源,但是目前贵州农村沼气池地点分散,规模小,技术维护困难大,不能完全满足生活需要。通过推广小区养殖和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可以发展多户共用的大中型沼气池,既满足沼气需要,又降低维护成本,还能改善生活环境。
减压:生态移民。
人的不当活动是不断加剧石漠化程度的主要因素,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同时,对那些生活在生态恶化、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群众,要做好生态移民工作。要想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还是要靠城镇化。在中心城镇周边给他们寻找安居乐业的机会,随着城镇的逐步发展将他们变为城镇居民,生活困难的纳入低保。
2000年,王福昌迁回了银洞湾。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他种上了花椒,叙写了闻名全国的石漠化治理的“顶坛模式”。2008年8月19日这天,他“拇指随便钩一篮花椒,到县城逛一圈,回家荷包里就装了几百元。”市场有起伏,近年来王福昌每年的花椒收入都是一两万。当年迁出是为了温饱,迁回却过上了小康生活,他做梦也没想到人生能出现这样的拐点。
同在8月19日,全省石漠化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大会在贵阳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在会上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绝不能坐失良机,绝不能辜负中央的关怀和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重托。”两个“绝不能”显示了贵州干部群众上下同欲治理石漠化的信心与决心。
相关热词搜索:守土有责 守土 尽责 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 守土有责的意思 公安机关守土有责尽责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