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现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响应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hzd/lhzd201902/lhzd20190240-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hzd/lhzd201902/lhzd2019024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lhzd/lhzd201902/lhzd20190240-3-l.jpg
  摘 要:为探索南方6省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现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响应的内在机理,基于PSR模型进行测度,选取了未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率、预计毕业生数量变化率、教育经费支出变化率等13个变量,通过评价值转化、综合评价值计量、协调度测算等方法而剖析研究区域的压力—状态—响应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压力呈现向广东省集聚的态势,但广东省在状态和响应上仍在区域内处于占优地位,研究区域内呈现出综合评价得分与协调度评价值呈负相关的态势,表明地区隐藏的危机广泛存在。研究结论:(1)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不同步造就就业压力等问题高企;(2)改变大学生传统择业观,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新创业转型。
  关键词:就业 高等教育 创新创业 政策
  伴随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趋势发展,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指数增长,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765万人。但统计数据上仍然有10%左右的失业率缺口,而实际缺口或将更大(存在就业证明材料造假、关键节点辞职等问题)。因此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缓解当前高校畢业生就业压力,并激发高校毕业生创新潜力,砥砺国家发展。当前高校毕业自主创业的比例在3%左右,在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学院”创办创新创业课程、举办“挑战杯”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开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制度支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对此诸多学者从其发生机理与发展机制等方面加以探索。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生机理视角,李克非(2016)认为就业压力增大、高校大学生就业率长期不理想的现状促使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机会、实现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1];时昱(2017)的研究同样表明就业压力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驱动作用[2];兰华(2016)的研究表明,新常态下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提升[3]。由此表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驱动大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我能力以应对生存与发展问题。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视角,诸多学者在政策支持[4,5]、平台建设[6,7]、教育支撑[8,9]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政策量化分析视角探寻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响应的影响机理。本文选取“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响应”这一分析框架,探寻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影响,并探寻当前响应机制的作用状况,从而探寻近年来就业压力问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影响差异,以揭示近年来我国部分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从而诊断新时期区域大学生创业创业水平。文章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对两个时空截面(2011—2012、2015—2016)加以评价,以“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响应”为基本逻辑框架,以揭示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国家科技进步提供政策依据。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广东及其周边(陆地、水域相邻)5省(福建、海南、广西、湖南、江西),上述地区属于泛珠三角地区,存在共同特征是教育资源相对北京、上海、江苏、湖北等教育大省相对薄弱。就原“211工程”大学布局而言,广东省仅有四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省仅有两所(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江西省只有一所(南昌大学)、湖南省仅有四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广西自治区只有一所(广西大学)、海南省只有一所(海南大学)。而全国重点大学中,广东省的华南农业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湖南省的湘潭大学以及江西省的江西农业大学却均无缘“211工程”与当前“双一流”建设,区域教育水平呈现弱势。然而,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本区域人才培养的弱势被外部省份流动人口所填补,加上广东省高校组内资源分配不均,如广东海洋大学虽隶广东省教育厅,但由于地处湛江,距离广州较远而受到资源配置上的扭曲,造成组内资源分配不均等,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性对待,由此而引发本区域内部就业资源被挤占,出现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状况。面对高企的就业压力,研究区域内各省均采取一系列刺激政策,如广东省“211工程”、人才引进费政策、创业补贴等政策,由此激发区域内生创造力,解决就业压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砥砺区域发展。本文依次为研究区域目的在于挖掘研究区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翘楚,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就业压力与大学生挖掘自身潜力,从压力—状态—响应视觉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为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2—2017)、研究区域各省统计年鉴(2012—2017)、国务院以及各部委政策文本等。
  二、分析框架: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响应
  本文聚焦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对其创新创业的影响,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现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响应”,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首先,压力层包含未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率、预计毕业生数量变化率、教育经费支出变化率等三个指标。未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率用以反映伴随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程度;预计毕业生数量则是对毕业生数量预期增长的刻画,强调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严峻竞争形势;教育经费支出变化率反映当前就业难与财政教育支出之间的困境,即财政教育支出不断上升,但就业难问题却与日俱增。
  其次,状态层包含生均科研经费支出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数量、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数量、获得各级科研项目数量。生均科研经费支出水平用以表明当前对大学生培养的资本投入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用以表明师资水平对大学生整体能力的影响;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数量、学术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数量、获得各级科研项目数量均从大学生培养水平予以量化测度。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响应 就业压力 现状 创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