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看教师抵触“推门听课”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近年来不少学校管理者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纷纷在各自学校实行一种名为“推门听课”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它视为法宝, 而教师却普遍存在抵触情绪。原因何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因为“推门听课”忽视了教学 过程的整体性,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专业性,缺乏听课、评课的针对性,忽视了教育科研的互 动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因为“推门听课”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是对教师人格和 师德的否定,而且“推门听课”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波动,影响 教学效果。
关键词:推门听课;教师抵触;教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0845(2008)06-0134-02
教师的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教育家乌 申斯基曾指出,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 历 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 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从更小地范围来说,教师是学校教 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 高,都有赖于教师们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因此,无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发展 的角度,都需要学校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由此,各种新 的教学管理方式便应运而生。
时下流行于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所谓“推门听课”就是其中之一。“推门听课”,是指学 校管理者在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课前或者课中突击式进入教室听课,以此来了解 和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管理行为。
虽然都是“推门听课”,但各校推行这一举措的出发点却是有一定差异的,大体上可归 纳为两类:
第一,“推门听课”是为了帮助学校管理者了解教学一线的真实现状,帮助教师总结教 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教学改革的可行之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
第二,“推门听课”是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部分教师教学不认真、不负责任这一情况 ,帮助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督促教师端正态度,钻研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推门听课”推行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校管理者了解教学实际,监督、激励 教师认真教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我们认为,这一管理方式的推行,其目 的 确实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但从其实施的具体效果来看却并不遂人 愿。在实行“推门听课”的学校,教师大多怨声载道,时时处于领导的监视之下,倍感尊严 受到践踏,教学活动受到质疑。领导们宣扬的所谓交流经验、改进教学的作用却并没有明显 显现。更有学校迫于教师的“民怨”,不得不悄悄地草草收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应 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推门听课”
“推门听课”作为一种突然袭击式的听课方式,它在实行伊始就缺乏对于教育教学规律 的正确认识。
1.“推门听课”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它一般包括这样六个 阶段,即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与检查知识、技能和技 巧[1]。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练 习法、实验 法、演示法等),安排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为行之有效。“推门听课”往往只 能看 到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片段,而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前后相连的每一个环节。学校管理 者试 图通过一两次所谓能观察到教学常态的“推门听课”就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控班能力、课堂 气氛等进行武断的评点,显然是有失科学性的。
2.“推门听课”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专业性
虽然在各科教学中存在一些共通性的规律,但其差异性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管理者 的学校领导,有的虽仍在教学一线,但可能与所听课程存在专业差别;有的曾经担任过教师 ,但担任行政职务后就离开了教学岗位;有的一直从事行政工作,从未涉足过教学实践。学 校管理者事先不作任何准备的这种“推门听课”,除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之 外,很难起到即时点评、指导、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推门听课”缺乏听课、评课的针对性
缺乏课前沟通和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 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的话题,这样,对话也就失去了共同 的基础[2]。“推门听课”大多是在学校管理者未作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未作准备,其点评自然就缺乏针对性。这如何能起到交流、提高的目的?
4.“推门听课”忽视了教育科研的互动性
我国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管理者只 有身体力行地投入教育交流与科研,钻研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召唤广大教师志同道合、真心 诚意地走到一起来搞科研[3]。现在流行于各级学校的“推门听课”,往往都是学 校管理者 推“教师的门”、听“教师的课”,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没有试图首先打开自己的 门,先把教师请进自己的教室听课,使管理者与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势必使教师萌 生抵触情绪。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推门听课”
教师为什么会对领导者们大为推崇的“推门听课”如此反感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 也能够发现一些问题。
1.教师心理方面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群体,其心理具有自尊心强、荣誉感重、求知欲旺盛、思 维敏捷等特点。在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十分珍视来自外界的尊重和信任,相比于物质上的享 乐,他们中很多人都把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视为人生的价值所在。教学上的成就感、管理者 的支持和信任、师道尊严的维护都是他们所看重的。
“推门听课”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人性是恶的,认为教师从本质上就是 会弄虚作假、好逸恶劳的,作为管理者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加以 防范,杜绝教师消极怠工。且不论“推门听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单就其前提假设来说,就 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是对其人格和师德的彻底否定,难怪教师会对这一举措抱有反 感和抵触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归结为五个层次,由低到 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与保障,归属、爱与社会活动,尊重和自我实现。由此可见,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 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被激活[4]。只有当教师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时 ,他才会 把自己的关注点指向更高层次,即自我实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 教师的人生价值。也只有在教育工作中能充分感受这一职业的内在尊严和充分实现自 己人生价值的教师才是幸福的[5]。
此种管理方式由于漠视教师的心理状态,因此不但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 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2.学生心理方面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6]。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 学生 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状态。注意是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因为它 是一切心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伴侣”,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7]。良好的 注意力是 学习活动的必备品质。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智力的差异,而更多的是取 决于是否“专心致志”[8]。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是会想方设法地使学 生集中注 意力,如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有趣、难度适中,教学方法的直观形象、灵活多变,积极创设 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推门听课”作为在教学 过程中出现的教师无法预料到的偶发事件,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 生的情绪出现波动。如果教师在处理上稍有不当,必然会使接下来的课堂气氛变得压抑、紧 张,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一点也正是一线教师抵触“推门听课”的主要原因所在。
总之,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而产生的“推门听课”这一教学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但由于它缺乏对于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 准确把握,因此,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各级学校的管理者在采用这 一管理方式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切不可滥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98 ~204.
[2]陈大伟.怎样观课评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99.
[3]朱永新.新教育之思[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112.
[4][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G•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 •实践(第七版)[M].范国睿,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5.
[5]沙洪泽.教育——为了人的幸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1.
[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
[7]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42.
[8]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65.
〔责任编辑:闫长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