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与科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高素质及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关键,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依赖良好的教育水平及质量。本文将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探究职业教育在其中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22-01
前言
教育事业历来是我国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全国高考录取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逐步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环节。鉴于这一发展背景,本文将探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探讨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意义,以期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特征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大众化理念,基于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三大阶段。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须达到相应的数量指标。
无论是何国家,若在高等教育数量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5%以上的适龄人口迈入高等学校,则认为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数量上的大发展,能够反映高等教育功能、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及课程体系等要素上的变化,让高等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2.具备高水平的大众型教育机构。
要想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既要具备完善成熟的传统大学,还要开设高水平的大中型教育机构。此类高等教育机构在管理方式、专业设置、招生须知、学习年限等要素上均面向大众,秉承自由入学的理念。
3.推广综合型高中及中等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要想迈入大众化,须以满足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前提,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并明确就业市场的发展形势,将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制定完善适宜的教育规划,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而要想彰显两者的作用,必须普及高中及中等教育机构,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适宜的生源。
4.人均GNP与大众化呈正相关。
经实践研究证明,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高等教育呈线性上升状态,而当GN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高等教育迈入平缓阶段。总的来说,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国家,人均GNP也多达到1000美元之上。
5.高等教育招生机制多元化。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入学方式、标准及程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各个中等学校毕业的学生均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系统日臻完善。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人才培养规划上不尽相同,在质量标准尚各具差异。高等学校在招生时,可依据类型、职能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灵活性入学程序。
二、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意义
1.职业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秉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逐步深化改革开放,以促进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才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十五届五次会议提出了试办专科学校及职业大学的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兴起,并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开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我国试办职业大学,致力于培养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探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及实施,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在第三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大力大战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明确提出,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从在校生数量及发展规模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否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息息相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数量、扩大我国高校规模,进而丰富我国教育资源,调整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及类型,让各大类型的高校协调发展,布局适宜。
2.职业教育有利于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迈入发展阶段,整体发展速度喜人,但入学率不尽人意,尚不符合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进入扩招,截止到2002年,毛入学率已达到14%的目标。然而,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在招生方面已黔驴技穷,招生数量及规模趋于临界值,已充分发挥了自身潜力,若想进一步扩招,必须加大投入,此举会增大政府的财政负担。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应对扩展和增大财政负担的矛盾。首先,相较于全日制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更短,招生门槛更低,人均培养成本偏低,有助于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利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迅速发展,此举有利于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部分。此外,高等职业教育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尚存极大挖掘潜质,有利于实现扩大招生数量的目标,满足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
3.职业教育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结构及办学主体多元化。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人才培养目标也逐步调整,须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方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人才,专业设置灵活多样,秉承主次分明的课程规划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基于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处于精英高等教育环节的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存在一定差异,有利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出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年限更短,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办学主体,有效吸收来自企业、部门、单位及社会的资金,有利于拓展教育经费来源,此举有利于缓解政府教育经费紧张问题,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是落实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合理措施,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丽萍,刘旭东,赵繁菲,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角色分析:美国、德国的经验与启示[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2]刘旭东,许鑫,李悦,等.美国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嬗变中的作用分析[J].職业技术教育,2016,37(4):56-60.
[3]赵伟.就业导向性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13).
[4]孙兴洋.以问题导向优化高职教育政策[J].评价与管理,2018(1).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