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石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 阐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基石的观点,指出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石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206-02
教育之本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立校之本,更是立业立国之本。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为此,业界人士做了许多研究和探讨,国家也为此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想必不用赘述。众所周知,办教育或者说做人才培养,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办学的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是校舍、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场地和设施。软件主要是办学章程、师资、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其中,在满足办学的基本条件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者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效果。在此,本人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经历,从人才培养方案着眼,就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质量的对策措施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石
为什么说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基石,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人才培养方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得以具体贯彻落实的去处
办教育,首先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是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确保教育不偏离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因此,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必须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和依据。故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是黨和国家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去处。
(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把人才培养成什么样,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是否满足行业需求,是否能对接企业的专业岗位需求,或者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能否及时找到工作,做到学有所用,而且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这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而且必须定位准确。如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势必造成人才培养的盲目,培养出的人才将是学非所用,学不够用,学不适用。
(三)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否科学合理,将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其中课程设置的如何,则直接反映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质量。也就是说,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课程、课程内容和课时的确定。能否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必须依赖于课程科学合理的设置来实现。
(四)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条件及其制度保障的具体体现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综合反映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诸如教学场地、教学设备设施、师资队伍、图书资料、题库、网络学习和考试平台等教学条件的构成、现状和现实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综合反映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诸如条件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等制度保障。
(五)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路线图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如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内容的合理搭配和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内容的合理搭配和衔接,以及它们两者之间在时序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与衔接,还有它们各自及彼此之间具体实现的方法和手段等。因而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路线图。
综上所述,可见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之重要。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不可撼动的基石。
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所见过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发现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过于冗长且不得要领
笔者注意到,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格式,全凭各自的理解和认识在制作,因而出现了文本格式各异、内容简繁不一等情况。其实,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只是奠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本,并非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部。专业人才培养包括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制作)的全过程,它们之间依次是承前启后、由“粗”到细、使人才培养的设计不断具体化的关系。如果把人才培养比作一项具体的建设工程,那么人才培养方案应属这一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其后的课程标准和教案制作或是这项工程的施工设计。但近年来,见过一些人才培养方案,有的甚至作为标本推广。如果把一份人才培养方案写成厚厚的一本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所有的”知识点及其传授的方式方法都一一罗列出来,大有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案于一体之势。其结果难免是挂一漏万,不得要领。
(二)质量不高且谬误难免
1.课程名称与课程内容不一致。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诸如课程名称与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或课程名称不能直接反映课程内容,甚至出现课程名称与课程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如某高校一工程类专业设置了《工程力学与结构》课程,而选用的教材为《建筑力学与结构》;又如某高校开采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名称为《开采技术》,而选用的教材为《采矿方法》(课程内容)。这样做的结果不便于用人单位对学校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进行了解,不利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
2.课程或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如某高校煤矿开采专业在所开设的课程中已经开设了《煤矿开采方法》《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电工》和《矿山机械》等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另外又开设了非开采专业所需开设的《煤矿生产概论》(实为《采煤概论》)。此外,在安全技术管理、矿山安全技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常常有《现代安全管理》《安全评价技术》《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和《矿山安全监察监管》等课程在同一专业同时出现的现象。从这些课程所选教材看,内容重复和交叉的现象较为普遍,而教师又不一定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课时利用率低,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成本高的问题出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来实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