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9-08-22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信息服务;行业转型
摘要:在“互联网+”成为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也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互联网+”将在资源开放、服务终端、服务范式等方面促进图书馆行业的长足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应加强人才培养,升级改造软硬件设备,加强与相关行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图书馆“互联网+”的特色发展道路。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3-0071-03
1“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般认为,“互联网+”理念始于2012年易观国际CEO于扬在一次互联网博览会上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的主题演讲。他基于对21世纪以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深刻理解,冷静地指出,在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不利局面下,企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更新理念,通过“互联网+”公式更新企业的服务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凭借,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共荣双赢。[1]
于扬点燃的星星之火在2015年成燎原之势。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经由马化腾、马云等互联网业界人士的推动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清晰阐释,“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家发展大战略。[2]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一时之间掀起了街头巷尾热议“互联网+”的热潮。运用国人常用的百度搜索引擎,笔者发现与“互联网+”相关的信息超过1亿条,且还在不断发酵中,涉及电子商务、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经过几个月酝酿,2015年7月,国务院终于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虽然该《意见》颁行不久效果还未显现,但是各行各业普遍期待“互联网+”的飓风能消除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间的隔膜,真正做到互联互通,成为助推传统行业经济增值的永动机,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加速器。
2“互联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3]“互联网+”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影响有以下三点。
2.1图书馆“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的延展,实现“资源开放创新”
图书馆的“空间”既包括实在的物理空间,也包括图书馆的精神空间。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是基于纸质阅读的,因此其内部的空间设置都以服务用户的纸质阅读需要为中心,以图书馆的阅览厅、借阅室、书库等馆舍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资源的物理空间。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希望图书馆突破原有资源空间的束缚,实现图书馆“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的延展,实现更大程度的资源开放,促使新的学习文化的生成。“互联网+”无疑为图书馆“空间”边界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个以信息服务为重要业务的传统行业,图书馆业相较于其他行业,在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行业转型升级方面较为前沿,但还是存在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和“影响空间”延展度不足的问题。我们应努力思索“互联网+”浪潮下图书馆的“空间”问题的走向,一方面,仍应坚持图书馆的公益性质,继续制定延伸教育和用户教育计划,以帮助用户从所有的信息资源中受益[4],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和力量之源;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扩大图书馆的资源容量,并以这种资源容量为基础构建社会全体成员终身学习、精神交流、知识互助的平台,这是“资源开放创新”的奠基石。
2.2打造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助推全民阅读,达成“多向互动创新”
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凭借,通过内容处理、资源共享形成的信息产品,达到了传统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深度融合,并可通过多平台、多终端传播信息的图书馆。[5]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虽然在信息化浪潮的持续冲击下,传统的纸质阅读“唯我独尊”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图书馆学界仍应坚持以“用户阅读体验”为中心的宗旨,响应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打破载体的限制,在坚持纸质阅读服务的同时,还要开拓和优化电子阅读服务资源,打造全媒体融合型图书馆,把图书馆由单纯的文献借阅中心打造为以民众终身学习、终身阅读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服务中心。其着力点在于,通过“互联网+”的带动作用,把用户由信息资源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把对用户的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统一起来,让信息资源如影随形,让阅读无处不在。全媒体融合型的图书馆不再单纯依靠对用户搜索结果的分析,对用户“推介”相关信息,用户对这些信息进行有限反馈的双向交流模式,而是图书馆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完善,将尽可能多的用户纳入这个平台,以此形成用户之间、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线上线下的多向互动,形成螺旋多向的创新体验。
2.3促使图书馆更新信息服务理念,力争“服务范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中国图书馆的服务范式也要及时更新。我们应该尽快更新服务理念,把服务范围由狭隘的“读者”“用户”拓展为面向社会公众,尽可能地兼顾图书馆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图书馆在过去的发展大多遵循的是一条封闭化的道路,“用户”“读者”是图书馆对服务对象的常见称谓。不管是“用户”还是“读者”都把服务对象定位于主动利用图书馆的人群。[6]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更新用户服务理念,把服务对象由“读者”“用户”扩展到一切潜在的可能需要图书馆服务的“利益相关方”,激活“潜在用户”,力争把服务推向全社会。“图书馆利益相关方”指的是受图书馆发展影响,同时又影响图书馆发展的个人和团体。[7]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开放”与“共享”是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应尽的责任,这也与“互联网+”开放创新、用户创新的宗旨有相通之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