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供需视角下的管理会计职业化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 相比于财务会计等其他行业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明显滞后,管理会计职业化进程缓慢。基于学界对职业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供需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供给与需求问题,指出中国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发展路径:破解五大关键问题,最终实现管理会计的国际趋同。
【关键词】 管理会计职业化; 有效供给与需求; 管理会计师;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021-05
从管理会计产生的历史动因及管理会计本身的职能来看,企业管理离不开管理会计;从市场经济发展来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离不开管理会计。当前,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下滑,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蜿蜒曲折。某些管理咨询公司业绩却逆势飞扬,更说明经济发展确实需要管理会计师这一为市场经济主体出谋划策的军师。也就是说,“经济越发展,管理会计越重要”(胡玉明,2011)[ 1 ]。然而,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相当滞后,管理会计职业化更是遥遥无期。
一、学界背景梳理
据《现代汉语词典》,所谓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将社会中的某项工作固定地作为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的现象,即为职业化。管理会计职业化,是指取得管理会计师任职资格,以管理会计工作固定地作为谋生主要手段的现象。李宏飞提出了基于提升个人价值、塑造良好职业素养的职业化概念。吴大军教授提出了管理会计职业化的目标及实现途径。崔建华阐述了英美管理会计职业化的经验。唐睿明从管理会计职业化教育的角度进行了相关探讨。复旦大学任明川教授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会计职业化的含义,认为职业化是由职业演化成专业的过程[ 2 ]。管理会计职业化同时也是社会学研究的课题之一,要“以管理会计的技术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理念,研究中国的管理会计问题”[ 1 ]。英美等国职业化研究包括职能论、互动论、批判论三大观点,职能论强调了职业化的基本要素,互动论突出了基本要素的社会性,批判论则更加重视特定政治、经济背景对职业化进程的影响。其中,职能论代表威伦斯基用五大要素对职业化进行了描述。
综上,管理会计职业化研究成果甚少,其他的职业化研究大多基于社会学进行探讨。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各种社会和经济矛盾的严峻挑战,社会供需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管理会计的主题转变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基于此,本文将社会学、经济学理论融入到管理会计职业化研究中,以期能均衡管理会计师社会供需,推动管理会计职业化进程。
二、管理会计师的社会供需现状分析
(一)需求现状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平衡下,市场才会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如果经济社会需要管理会计师,并且愿意为获得管理会计师的工作而付出较高的薪酬,自然就会有人去做这种工作,去从事这个职业。根据完全竞争行业理论,该行业的收益越大,就越会吸引趋利者蜂拥而入,直至人满为患。当然,这部分人首先要具备胜任这种工作的能力,去学习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相关知识,取得任职资格,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才可能进入该行业做一名管理会计师。这样需求刺激了供给,反过来供给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自动地创造需求,二者实现均衡,管理会计职业化完成。近几年在我国新涌现的多种职业资格考试,如个人理财师、美容整容师、家政服务师、物业管理师等,无不是顺应社会需求而推进了职业化历程。
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余绪缨教授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中国原属空白,但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却极为重要。周其武教授1999年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管理会计而不是财务会计”。Ray Ball教授也明确指出“中国会计急需解决的是管理会计问题”。以上三位教授的观点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需求与管理会计供给之间关系的客观描述。2014年7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组织的“中国管理会计系列讲座”第一讲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管理会计的知识理念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改进财务绩效、防范投融资风险,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和战略决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切尔·马赫说过:“管理会计就像花茎甘一样,无论你是否喜欢它,它一定有益于你。”这位经济学家当时就认为东欧向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迫切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经济学家,而是更多的管理会计师。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扩内需,稳增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此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更加需要与国际接轨,企业对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必将不断增大,未来管理会计将拥有更大的舞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绝不仅仅是指财务会计。经济发展越处于危机期、困难期,我们就越需要管理会计。但我们深深知道:由于管理会计本身的特性及我国管理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特色,目前这种需求还只是一种笼统的、宏观的需求,还没有演变成各经济组织具体的、切身的有效需求。应将经济新常态的情境特征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路径之中(冯巧根,2015)[ 3 ]。
英美等国早已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需求并迅速抢滩中国管理会计师培训市场,我们必须重视会计国际趋同背景下管理会计职业化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利益之争。
(二)供给现状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管理会计的需求,从供给来看,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实现需要一个充足的卖方市场,即一支优秀的具有职业资格的管理会计师队伍。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研究、组织与应用都与国际惯例有很大差距,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严酷的竞争格局。尽管目前国内有1 500多万会计人员,但其中95%为财务会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5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中,80%以上为管理会计。我国至今没有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也没有建立管理会计师考试制度。绝大多数企业未设置管理会计部门和配备专职人员,即使在一些管理会计应用比较好的标杆企业,如海尔、北汽福田等,也往往是财务会计师在兼职做管理会计工作,并没有真正的管理会计师,或者仅是国外的管理会计培训机构对财务会计师进行管理会计知识的相关培训。目前我国取得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认证资格的仅3 000多人,全部分布在著名外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岗位上。保守估计,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达300万之多,传统财务会计人才严重过剩,新型管理会计人才严重不足。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