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课程化教学模式的创建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悟爱情 点击:


  摘 要: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教学模式应具备现代课程理论中人们共同关心的基本要点,并按照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要素进行课程化教学模式创建:(1)根据高校学生口语交流和交际素养的现实需求设立课程理念、目标,掌握普通话理论知识与发展学生口语表达技能和素养、陶冶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怀、培养运用标准母语交流交际的习惯;(2)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根据学生特点既要有语音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1],也要选取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和直接经验(如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课程);(3)普通话培训课程的学时设置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的编排要依照普通话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与大学生的心理顺序,保证普通话课程的可教性和可学性;(4)在学生获得普通话水平知识能力的方法上,应调动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以发现式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发展口语能力[2]。
  关键词: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 模式创建 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220-02
  普通话测试培训测试工作在各类高校都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并且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很多院校几乎实现了学生全员参训参测,在普通话测试工作发展过程中,各高校都基本各自普通话测前培训教学模式,这种应试性的测前培训教学模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支撑和促进了普通话测试工作在高校的快速发展。但据本课题组对湖南各类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对人们的口语交际交流要求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应试测前培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学生的现实需求,成为普通话测试工作在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其主要表现是在这种应试模式培训下,学生普通话测试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多年来,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二级一等以下的普遍约占30%以上,而5%左右的学生普通话水平甚至在三级乙等以下。从湖南省2012年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成绩统计结果看,60%高校学生测试的成绩二级合格只达到61%左右。
  以怎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普通话测试培训,作为一直肩负着推普重任,肩负着提高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重任,负责本院校学生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广大同仁,从国家199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普通话等级的测试起,就开启了普通话测试教学模式探索的航程,多年来做过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不菲的成果。本课题组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高校普通话测试“课程化”培训教学模式,试图以此打破应试模式的瓶颈,提升高校学生普通话成绩,使普通话培训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成绩的保证,从而促进普通话测试工作在高校得到纵深发展。
  1 确立课程化培训教学理念和目标
  以布鲁纳为代表的重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发展学生职能的结构课程论及以罗杰斯、马斯洛为代表的强调人的情意发展的人本主义课程论被现代教育工作者普遍改造性接受,人们接受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课程论,认为课程设置的目的,既要让学生获得系统学科理论知识结构,又要发展学生智能,力主通过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人们接受人本主义课程论,认为情意发展既是个体完整人格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基础,决定着认知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现代课程论融合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和以罗杰斯、马斯洛为代表的强调人的情意发展的人本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设置的目标与基本任务,既要促进人的情意发展又要促进人的认知发展。在现代课程理论视角下,我们课程组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测试站普通话培训课程目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均以参加普通话测试,达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为目标,这种应试性目标设定,一是缺失对课程学习态度的应有的诱导,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4];二是缺失训练的方向性,学生没有通过系统的普通话理论知识学习,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语言实践就没有方向,严重制约了学生普通话交际交流的语言实践发展。我们认为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理念与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捋清普通话课程作用与定位:首先普通话课程来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的载体——语言的需要,契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对“全国通用”语的迫切需求,顺应国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语言规范化的更高要求,契合了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其次普通话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奠定现代中国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高规格要求的基石。最后是普通话课程与相关系列课程,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并驾齐驱,构建起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3]。基于此,我们认为普通话培训的课程目标应为以下几点。
  1.1 知识目标
  (1)理解标准定义上普通话。(2)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我训练能力,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知识,系统掌握朗读、说话、演讲的基本技巧。掌握科学的练气发声基本方法:呼吸、共鸣控制和吐字归音。(3)掌握学好普通话的方法。
  1.2 能力目标
  (1)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演讲及其它口语交际。(2)针对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效的训练,把握应试要领,使学生能顺利地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等级标准。(3)掌握通用的普通话口语表达和行业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交际和职业口语素养。
  1.3 态度目标
  (1)树立“普通话口语素养是现代优秀人才的基本素养,普通话口语能力是职业综合能力的基石”思想观念。(2)认识学习普通话和普通话口语交际的重要意义,增强语言规范意识。(3)理解普通话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普通话语言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用正确地方法学习普通话口语[4]。
  2 从课程化的视角选取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项目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强调的是要掌握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的直接经验,学好书本知识,重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这一点就不能保证学生获得系的科学知识,因而也谈不到真正地发展智能,尤其是不能发展深刻的理论思维,最终只导致知识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双重下降;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因为如果课程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就会导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完脱离,影响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妨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教育质量。从现代课程论视角考察,普通话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将属于普通话学科理论知识的普通话语音知识系统、词汇知识系统、语法知识系统、吐气发声的知识系统和说话演讲的系统知识放在首要地位,同时将普通话的普适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普通话等级测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科学地融于每一教学内容,将普通话测试内容有机的融合、渗透于普通话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普通话测试的杠杆作用下,有效地促进学生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动性;强调普通话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以课内集中规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与训练带动学生课外自主、延伸训练、行业实做训练、技能比赛和社会服务训练,在真正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同时,保证学生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较高达标率。由此我们设计了三方面学习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培训课程 教学模式 普通话 创建 高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