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比较教育学的问题研究及其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1.引言
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本地区以及世界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眼界的科学。比较教育不仅有力地配合了我国教育科学的振兴,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开放,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运动,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可以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可以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2.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比较教育从19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近200年的发展历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比较教育研究不断深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也因此而获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学科不断发展并进一步分化,形成由多个分支学科共同构成的教育学科群。因为比较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分析学科,它所涉及的研究问题几乎存在于所有教育学科之中,也就是说,比较教育研究的问题确实涉及到人类教育的整个领域,而人类教育的不同问题则为不同的教育学科所研究,并构成特定教育学科特定的研究对象。
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或领域也是不断发展的。早期的比较教育研究主要是对各国教育制度的研究,后来又发展为对各国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教育的国家或民族特性的研究。国际教育研究特别注重对当代国际间教育问题与教育发展动态的探讨和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研究,发展教育研究特别注重对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就是说,比较教育基于国际视野,将教育制度、国际教育、发展教育等重大教育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世界各国教育改革。
3.我国比较教育学存在的问题
多年前,就有学者指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缺乏比较系统的分析,停留在介绍、描述水平。在将国外的教育经验介绍进我国的同时,我国学者也有把我国的教育经验介绍出去的责任。现如今有关比较教育的论文和出版物数量激增,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蜻蜓点水式的分析、简单的类比和比较并没有使情况得到根本改观。因此,目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成果未能超越表层的、形式化比较的水平,之所以做出如上判断,主要基于如下两点:
第一,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我们的比较教育研究主要是对有形的教育的国际比较。重视国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正确的。在为学校教育提供基础、支撑教育的力量中,还有着更为广泛的,尽管不一定都是有意图、有计划、有组织的,但却左右一个国家教育面貌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从广义上讲就是文化,亦即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文化有时超越人为划定的国境,与民族国家并不一定重合。即使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如果不伴随“文化”比较,尤其是生活文化层面的比较考察的话,就无疑是表层的、形式化的比较。近年来国际上凸显的文化主义比较教育研究取向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从研究方法上来说,多学科方法的运用是世界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中未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在资料收集方面,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证的研究方法很少使用,基本上还是书斋式的文献研究;在资料分析方面,大多只从本学科需要的范围出发,部分地将所研究区域的教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拿出来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分析,致使不能将研究对象放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整体的把握。而最根本的问题是,将“比较教育”错误的看作是“教育的比较”,即将比较教育中的“比较”不恰当地仅仅理解成工具性方法,而且将这种“比较方法”不恰当地中心化,从而客观上阻碍了多学科方法的运用,方法的匮乏使我们的研究难以深入。从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现状看,方法问题是个关键问题。不用一定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处理,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上比较。抓住国外一点什么,翻译介绍一番,最后总说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借鉴意义,这并不是比较研究。
4.关于我国比较教育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从现实需要出发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中国,由于所谓国情需要,人们过于热衷“比较—借鉴”这样的功利化研究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导致了研究问题停滞在表层现实,缺乏深刻性和全面性。要推动比较教育走出目前的状况,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明确比较教育学科的本体。
由于中国比较教育的一些问题多表现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而且明确学科的对象与方法是建构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所以许多人很自然地就会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找寻原因,并且试图通过为比较教育找到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确立比较教育的学科地位,进而解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因此,不仅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涉及所有教育领域,覆盖整个国际社会,而且研究方法也汇聚了各种各样的主义和范式。多样化、异质化的结果使比较教育成了一个由各种欣欣向荣而又互不相干的思潮构成的松散的集合体。这一状况一方面说明明确比较教育的学科本体已经成为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虽然是学科理论建设的基本要素,但是对于比较教育这样一个以多样性为特征的边缘学科来说,很难成为学科的本体。
第二,改革比较教育学课程体系,提升比较教育研究者的素质
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有一个主攻国别或区域。我们的比较教育研究过去被称之为外国教育研究。研究者只关心、只了解自己研究的国别,没有把国别教育研究放在国际乃至全球视野中进行考察。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主攻国别或区域的教育作为主攻的研究对象。当然,我们所提倡的国别或区域教育研究是在比较视野下进行的开放的国别或区域教育研究。我们还应该有主攻领域或专题。每个比较教育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基础确立自己的主攻领域或专题。我们现在的比较教育研究者中有很多人没有自己一个相对稳定的主攻领域或专题,总是什么热搞什么,什么都可以谈,但是什么都很难谈得深、谈得到位。因此,应该有一个主攻的视角。比较教育强调多学科方法的运用,每个视角所取得的成果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尽管不一定是全面的。对同一个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研究,如果没有各自独特的研究视角或方法,就会出现重复的现象。
因此,我们现在的比较教育研究应立足于为教育和国家发展服务这一基本主题之上,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解决问题,一方面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创立自己的、适合在我国生长的比较教育理论、研究模式或方法。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